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到各地尋找手藝的紀錄片導演,用“野路子”遊中國|旅行者說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旅行的一大樂事便是在陌生的地方探索、發現,如果途中多些停頓和嘗試,會收穫更加不同的體驗。今天,陌上客將介紹一位紀錄片導演——張景,以及他的手藝拍攝之旅

張景畢業於傳媒學院,曾就職於央視、現任影視公司老闆,有著這麼多光鮮的“頭銜”,可他偏偏不按常理拍攝,拉著幾個門外漢“搗鼓”出了一部特別的紀錄片。這部《尋找手藝》紀錄片“畫面不精美,錄音不專業,解說不行還穿幫”,想不到卻在網絡上大火了一把,豆瓣評分達8.8分,在各大視頻網站播放量達上百萬!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張景,獨立紀錄片人,曾走訪23個省市88個地區,結識199位手藝人,記錄下144項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拍攝了紀錄片《尋找手藝》。

對於這位導演,最初的印象便是“野”。

2014年張景賣了北京的一套房,帶著不充裕的資金和幾臺二手設備就出發了,拍攝目的地是從三四百斤地理雜誌舊刊中篩選出的300多個沒有實地考察過的拍攝點。

他的兩位團隊成員分別來自IT行業和酒店行業,恰恰是這樣一個非標配團隊,大膽嘗試了一次高度還原手藝製作全過程的紀錄片,即便是手藝人一次次製作失敗的過程也都被一一記錄,鏡頭裡他們的樣子真實且溫暖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左圖堆砌的比人還高的書籍,是張景為挑選拍攝目的地特地買來的地理雜誌舊刊,右圖為張景和他的拍攝夥伴。

張景用“野路子”讓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在祖國大地上有這麼多地方依然傳承著許多未被現代工藝所取代的老手藝,每項老手藝的背後融合著他對當地文化的探索和認知。

張景一路遊走,通過記錄的方式發掘每個目的地更深刻的一面。他的拍攝之旅,有點兒意思。

張景和他的《尋找手藝》拍攝之旅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在雲南勐海縣勐遮鎮,張景和團隊拜訪了製作傣族油紙傘的溫坎老人,花了兩天時間記錄下老人做傘骨、繃線、塗菜籽油等十幾道工序,老人不太會說普通話,也不怎麼看鏡頭,只是埋頭做活兒。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張景拍攝貴州小黃村的吳奶格、吳奶號兩位老姐妹造紙,她們打算把剩下的造紙原料全部用完、做完此生最後一次紙時,恰巧被張景他們遇到了。做完今天這十幾張,小黃村的這項造紙術便也失傳了。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張景和團隊在安徽萬安拍攝匠人師傅們做羅盤。做羅盤的木頭要用風乾三年以上的上好銀杏木,羅盤上三千字,皆為蠅頭小楷,寫時不能有絲毫差錯。羅盤還需上漆、打磨,打磨需經過二十多遍,而一天僅能做一遍。

陌上客 × 張景

1 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遊走中國的,一路走來都有怎樣的收穫?

我在唸大學時曾嘗試騎行穿越中國,當時是出於好奇,想遊覽課本里提到過的一些地方,結果發現途中偶遇的一些非商業化的景點反倒更有意思。

後來到了央視工作去不同的地方拍攝,接觸到很多沒對外開放的文物和景區,與一線工作者和當地居民有更多交流機會,對當地的理解會更深刻。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到了拍攝《尋找手藝》時,我會更有規劃地甄選自己感興趣的目的地,手藝是我回憶童年溫暖的入口,我想把小時候對手藝人的印象表現出來。通過拍攝紀錄片對地域文化會有更深的認知,讓我想要堅持自己的興趣一輩子都做紀錄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在拍攝貴州小黃村的吳奶格、吳奶號兩位造紙老奶奶時,老人對著鏡頭笑著說:“這次我們的照片和名字可以到北京去了,就算名字到了北京也好啊。”這一幕引起觀眾們的觸動,他們在彈幕上密密麻麻寫著:“到武漢了”“已到廣東河源”“到廣東了”“到廣西了”“到北京了,全國都看到了”“到紐約了哦”“到東京了”。

2 您在拍攝《尋找手藝》時,從一萬多個意向目的地裡最終選出三百個,您的挑選依據是什麼?

