《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狗十三》的名字,听上去很多人会疑惑,十三岁的是少女,怎么就成了狗十三了?

但当你看了这部电影后,你会明白这个标题的贴切——13岁的少女李玩,就是像那两只被关在厕所的小狗“爱因斯坦”一样,在听话教育的牢笼中,被粗暴对待着长大的。两只小狗也就像孩子的自由意志和纯真一样,在成长过程中被父亲轻易丢弃。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堕胎、强奸、小三、逃学等看起来残酷,但离普通观众的生活很远的狗血情节,但我认为,它比所有矫情的“残酷青春片”都完美地表现出了一代人青春之真实,它的真实就在于,它描绘了一个特别正常的家庭,一对特别正常的父女,正常到,李玩遇到的事情,完全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电影中唯一一次出现的家暴,也比我身边绝大多数人所经历的挨打,要轻得多。如果你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暴力,其严重程度是令人发指的。更何况,这个父亲还为自己的暴行,抱歉认错。单就这点,就比绝大多数从不道歉的中国父母要强很多了。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电影中的女儿,也比普通的青春片女主要乖巧得多,她天资聪明,物理成绩很好,爱看《时间简史》,有对平行宇宙的单纯的向往,唯一偏科的英语也愿意努力学习,并且稍作努力成绩就有所提升。女儿的青春里,没有早恋,没有逃课,也没有对继母,以及对家庭中其他长辈的反叛和撕扯。

然而就是这样的父亲和女儿,仍在中国式教育中,成为了两个无法沟通的,孤独的受害者。

这样的情况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国式家庭的第一大利器,叫做听话。

听话意味着,作为孩子,在自己的事情上,你没有作出选择的权利,只能服从。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电影开头,李玩纠结着是选物理小组还是天文小组,后来发现,自己的纠结根本没卵用,只凭借班主任一句“英语比赛拿奖可以直升高中”,父亲就强迫她选了英语小组,随后又用给钱的方式安抚李玩。

先强制性做出决定,然后用软硬兼施的方式强迫孩子接受,是父亲让女儿听话的最主要驯化方式。小狗爱因斯坦进入李玩的生活,正是父亲和继母为了让李玩接受弟弟的出生,而想出的套路。

小狗不是李玩想要的,但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楚楚可怜的爱因斯坦,轻易就打动了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的李玩。但小狗爱因斯坦刚刚走进李玩心里,爷爷就把狗弄丢了。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狗丢了,本身是一个不幸的错误。但是更耐人寻味的是大人们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继母买来轮滑鞋,企图用另一个物质上的好处弥补继女失去狗的痛苦。在她眼里,小狗爱因斯坦就是一个随时替代的玩物。而父亲的态度则是一系列的道德绑架。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大人们面面相觑,本来,养狗是为了先哄好李玩,再宣布弟弟的存在的,没想到套路失败,狗丢了,李玩的“作闹”让家里不得安宁,于是继母想出一个点子。

在课堂上,李玩被告知,爱因斯坦回来了,她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才发现是继母又买了一只相像的狗息事宁人。在大人眼里,狗只是安抚孩子的一个玩物,是没有自我意识的畜生,一个丢了,就再买一个相似的。

再买一条狗,是想平息家长的麻烦,但买狗这一行为,不仅否定了丢狗的错误,也断绝了找到真正的“爱因斯坦”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否定的是女儿内心真正的需求。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在这场买狗、丢狗、指鹿为马的闹剧中,自始至终,家长都在以“为你好”的方式来替孩子做选择,做出的选择都是出于家长的自我中心,做出的对自己好的选择。而孩子是没有资格去作出自己的选择的,真实的需求也不会被听见。

就像电影中,李玩一喝牛奶就吐,吐了无数次,但是奶奶仍然坚持让她喝,因为牛奶“对你好”。李玩是否想喝牛奶,牛奶对李玩是否真的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奶奶觉得它重要。

在这样的家庭里,一切行为准则以大人的自我中心为标准,根本不存在客观规则,在家长看来,孩子犯错,错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不听话,不服从。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在电影中,李玩一度把这样的相处模式也复制给了爱因斯坦2号,怕狗再次被丢,她就把狗带到学校,上学时,把狗放在高处,无视狗的恐惧。

她甚至学会了通过服从父母,实现父母的愿望,讨父母欢心来换取一定程度的自由。比如学好父亲重视的英语,换来父亲承诺过的天文展览。拿物理竞赛得奖,换取爱因斯坦2号的下落。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因为没办法直面自己的欲望,大多数长大后的中国人选择了“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日常表演,既想要,又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欲望,而是要用满口的仁义道德,利他的借口去粉饰,甚至需要用瞒与骗的方式去得到想要的结果。电影中,父亲对李玩做的几乎每件事,都是通过瞒与骗的方式完成。

中国式家庭的另一大杀器,懂事,就是让你去配合这种瞒与骗的套路,配合这种伪善的表演。电影中,这种中国人骨子里,因为自由意志丧失导致的伪善,在两场油腻饭局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讨好领导,父亲先骗女儿说要带她去天文展,又在路上提出先去领导饭局。在饭局上,李玩不得不配合地听着领导虚伪的长篇大论。在爸爸的指令下表演服从,喝酒。那个去天文展的承诺,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这种只属于人的伪善,爱因斯坦2号不懂,在熊孩子昭昭打家里的成员时,所有人都配合着他的表演,只有爱因斯坦2号,咬了粗暴对待它的熊孩子。电影中,动物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衣中,唯一说真话的孩子,不能适应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在继母要把狗送到狗肉店的歇斯底里中,李玩再一次失去了爱因斯坦。


《狗十三》把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


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就是把我们习以为常的残酷展示出来,并让我们意识到,这有多残酷。在推崇“听话懂事”的中国式教育中长大后,我们会失去判断,意识不到这其中的残忍,然后把这样对自我意志的剥夺,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

但其实,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是有选择的。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我们可以做出改变。从某种程度上,《狗十三》是拍给每一个曾是孩子的大人看的。它像一记警钟,提醒你,当你变成真正的大人时,请不要成为自己曾憎恨的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