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护理SCI论文,如何走出第一步

一、前言

对于临床护士而言,撰写和发表一篇护理SCI论文常被认为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尤其是在写第一篇英文论文的时候,一动笔仿佛面对自己的心仪对象一般,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如何诉说。

李乐之老师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时她刚从耶鲁大学访学半年回来,科研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启发,英语的运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那时就萌生了写一篇英文论文的想法。

撰写护理SCI论文,如何走出第一步

二、第一篇英文论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科学问题比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更重要。的确,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李乐之老师的第一篇英文论文选题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反复推敲。

当时她正在学习心理弹性相关研究,想探讨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弹性与其产后抑郁之间关系。在进一步检索测量的时候,她发现产后抑郁筛查量表并没有中文版本,因此便尝试着把已有英文版的量表翻译成中文版,然后进行跨文化调试后探讨其应用。

在有了选题想法和构思以后,李乐之老师和科研小组成员一起收集研究指标、录入数据、统计数据、结果分析,在完成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启了她第一篇英文论文的撰写之路,开始了这段身体与灵魂的修行。

三、拨开云雾见月明

写论文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语言关,从获取英文文献到读懂读透,再到自己应用成文,这过程是必经之路。这个阶段除了知识储备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

那段时间除了上班,李乐之老师就都是在写论文。与其说是热衷,不如说是对探索新事物充满好奇。经过了十多次修改后,她终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再到之后的选刊,投稿、返修, 历经10个月后,李乐之老师第一篇护理SCI论文终于在《Nursing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之后,后面第二篇、第三篇SCI论文亦应运而生。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做就不会太难,但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走出第一步,才能开启征程。

现在要问李乐之老师,写护理SCI论文难吗? 她会说难,也不难。中国有句俗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SCI论文撰写也是这样,基于实践,经过一段时间模仿、训练和坚持,新手也可以写出SCI论文。今天在这里,李乐之老师有一些英文论文写作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撰写护理SCI论文,如何走出第一步

四、1.磨刀不误砍柴工-找选题,读文献

选题和读文献是写好一篇SCI论文的基础。选题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很重要,如何找到一个既有临床意义又具创新的研究做切入点呢?首先,可以从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新方法、新技术入手。也可以从自己关注领域已有研究中未解决的难点问题找灵感,还可从全球动态、国家大方针政策中找到选题,如人口老龄--老年护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慢病管理、健康服务信息--互联+护理等。

选定主题后,广泛阅读文献是文章质量的保证,只有了解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才能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切入点,确定写作方向。精读文献则是一个不断调整自己选题的过程。

阅读大量文献时,建议先看systematic review 或meta分析等综合回顾类文献,整体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研究局限;然后粗读其他论文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按照研究相关度的高低排序,剔除一些相关性太低的文献,本阶段也可将相关研究发文较多期刊的名称、影响因子、审稿周期等记录下来,为之后的投稿做准备;最后,细读相关性较高文章的摘要,根据摘要内容、期刊质量、核心作者的研究领域等,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找出5~10篇全文精读;同时建立一个文档,边读边记录文章写作框架、有用句式、词汇、地道的英文表达,并总结文章的写作风格、标注可参考部分、分析优点及局限性。

五、2.走出关键第一步-定框架,勤写作

选定主题,大量阅读文献后,就可确定大致的写作框架。总体而言SCI论文的撰写要围绕可读性进行,尽量做到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表述得当。

第一要梳理文章的逻辑和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写好粗略的摘要、理清前言的逻辑、概述大致的结果、列好图表顺序、概括讨论的观点,初步形成文章的整体骨架。

第二要分部分充实文章基础骨架。

①标题:简单、易懂、涵盖信息全。

②摘要和前言:这部分是面向审稿人和读者的窗口,因此对逻辑顺序、用词及语法的要求极高。首先语言上尽量模仿英文文献中的句式及语言表达习惯。逻辑结构上推荐“三段式”:研究领域的重要性,研究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及创新点;切不可有大段复制他人已发表文章,若有引用一定明确标注来源。

