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创造价值吗?这是一个需要“水”的世界

关注我,读文章,学投资↗

货币创造价值吗?这是一个需要“水”的世界

近两年,关于是否放“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买方和卖方间分歧很大。

这样的讨论不仅关乎二级市场,也关乎政治、经济、民生和美好生活的预期。今天想谈谈关于“水”的一些个人看法。

“水”是否创造经济价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社会经济要发展,有三个驱动因素:

资本、人力、科技。

资本,很大程度来说和我们说的“水”紧密相关,也就是货币投放。我们都知道,当对人均资本投入不足的时候,资本投入是可以带来经济价值,带动经济发展的。

但是中国目前的情况显然不是。不仅是中国,全世界范围都出现了货币过度投放的现象。

加上人口结构老龄化,对人均的边际资本投入显然已经不创造边际经济价值。过度投放带来的问题,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比如推高资产泡沫,人民财富贬值,政府信用弱化等等。

这里我们来讨论一个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就是货币放“水”会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马太效应”:

大量投放货币,会造成有资产的人更有钱,没有资产的人更穷。

货币创造价值吗?这是一个需要“水”的世界

那么我们反过来想一件事,如果维持存量格局,是否就不会产生“马太效应”?

这点我们可以观察,一个行业的发展从增量到存量的过程中,小企业是更好做还是更难做呢?答案肯定是小企业会更难做,最终一个行业格局固化,大鱼依然会吃掉小鱼,龙头胜出甚至产生垄断。

所以,我认为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放“水”导致的,而是在起步阶段,因为人和人的某种差距而形成。

相反,一旦形成存量格局,先发优势弱的人机会只会更少。放“水”并不是形成“马太效应”的充要条件,不放“水”也无法解决贫富悬殊拉大的问题。

为什么各国要继续放“水”?

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忍受通缩,通缩是所有宏观现象中最无解的一种。通缩会造成今天的钱比明天更值钱,人的懒惰比勤劳更理性的情况,社会也将失去发展动力,进入无限恶循环的黑洞之中。

虽然大家知道放“水”会有一定的危害,但是不放“水”的危害来的更大,二者取其轻,硬着头皮发展总比倒退好。大家所宣传的刮骨式或者休克式的疗法,社会冲击成本实在过大,动摇政府执政根基,过去鲜有尝试,目前也基本被抛弃。

货币创造价值吗?这是一个需要“水”的世界

“水”在当前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是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凯恩斯的论述中,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工人工资“水”平下降的时候,工人群体会走上街头罢工;如果发行货币贬值,工人群体手中的购买力虽然弱了,但是却不会发生罢工的现象。

我认为背后原因有二:

其一,人们对眼前的显性损失比较在意,隐性的感受不深。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皇帝征收铸币税的压力比其他压力来的小的多,铸币税也就是原始的货币超发现象。

其二,虽然原有购买力贬值,但是新增的货币像一块新的蛋糕,无论是推升资产价格还是流入实体创造了新的需求,都给底层阶级带来一定的机会。

当然,这种机会对大部分人也难以把握,却能营造出一些底层阶级的财富传奇,带来一定财富洗牌的机会。

货币创造价值吗?这是一个需要“水”的世界

人人都相信自己至少还有机会,这对社会发展很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温和的通胀是最健康的。

当然,“水”不能造成货币的大幅贬值。中国凯恩斯是历史上的蒙古族宰相脱脱,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扩大中央支出的方式来稳定经济,但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快导致了政府信用丧失而失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喜欢恶性的通货膨胀。

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期消费结构受制于人口结构恶化,需求将会长期下行,为了避免通缩,保持社会希望和增长动力,长期角度看利率下行,放“水”也是无法避免。

我认为,中国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很糟糕,对一个大经济体来说政府信用的丧失言之过早,相对于古代来说我们也有了一定通过全球化转移矛盾的能力。把握放“水”的节奏即可。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上善若“水”,这还是一个需要“水”的世界。

^_^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转发点赞并且推荐给你的好友。

^_^ 欢迎关注我,我会经常写一些文章,带你慢慢看懂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