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說」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對年內交付1萬輛有信心 暫時不考慮上市

「咖说」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对年内交付1万辆有信心 暂时不考虑上市

今年以來,有關造車新勢力的輿論爭議未曾停歇。繼9月中旬蔚來汽車成功赴美上市後,近日,威馬汽車在溫州工廠迎來批量交付,再次將造車新勢力的輿論風浪推向了高潮。

在交付大會上,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激情滿滿地說到:“我們是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家按時量產交車的,並且還提前兩天。”其同時表示:“威馬EX5的正式交付,兌現了威馬汽車智能電動汽車普及者的承諾,這不僅是威馬汽車發展的里程碑,也意味著造車新勢力真正步入量產交付時代。”

「咖说」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对年内交付1万辆有信心 暂时不考虑上市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誰能率先實現大批量交付,誰就能在競爭中搶佔先機。此前蔚來汽車創始人、CEO李斌與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就“今年是否有新造車企業能交付1萬輛”的問題立下賭約。雖然沈暉未參與到賭局中,但在此次交付大會上,其竟高調錶示:“今年威馬將完成1萬輛交付,明年的目標是10萬輛。”

此話一出,讓這場“1萬輛”的賭局更具看點。只是2018年已進入倒計時,威馬汽車又能否完成1萬輛的交付目標?

定下年內1萬輛“小目標”

資料顯示,2018年3月,威馬汽車旗下首臺量產車EX5試裝下線;4月,威馬EX5正式上市開啟預售;7月,完成其上市前的最後一輪吐魯番高溫測試;8~9月,新零售體系,價格標準與服務計劃落地;9月底開始大批量交付。

不難看出,威馬汽車今年確實在緊鑼密鼓地推進量產交付進程。用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陸斌的話說:“量產交付在工業革命時代並不是特別難達成,只要遵循著汽車整車研發的標準流程,在一定時間內肯定能做到,比如說威馬的整個研發和製造就經歷了這些,我們所做的計劃是精準到月的,威馬在按照自己的節奏不斷推進計劃。”

據官方介紹,自9月15日起,不到兩週的時間,威馬電商平臺的大定繳納量達4016單,並且走勢持續攀升;其中,從3000元預購到2萬定金繳納的轉化率為35%,15個重點城市的轉化率超過50%。

2018年最後一個季度,威馬汽車也在進一步加速量產交付進程。沈暉表示:“今年威馬將完成1萬輛交付,明年的目標是10萬輛。”

不過,2018年只剩下不到100天的時間,今年的1萬輛目標怎麼實現,在明年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包括競爭對手咄咄逼人的大形勢下,10萬輛目標又如何實現?

針對這一疑問,沈暉顯得自信滿滿。“我們整個製造體系和供應鏈體系經過這麼多年的培養,讓我們對這一目標很有信心。我覺得這個市場很大,3000萬輛的市場,2000多萬輛的狹義市場,1萬輛目標不算多,而對於明年10萬輛的目標我們也有規劃,明年將有兩款新的產品正式對外交付。”

“不到100天的時間交付1萬輛這個絕對不是從現在開始做的準備,三年前威馬就開始做準備,研發製造產品的時候就已經規劃好了交付。”陸斌則表示,對於威馬本身來說,1萬輛、10萬輛是根據公司產品的定位,根據研發和製造定下的目標,威馬工廠的產能儲備能夠達到。“目前公司所積累的用戶關注遠遠大於10萬輛,相信隨著產品的交付,隨著智行合夥人佈局的力度越來越大,威馬所能接觸到的用戶數量將會越來越多。”

暫時沒有上市計劃

事實上,擺在造車新勢力面前的不只是交付問題,盈利問題同樣備受關注。以蔚來汽車為例,其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淨虧損分別為25.73億元、50.21億元和33.26億元,即兩年半的時間總共虧損了109.2億元。

在沉重的資金壓力下,蔚來汽車急於尋求上市募資“補血”,最終在9月12日晚間正式登陸紐交所。

「咖说」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对年内交付1万辆有信心 暂时不考虑上市

因此,威馬汽車如何面對盈利問題,又是否有上市計劃亦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對此,沈暉表示:“每家企業的盈虧平衡點不一樣,因為每個公司管理水平不一樣,威馬的優勢是從成立第一天起就想到如何實現持續發展的問題,而不是燒完錢就不玩了。持續發展的核心有兩個點,就是現金流和資金,不是做到正才能持續發展,而是在公司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做好,要保證安全可靠、質量穩定、體驗出色,威馬對此很有信心。”

沈暉進一步透露,公司暫時沒有上市的計劃。目前主要考慮的是產品能不能做好,能不能按時交付給用戶,根據用戶反饋升級和迭代的更好,其他的還在考慮。“上市的事情,很難判斷,我沒有上市的經驗,目前還是要把產品做好,希望交付目標做到,用戶的反饋很好,讓大家滿意,我們是真心誠意做好產品。”

陸斌也表示,威馬汽車會先做好產品再考慮上市,讓用戶能夠用得起、用的好,然後再談IPO。

自建工廠是為用戶負責

除了交付、資金問題之外,當前純電動乘用車的生產資質問題也時常被熱議。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只有拿到生產資質才能量產上市銷售,但由於申請難度大,機會成本太高,部分新造車企業為了搶新車上市進度,只能採取代工或收購有資質企業的方式。

眾所周知,蔚來汽車目前採用的就是代工生產的模式,其首款車型ES8曾因由江淮汽車代工而遭遇不小的質疑;今年4月,奇點汽車與北汽集團旗下北汽新能源達成合作,計劃通過北汽新能源代工生產奇點的產品;小鵬汽車則宣佈前期產品會通過海馬汽車來進行代工……

而威馬汽車、電咖汽車等則是選擇通過收購有資質的企業來獲得生產資質。此前李斌曾向記者表示,購買資質並不是蔚來汽車願意去做的事。“以蔚來今天的狀態,想要買一個資質的話確實容易。但我們還是認為與江淮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創新,大家可以把精力聚焦在各自擅長的領域。”

在李斌看來,做重資產不一定是最佳的選擇,比起與傳統車企合作代工來說並沒有顯著的優勢,還會耗費時間成本。

有意思的是,沈暉持有不同的觀點,其多次發表“代工生產不靠譜”的言論,認為這是對客戶不負責任的表現。在此次交付大會上,他再次提及,如果工廠不是100%掌握在自己手裡,就無法做到放心,自建工廠是對用戶負責任。

“對我們來講,代工是有經驗的,我上家公司早期就是做代工的。在美國10幾年前有一批新能源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四個公司現在只剩下一家,這個過程當中會發現,其它三家做不好的都是代工的,有一個連研發都代工。我們覺得,汽車還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硬件產品,這個硬件產品涉及到太多合作伙伴,如果工廠不是100%在我手裡,整個流程、細節100%由我掌控,還是心裡有點擔心的,特別是掛著我的LOGO交付的,對用戶要負責任。”沈暉說道。

往期精彩回顧

「咖说」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对年内交付1万辆有信心 暂时不考虑上市「咖说」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对年内交付1万辆有信心 暂时不考虑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