③材料和方法:对英文期刊,尤其是高IF值的期刊尤为重视这一部分。如何抽样、分组、研究实施、质量控制、结局指标等都应尽量详细的描述,突出研究方法的可重复性及研究结果意义及可信性。

④结果:一般只描述科研结果,不加以讨论,且要敢于舍弃不必要数据,突出最重要的结果;语言表达上多用确切数据表达,注意减少冗词出现;重要的结果尽量以图表形式来呈现,且图表合理、图文对应,数量一般不超过8个。

⑤结论:结构上先介绍研究动机,重点展示最重要的直接结论,随后引出需要讨论的结论,最后总结主要结论,并引出下一步研究方向;遇到结论的支撑不足或得出与前人研究相矛盾的结论时,可直接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语言上做到用词准确,对待不同特征的观点选用不同的词,如不是新观点we confirm that;自信的观点可说“we believe that”;数据推断可用“indicate,infer,imply”等。

⑥其他:SCI论文中Limitation,Acknowledge 和 Conflicts部分详细描述也非常重要,应该充分重视。

第三反复修改。要写好一篇SCI,自身也要学着做一名好的编辑。论文写完后,可先自己或借助一些软件如Grammarly等对文章语法进行基本修改;然后再站在审稿人的角度挑毛病,逐句修改3~5遍;再请同学、同事、导师等审阅修改。一般至少修改10遍以上再开始投稿。

撰写第一篇英文论文时,语言表达最好能参考一篇相似的优秀英文文章。模仿是不可避免,但不可完全照抄、照搬。常用句型可灵活模仿,对一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总结。最后就是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一般三个月内完成文章撰写。平常也推荐阅读一些SCI论文写作相关书籍,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如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ce research papers in English等。

撰写护理SCI论文,如何走出第一步

六、3. 实践检验成果-- 熟程序、勇投稿

文章完成后,就是投稿,大致分以下几步:

①选杂志:这也是投稿成功的基础。分析不同级别护理SCI期刊审稿程序、审稿周期及他们关注点,结合自己研究选题的创新性、结果的完整可靠性以及文章的写作质量,匹配对口的期刊,也可选择在文献回顾时发现的该研究领域发文较多的期刊;最好选一个主投期刊,3~4个候选期刊,可试着先投高IF值的期刊,直到论文接收。

②准备相关材料、网上投稿:根据选定期刊的投稿指南,准备相关材料,一般含Manuscript,Tables,Figures,Cover letter或Title pag,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材料准备妥后,进入杂志网站,以通讯作者身份注册投稿,切忌一稿两投或多投等投机取巧之事。

③追踪稿件状态:投稿完成后,要不定期在网上追踪稿件状态,文章外审状态有时长达三个月,这期间内一般不建议催稿。

④审稿意见回复: SCI论文一次性接收的概率很小,接到返修意见时一定要虚心接受审稿人意见,对应审稿意见一一修改或回复。

总而言之,对于SCI论文投稿,首先,要正确判断你文章的内容及水平,从资料和文献库匹配对应的期刊,也可多关注相关学术论坛,如多学习小木虫、丁香园、梅斯里的经验贴,增加投稿的成功率;其次,严格按照投稿指南排版论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端正投稿心态,不急于求成,也不灰心丧气,毕竟高分值SCI论文拒稿率达70%,且不同杂志亦有不同的喜好,可修改完善后再选择其他适合的杂志投稿。

七、结语

作为护理人要有充分的科研自信,敢于去尝试。现在以护士为主导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表一篇护理SCI论文也不再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我们要勤学、熟记、苦练、善思,学习“小马过河”,相信自己,勇于实践。护理科研之路漫漫,没有捷径,愿我们不断战胜困难,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护理科研之路。

撰写护理SCI论文,如何走出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