當時我從舊書店買了三四百斤《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舊刊,從一萬多個目的地裡根據興趣和手藝關聯度篩選出一千個,再從線路規劃去考量,再從中挑選出三百多個,實際拍攝了八十八個。

在篩選時,哪怕是僅在文章配圖裡出現的較特別的早期手工用具,只要感興趣都會以此為線索蒐集信息。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我想記錄與生活有關的手藝,拍攝普通百姓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技藝,所以這條線路主要貫穿中國西部,涉及廣西、雲南、西藏、新疆等地。

由於東部城市很多傳統用具都已被替代,所以在線路中很少涉及;以及類似景泰藍、鼻菸壺這類精湛的技藝已超出老百姓生存的手藝範疇,故也在考慮之外。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3

怎樣評價自己的“野路子”?一路的拍攝過程中有過怎樣的意外收穫?

“野路子”其實是相對於主流方式和拍攝心態而言,從拍攝團隊、拍攝手法等方面我們都不是正兒八經的路數。在我眼裡,專業的方式會讓真誠的人把真誠掩蓋,這種“野”讓我們更貼近真實的手藝。

我們對所有的拍攝對象,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像平時一樣從頭開始完整自然地做完一樣手藝,做的過程我們絕不打斷,我們沒有腳本、他們也不需要“演自己”。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在拍攝溫坎老人制傘,給傘骨架繃線的過程最令人屏氣凝神,八十多歲的老人不停地搓線、系線、斷了,再搓線、系線,一次又一次與傘架搏鬥,繃了八次最終才成功,讓人動容。等到第六次、第七次的時候,張景說:“我的眼淚要掉下來了。”

拍攝內容和效果很多都在意料之外,就如為了找到會製作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樂器巴拉曼的手工藝人胡大拜爾蒂,我們在戈壁荒灘裡徒步走了1個多小時,找到他時他正在放羊。

這才知道胡大拜爾蒂其實是一位放羊的老羊倌,樂器是他的興趣。原本以為他只會製作巴拉曼,後來才知道還會製作、彈唱非常多種民族樂器。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在新疆和田策勒縣荒涼而廣闊的戈壁灘上,牧羊人胡大拜爾蒂正邊調試邊製作巴拉曼,這是一種會吹的人才能製作的樂器。

拍攝的那天,老人為我們表演彈唱,那份灑脫狀態和我在城市裡看到的音樂人完全不同,那種美妙音符帶來的心底震撼也是從未感受過的。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胡大拜爾蒂的音樂撼動人心,張景形容“向北90公里無人,向南8公里無人,向西11公里無人,樂器的聲音以胡大拜爾地為中心,撫平整個戈壁灘。”

4 在您的手藝拍攝之旅中,有沒有一些地方讓您印象深刻?

每位手藝人都有獨特的一面,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當中最難忘的當屬涇縣小嶺村,這裡有上千年的宣紙造紙傳統。去之前我瞭解到當地人將造紙廢水直接排放到流經村子的小溪裡,我原以為這條小溪會被汙染地很嚴重,當地生態也會受到影響。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在小嶺村,張景和團隊記錄下當地手藝人的造紙過程,他們以青檀樹皮為造紙原料,經過漂白、打碎成漿,在通過竹簾撈紙,擠壓水分,曬紙等步驟這才完成。

可到了小嶺村,卻意外發現那裡自然風景太棒了,溪水乾淨清澈,民居建築也有特色。而且當地民風淳樸,有文化底蘊且沒有濃厚的商業氣息,覺得那裡就像是一個天然的沒有經過開發的度假地,就差沒有建造賓館了。

我很喜歡那個村子,有機會還想再去一回,到周邊山林裡去走走,這樣一個淳樸的地方也推薦大家前去看看。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5

您在2018年開始了《尋找手藝2》的拍攝,它與《尋找手藝》有何不同,目前進展怎樣?

張景:我們延續同樣的手法拍攝《尋找手藝2》,拍攝初衷主要是回訪《尋找手藝》採訪拍攝的手藝人,想知道四年過去了當時拍攝的那些人過得怎麼樣。

目前《尋找手藝2》已拍攝完成,正處於修改階段,找到合適的時機就會推出與大家分享。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張景建議喜歡旅遊的朋友,在出遊時可以到常規景點幾公里外去看看

,那些地方通常有著相近的地貌特色,但自然風光會更原生態,而且還有機會了解當地人的日常生活。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嘗試像張景一樣當一回“自己旅途的導演”,用影像記錄旅途中的別樣視野。點擊鏈接,陌上客將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剪輯一支很有範兒的旅行視頻哦→5步教你打造旅行小電影,這個“撩妹”技能你學會了嗎?

供圖:張景

—— 點擊下方圖片,回顧往期旅行者說——

我們的旅行互動群已經建起來啦

歡迎大家呼朋喚友一起來玩呀

掃描下方陌上客小助手的二維碼加群

就!等 ! 你 ! 啦!

一位到各地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导演,用“野路子”游中国|旅行者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