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變保險?掌握這八招再也不用入坑了!

不少人出於對銀行的信任,以為錢放銀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然而,事實情況並非如此,當你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看仔細了,首先要問清楚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理財產品的區別,然後再根據自身需要及財力狀況謹慎選擇避免產品被調包,切不可在銀行或保險公司的有關人員“忽悠”下盲目“投資”,給自己造成財產損失。

近兩年我們經常聽到某市民購買的銀行理財最終變成保險的事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為何最後會買成銀保產品(保險)?如何才能甄別銀行產品和銀保產品?

銀行理財變保險?掌握這八招再也不用入坑了!


為什麼經常出現這種現象?

最近幾年保險行業比較混亂,從事保險營銷行業的人員參差不齊,很多保險從業人員都是在忽悠消費者購買保險以此來增長業績。當然這個說的主要是理財類型的保險,而不是意外險等商業保險。現在保險已經不再是我們理解中的只是用於理賠的保障產品,而是涵蓋了理財保險種類。

現在部分投資者理財知識不充足,對很多概念或者基本的理財不是不清楚,不能夠充分認識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的區別,導致在選擇的時候可能會優先選擇好處較多的保險理財,殊不知保險理財的限制條件也比較多,在保障期沒有滿的情況下,退保要產生損失。

投資者和社會應該怎麼杜絕這種現象?

作為投資者,我們普通的投資者不能僅僅依靠外部的風險措施,自己也應當學會一定的理財投資技能,只有自己足夠的專業,才能抵擋風險於身外,免受保險理財產品的傷害。學習理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要點之一:看合同上公章

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合同上的公章是銀行自己的公章。看到這個公章,基本可以放下一顆心來。

要點之二:看保障功能

銀行理財產品是沒有保障功能的。保險則不同,目前市面上的保險理財集中在壽險上,是有死亡保險金的。

要點之三:看委託管理期限

一般情況下,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委託管理期限是不超過兩年的,短則幾天,長則一到兩年。超過這個時間你就要注意了。

要點之四:看投資金額

銀行理財產品原來是50000元起步,現在是10000元,而保險產品有時1000元就能搞定。

要點之五:看猶豫期

銀行存款以及銀行理財產品沒有猶豫期。保險產品一般會有10-15天的猶豫期。

要點之六:看有無分紅制度

這個非常重要,因為銀行理財產品是沒有分紅制度的,一旦在產品說明書中看到或聽銀行員工介紹到分紅制度,您可以Say No了。

要點之七:看資金收益情況

銀行理財產品在管理期限內主要採取單利形式,而保險理財則主要採取複利計算。

要點之八:看資金的支取靈活度

銀行理財產品有固定的期限,到期支付本金及收益,管理期間是不會允許客戶靈活的支取資金的。但保險理財則不一樣,有些保險理財產品在你有一定的責任準備的前提下,剩下的錢是可以靈活支取的。

作為銀行和保險機構,必須嚴格規範自己及所有員工,不能讓保險人員隨便去銀行營業廳內推銷保險,以免誤導前來購買銀行理財的投資者,銀行應該明確提醒投資者,保險和存款銀行理財的區別,不能讓保險人員以高利率誘導投資者而忽略風險的存在。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我們在辦理業務簽訂合同協議的時候,一定要確認核實相關信息,並要求有關人員對重點問題進行聲明,減少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