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媒體國際傳播的深度和廣度,CGTN全球媒體峰會提供了這些乾貨

10月16日-17日,由CGTN和央視國際視頻通訊社(CCTV+)主辦的第二屆CGTN 全球媒體峰會暨第八屆CCTV+全球視頻媒體論壇在重慶召開,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新聞機構匯聚於此,圍繞本屆峰會“開放、互聯、共融”的主題展開討論,共話媒體未來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作為主辦單位負責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外語頻道總監江和平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只有加速轉型升級的進程,才能在變局中創造新機遇、贏得新優勢。”


拓展媒體國際傳播的深度和廣度,CGTN全球媒體峰會提供了這些乾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馬黎也認為,當前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更應當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傳播,以推動多樣文明共贏發展。

作為中國的外宣旗艦,開播近兩年的CGTN在拓展國際傳播方面有何理念和實踐?在主旨演講環節,江和平發表了題為《道法自然 術有專攻:CGTN做增值品牌傳播》的演講,向中外來賓解析了CGTN在媒體轉型升級中的“道”與“術”,分享了CGTN在國際傳播中的思考和探索。


拓展媒體國際傳播的深度和廣度,CGTN全球媒體峰會提供了這些乾貨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外語頻道總監江和平


注重聚合效應,CGTN的五字傳播之道

當前階段,全球主流媒體無一不在思考媒體融合,積極進行轉型升級。正如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所言,國際傳播格局正在由西方壟斷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新時代,如何打破意識形態的偏見,解決方法之一就是用新理念推動不同族群以媒體為手段進行對話交流,探討人類社會的共同命運。

在江和平看來,“傳播規律與自然規律觸類旁通”,他用“木”“本”“果”“林”“森”五個漢字解構他對“傳播之道”的認識。

作為融合轉型中的一員,江和平將CGTN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比喻為種樹。以英語傳播為例,2017年10月建成啟用的CGTN融媒中心就是樹幹,即“木”;而樹杈是由樹幹主體伸展出的多媒體平臺,包括電視、網站、客戶端、社交、視頻通訊社等傳播渠道。“只有強壯的樹幹,才能開枝散葉,衍生出多媒體形態的平臺和產品。”

報道能力建設是CGTN的“根”即“本”,北京總部、北美、非洲以及在建的歐洲區域製作中心是“主根”;國內記者站、海外記者站以及海外特約報道員則為“根莖”。“固本強基,樹大根深。”在江和平看來,北京總部、各區域製作中心以及全球報道網絡建設的質量,決定著CGTN的根基是否扎得深、扎得牢以及是否能為其持續有力地供給養分。

對於CGTN來說,“果”是呈現給觀眾、用戶的產品,包括電視頻道、視頻通訊社、移動網、客戶端和社交賬號等。CGTN的發展戰略是“臺網並重、先網後臺”,對應到產品形態,“臺”是以電視為主的傳統媒體產品,“網”是以新媒體為主的新興媒體產品。江和平指出:“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在內容生產、平臺建設、研發力度等各個方面優先向‘網’傾斜。”

CGTN是一個多語種的融媒體傳播機構,包括英、西、法、阿、俄、紀錄國際6個電視頻道,不同語種頻道的共同發展則像不同的樹木匯聚樹

“林”。“身處果林之中的不同語種傳播是蘋果樹、桃樹、李樹、杏樹,各有各的特徵和果實”。

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整合組建而成,以55種外語面向世界傳播的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為CGTN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和廣闊的空間,儼然三個“木”字疊加在一起的“森”字。

福克斯新聞頻道國際事務負責人Vipp Jaswal在主旨演講發言中也提出相似的觀點,Vipp Jaswal認為,媒體成功的核心不再是搶佔市場,而是強強聯合。正如總檯的成立,恰恰體現了規模效應,它是聚合多個平臺的受眾,幾個媒體通過合力將蛋糕做大,而非一對一的“單打獨鬥”。

拓展媒體國際傳播的深度和廣度,CGTN全球媒體峰會提供了這些乾貨

福克斯新聞頻道國際事務負責人Vipp Jaswal


如何實現精準化的有效傳播?

媒體融合、轉型升級並非一句口號,實現精準化的有效傳播還應該由“道”——認識論上升至“術”——方法論。正如江和平所言,培植果樹不能“望天收”,還需要掌握種植技巧,“這就要求我們要‘術有專攻’,傳播亦是如此。”

對於備受關注的CGTN傳播發展戰略,江和平表示,基於不同語種、不同地域、不同平臺,傳播策略首先需要具備針對性,只有精細到“一語一策”“一國一策”“一平臺一策”,才有可能實現精準化的有效傳播。

就語種而言,英語是面向全球傳播,其他語種是面向對象國傳播。因而,英語傳播可以是大而全,而其他語種則要小而精;就地區而言,全球各地除語言外,還存在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需要因地制宜,尋找到最佳的進入方式;就平臺而言,每個平臺特性各不盡相同,同樣的視頻內容,電視頻道適宜長視頻,新媒體適宜短視頻,“一鍵分發”從來幾乎不可能實現。

這與他在開幕致辭中提到的全球思維不謀而合,即面向全世界的站位和視野,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也要講好世界的故事,促進不同文明間的對話與互鑑。

其次,實現精準化的有效傳播還需要做到對“專業”的尊重和尊崇,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果樹上的果實如果可以任人隨意摘取,沒有在買賣中形成價值,就不會產生商業效益”。出於這種考量,江和平提出精準化的有效傳播還要尊重市場規律,參與到市場競爭當中,但這並不是說CGTN要將盈利作為首要目標,而是要用商業思維做國際傳播的運營。


拓展媒體國際傳播的深度和廣度,CGTN全球媒體峰會提供了這些乾貨


在資本社會和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企業要圍繞產品、針對客戶做營銷設計。具體到CGTN英語傳播,就是進行大眾傳播、分眾傳播、精準傳播的細分。一方面,要有面向高端用戶的定製產品,也要有面向普羅大眾的公共產品;另一方面,要有針對青年人等特定人群的分眾產品,並通過有效的營銷渠道,建立用戶最大化的連接和服務能力,將CGTN的產品送到千家網戶,讓用戶愛不釋手,使品牌傳播實現增值。

“理論所不能解決的那些疑難,實踐會給你解決”,發言最後,江和平借用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的強調國際傳播理論上升至傳播實踐的必要性。“中西文化不同,但對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論有著趨同的理解。國際傳播的‘道’和‘術’需要不斷在認識中實踐,在實踐中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