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是中國從橋樑大國走向橋樑強國的里程碑之作!在海上建橋難度可想而知,我國卻在艱難中創造了七個世界之最。

第一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橋集橋樑、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全長55公里,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打破了世界上同類型橋樑的“百年慣例”。建成通車以後,港珠澳三地車程將由原來的三個多小時可以縮短至半小時。

第二個,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由中國交建聯合體承建的海底隧道全長5664米,由33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沉管對接而成。這是迄今世界最長、埋入海底最深、單個沉管體量最大、設計使用壽命最長、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也是中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堪稱港珠澳大橋“最難啃的骨頭”,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為了預留30萬噸級航道,沉管隧道最大埋深40多米,是世界第一次嘗試沉管深埋。在教科書上,沉管隧道只有剛性、柔性兩種結構體系,不能滿足工程需求。經過國內外頂尖團隊的共同研發,開發出全新的“半剛性”沉管結構,把沉管深埋的構想變成現實,並且在世界範圍內第一次做到了沉管隧道“滴水不漏”。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第三個,世界上最大的斷面公路隧道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的核心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是世界上最大斷面的公路隧道;採用雙向六車道設計,全長2741米,由海域人工島明挖段、口岸暗挖段以及陸域明挖段三種不同結構的隧道連接而成。其中,拱北隧道暗挖段採用雙層公路隧道設計,隧道開挖斷面高21米、寬19米,面積約為336.8平方米,是同類型公路隧道的3倍多;全長僅有255米,可工期卻長達五年;而且它的造價也十分驚人,255米的綜合造價就超過了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每米近160萬元。承建方中鐵十八局在暗挖段採用國內首創、全球罕見的“曲線管幕+凍結法”施工,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創造了“零誤差”的曲線管幕施工紀錄。

第四個,世界上最大的沉管超級工廠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2012年2月,世界最大的現代化沉管預製廠在珠海牛頭島上落成。在這個無水無電的荒島上,建設者們僅用了14個月,就建起了一座佔地56萬平方米的超級工廠。廠內設置了兩條300多米長的流水生產線,集成了鋼筋加工、鋼筋籠綁紮、混凝土澆築、管節一次舾裝及管節起浮橫移等156道工序。

每節沉管重 8 萬噸,相當於一艘航空母艦。沉管隧道浮在水中的時候,每一節的排水量約75000噸,而遼寧號航母滿載時的排水量也只有67500噸。沉管預製由工廠標準化生產,使用鋼筋量相當於埃菲爾鐵塔。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進行無人對接。對接在環境複雜的海底進行,受多種環境介質影響,共需對接33次。沉管連接處橡膠止水帶可用120年,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以內。

第五個,世界上最大的八向震錘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為了完成人工島的建造,港珠澳大橋工程團隊啟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八向震錘,這個超級武器能夠輕易吊起1600噸的重物。在世界範圍內首次使用深插式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用巨型震錘吊起120個巨型鋼筒,然後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每個圓鋼筒的直徑為22.5米,幾乎和籃球場一樣大;高達55米,相當於18層樓的高度;而重量達到550噸,相當於一架空中客車A380。

第六個,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為了確保最終接頭的成功安裝,上海振華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振華30”前來助陣。這艘船是由30萬噸油輪改裝而成,船身長約297.55米,寬約58米,行深(船底到主甲板)約28.8米,排水量約15.8萬噸,主甲板面積相當於2.5個標準足球場。最終接頭的重量為6000噸,而“振華30”擁有世界第一的單臂架12000噸的吊重能力和7000噸360度全迴轉的吊重能力。

第七個,世界上最大的橡膠隔震支座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針對港珠澳大橋跨度大、地勢複雜的特殊工況,中國南車旗下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製出長寬各1.77米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膠隔震支座。該支座承載力約3000噸,能為港珠澳大橋抵抗16颱風和8級地震以及30萬噸巨輪的撞擊安裝了一枚“定海神針”!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

記住港珠澳大橋的七個世界之最,每一個都值得國人驕傲。

叄觀文學-敬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