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地下水下降,省出1.5個西湖,阿里巴巴靠什麼?

近期,阿里巴巴在內蒙古巴林右旗試驗了一種全新的農業灌溉技術,結果顯示一年能省出1.5個西湖的水量。

乾旱一直是困擾人類發展的環境問題,一度輝煌的瑪雅文明因此猝然長逝;美麗的絲路古國樓蘭也只餘一具新娘乾屍。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就有3億畝耕地受乾旱威脅,而中國的總耕地面積才17.85億畝,也就是說中國有1/6的耕地處在乾旱威脅中。

耕地乾旱不只自然原因,更多時候由人為造成。在內蒙古巴林右旗,地表水欠缺,當地人就大規模打井抽水、大水漫灌,最後造成越抽越少越少越抽的惡性循環。

阿里巴巴的切入點就是改變這種粗獷的灌溉方式,參考身處沙漠裡的以色列,就通過精細灌溉硬生生在沙漠裡實現了種地收糧的農業史奇蹟,不僅避免了全國一起啃沙子,還能出口大量農產品到歐洲。

但智能化的灌溉有著很多技術、成本的限制,我國很多幹旱地區經濟都欠發達,有了藥方卻買不起藥,自然長期走不出困境。但阿里雲與京藍科技在巴林右旗的這次嘗試,正力圖使農業灌溉以最低的成本實現精細化。

遏制地下水下降,省出1.5個西湖,阿里巴巴靠什麼?

要做到“精細”,就需要先準確瞭解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和周邊的環境條件。依託阿里巴巴的物聯網技術,當地搭建起了農業物聯網平臺,全天候監測當地的氣溫、光照、溼度等環境條件,判斷環境和作物生長中的各種影響,最後形成一個決策系統,什麼時候澆水、每次澆多少水,都能讓智能系統自行決定。


遏制地下水下降,省出1.5個西湖,阿里巴巴靠什麼?


這次嘗試的成果很值得我們點贊,數據顯示巴林右旗地區現在一年可以節省1550萬立方米的水,用個類比,這麼多的水能在當地積蓄1.5倍西湖大小水量的湖泊,而且是每年一個。這不僅解決耕地乾旱問題,也使得當地地下水水位停止下降。要知道,在傳統抽水漫灌的時期,當地最嚴重的地方地下水位都下降了18米,相當於要多挖六層樓的高度才能找到地下水。

放眼世界,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也正在用互聯網、機器人等技術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我們也期待,阿里雲物聯網技術能給中國乃至世界農業帶來偉大的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