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治痿者獨取陽明?對偏癱患者康復有無意義?

《黃帝內經–素問·痺論》有:“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衝脈者,經脈之海……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為何治痿者獨取陽明?對偏癱患者康復有無意義?

我前面文章提到過:陽明為水穀之海,是五臟六腑營養之源,能營養宗筋。宗筋又主管約束骨節而使關節活動自如。衝脈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脈,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為十二經之海或血海,衝脈能滲透灌溉分肉肌腠,與陽明會合於宗筋。王冰雲:“橫骨上下,臍兩旁堅筋,正宗筋也。衝脈循腹夾臍傍各同身之一寸五分而上。陽明脈亦夾臍傍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而上。宗筋脈於中,故云與陽明合於宗筋也。宗筋聚會,會於橫骨之中。從上而下。故曰:陰陽總宗筋之會。宗筋夾臍下合於橫骨,陽明輔其外。衝脈居其中。”

指出宗筋與衝脈、陽明經脈的關係,陽明則是它們的統領。氣街則是經絡之氣通行的徑路。陽明經脈又通過帶脈與督脈相聯繫,所以陽明經脈不足,則宗筋弛緩,帶脈也不能收引,就使兩足痿弱而不用。

為何治痿者獨取陽明?對偏癱患者康復有無意義?

因此,治療痿證要從陽明經脈來治。另外,治痿獨取陽明,還因胃是五臟六腑營養之源,胃司納谷而化生精微,五臟六腑均稟氣於胃,胃的功能健旺,則肺津充足,臟腑氣血旺盛,肌肉、筋脈、骨髓得以濡養,故有利於痿證的治療恢復。

為何治痿者獨取陽明?對偏癱患者康復有無意義?

偏癱的軟癱屬於痿證,據統計,臨床上大多針灸推拿大夫採用陽明經的合谷,曲池,肩yu(骨禺),梁丘,足三里,解溪穴等,來治療偏癱,效果不錯。陽明經多氣多血,按照此經治療,猶如喝“補陽還五湯”之功,我在偏癱康復中也較多使用陽明經穴,其位置方便易操作,易得氣,效果顯著。不過也發現在偏癱的硬癱型患者中,操作陽明經效果不明顯甚至起到不好的作用,其辯證屬於“痙證”,個人多選用厥陰經經穴治療,效果不錯,朋友們可以參考參考。

為何治痿者獨取陽明?對偏癱患者康復有無意義?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