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萬科等房企扎堆改名“去地產” 不想賣房子的節奏?

保利萬科等房企扎堆改名“去地產” 不想賣房子的節奏?

圖片來自CNSPHOTO


近日,保利地產宣佈,擬將公司名稱由“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保利發展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抹去“地產”字樣,看似公司內部常規舉措;然而實際上,名稱“去地產”化,已成為地產行業的新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18家房地產公司把自己企業名稱裡面的“地產”去掉了。中國前十大房企只有富力和中海的名字中仍有地產字樣。

2018年9月,萬科旗下的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

2018年8月,大連萬達商業地產更名為“萬達商業管理集團”;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更名為“合景泰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2018年7月,龍湖地產發佈公告,公司的名稱由“龍湖地產有限公司”更改為“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票簡稱隨即變更為“龍湖集團”。

2018年6月,合景泰富地產將公司名稱由“合景泰富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更改至“合景泰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變成合景泰富集團。

2018年3月,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將公司更名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達商管。同時宣佈將在1至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萬達商管今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發,成為純粹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

2018年2月,時代地產將公司名稱由“時代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更改為“時代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2018年1月,朗詩綠色地產將公司名稱“朗詩綠色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朗詩綠色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地產公司第一次扎堆更名了,2015年和2016年,地產公司就曾掀起一輪更名潮:

方興地產更名為“中國金茂”;恆大地產更名為“中國恆大集團”;遠洋地產更名為“遠洋集團”;雅居樂地產更名為“雅居樂集團”;K2地產更名為“石榴集團”…………

有意思的是,今年5月,“地產輩”的美的地產剛剛更名為“美的置業”,到了7月,“置業輩”的中駿置業又更名為了“中駿集團”——也就是說,不但“地產”要抹去,連“置業”也要抹去,總之就是要從名字中完全去房地產!

經過這兩輪更名潮,從銷售額幾百億的區域性地產龍頭,到銷售額幾千億的全國性地產龍頭,紛紛脫掉了“地產”的馬甲。而目前全國前十的地產公司中,名稱中還保留有“地產”和“置業”的只剩下中海地產和華潤置地。

不可否認,房地產的更名潮有著很深的行業背景。

房地產企業的收入主要源於房地產項目的銷售,隨著宏觀經濟發展週期和政策調控等因素的變化,依賴單一產品,同時兼具高槓杆特徵的房地產企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從數據上來看,行業內結構的洗牌正在發生。2016年Top10房企佔銷售金額佔行業的比例為18.7%,到了2018年上半年行業集中度已經達到30%,Top100的集中度已經達到65%。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拿地能力、融資能力偏弱的中小房企將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天風證券認為,(對於未來)房地產公司能否針對行業的週期轉換及時採取有效的經營策略,針對宏觀經濟和行業調控相應調整公司的經營策略和投資行為,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公司的長期發展。

房地產公司密集的更名潮背後,正是面對行業新形勢,做出調整的重要一步。縱觀房企的更名,大多數房企由“地產公司”變身“商管集團”或者“控股集團”,一方面反應的是主營業務的“去地產化”或者“降地產化”,另一方面也就是逐漸開啟多元化經營。

萬科此前在回應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時就表示,萬科依然以地產為核心業務,更名並不是為了“去地產業務”,而是擴大經營範圍的需求。

還以萬科為例。從2012年提出房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以來,萬科加大了向城市生活服務商的轉型力度,長租公寓、商業開發與運營、物流倉儲服務、教育和養老等業務均獲得長足發展,但今年上半年來自房地產業務的結算收入比例仍然高達95%。

以萬科為代表,在非地產業務佔比還不成氣候的時候就把名字中的“地產”去掉,更多地體現了房地產公司對於長遠未來的一種展望。

萬科董事長鬱亮在今年6月29日的2017年度股東大會表示,沒有辦法明確告訴股東10年後各個業務佔比是多少,但萬科的定位一定是“美好生活服務商”,“萬科(未來)還是地產公司嗎?不應該是了吧,如果是也會慘淡經營。”

更名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了房地產企業的轉型決心,但真要實現多元化轉型,絕非像改個名字這般簡單。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房企轉型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比如從旅遊度假地產、商業地產、養老地產、教育地產,到特色小鎮、海外地產,甚至到長租公寓等,擺在大家面前的共同問題就是,好像哪個行業都不賺錢,似乎很難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綜合自:中國證券報、財聯社、鳳凰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