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為什麼我用震驚題目?原因是因為我真的震驚啊~

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近段時間看到一篇學術研究,確實是挺震驚的,於是我在想怎樣的文字表達是你們能夠容易接受的呢?讀起來沒那麼文縐縐般的沉悶,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結合文縐縐的內容和我簡單易懂的語言,開始了今天的閱讀。

宮頸癌的癌前病變是宮頸上皮內瘤變(CIN),而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的持續感染被認為是CIN進展為宮頸癌的重要因素。雖然HPV感染在CIN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單獨HPV感染不足以致癌,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協同疾病的發生發展。而近年來由於陰道微生態的研究逐漸展開,因此這個研究就是把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的錐切前和錐切後的陰道微生態進行研究劃分,看看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性。

過程就不說了,取樣——手術——取樣——對比。由於目前還是處於一個前瞻性的研究,因此研究的樣本並不多,只有20個人,但是從這20個人的樣本變化來看,可以得到一些猜想和假設,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想想都動心。

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但是首先我們還是要來看看術前的人微生態的情況。

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有不小的色差=_=)

每一條柱子都是一個病人的微生態菌種示例圖,不難看出,基本上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無論是菌種的類型,佔的比例,都是不一樣的,這就體現了微生態的個性化。(注:每一種顏色代表一個菌種)

但是主要的優勢菌種為:

①:前面7個藍色佔多是:惰性乳酸桿菌(L.iners)

②:中間7個黃色佔多的是:加德納菌屬(Gardenerella)

③:後面6個黃色藍色淺藍色各佔一定比例的是:惰性乳酸桿菌(L.iners)以及細菌性陰道病的相關致病菌(加德納菌屬(Gardenerella)、和普雷沃菌屬(Prevotella))

而在做了錐切術之後,在其第3個月經週期的時候,再次每個病人的微生態進行檢測之後,就有了下圖。

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有不小的色差=_=)

每兩條柱子為一個病人的術前術後的微生態對比,不難看出,每個患者的微生態菌種佔比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也相對應地,增加了某些菌種,和減少了某些菌種。

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研究報告基本上就是這些,那從這些我們能看出什麼呢?

我們可以這樣猜想,

在惰性乳酸桿菌(L.iners)、加德納菌屬(Gardenerella)以及細菌性陰道病的致病菌種加德納菌屬(Gardenerella)、和普雷沃菌屬(Prevotella)這3種微生態情況下容易導致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

加上,之前亦已有不少文獻研究報告提出,細菌性陰道病(BV)與宮頸鱗狀上皮感染HPV的關係,結論是BV是有可能增加感染HPV的風險。

因為,BV的相關致病菌種在分解氨基酸後釋放的胺類物質中,腐胺、屍胺、以及三甲胺等物質可以與亞硝酸鹽結合成亞硝胺,亞硝胺是強致癌物,能夠誘導DNA突變引發不良的時間。且,BV患者的陰道分泌物中的黏蛋白酶增加,而這些酶通過毒力破壞粘膜屏障,會提高HPV的易感性。

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但是BV亦是一種多種類,多菌屬的疾病的統稱,此次20個病人中,導致細菌性陰道病的致病菌中,我們知道加德納和普雷沃兩種為佔多數,而事實上另外一種致病菌阿託波菌屬(atopobium)亦是在本次研究中發現廣泛存在於每個微生態系統中(即使佔比有高有低),因此不能排除這個atopobium有增加HPV的潛力,也更有研究發現,這個atopobium亦可能與子宮內膜癌可能有關係,於是,這個課題就變得相當大了。

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結合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一、AV的研究進展

二、走近科學:重新認識乳桿菌

三、國秋節福利:教你你你你你來看微生態圖!

四、念珠真菌感染是什麼情況?又有什麼方法解決?

我們知道,陰道微生態是一個非常具有個性化的環境,但現實生活中我們通過環境變化,自身體質免疫力,XO,異物。藥物等的因素,微生態環境勢必會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帶來的菌種佔多佔少,是否與宮頸癌或其他疾病有相關聯繫,這個就需要再進一步的研究。

但是,此研究中所得出的結論報告中,錐切術前的三種微生態類型或多或少,會導致HPV病毒的易感性,或者,是造成上皮瘤變的幕後推手。這都是我們應該重視的。

當然,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由於國內目前能做微生態菌屬檢查的醫院極少,因此要真正做到重視陰道微生態,重視BV的治療,這條路還是非常遙遠的,而且BV的分類和治療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權威共識,這就更顯得微生態的診治尤為重要。但亦是由於檢測微生態的條件門檻較高,且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要大力開展起來並不容易。

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但是前景來講,還是很可觀的,包括我們是否能夠通過改變微生態環境來預防HPV感染,或者是預防宮頸上皮瘤變,抑或在手術後降低複發率,和配合其他疾病的治療上,我都會充滿信心。

高級別宮頸鱗狀上皮內瘤變(HSIL)錐切前後的微生態對比研究!

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