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當代網絡生活,鄙視鏈無處不在:

刷推特的看不上刷微博的

刷抖音的看不上刷快手的

刷今日頭條的看不上刷趣頭條的

不幸的是,每條鄙視鏈

都有個倒黴鬼在最底端,躺平任嘲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紙媒時代,這個寶座

非國民雜誌《故事會》《知音》莫屬

不過,被鄙視

既不妨礙它們發行量衝頂世界前5

也不能阻止它們發出業界最高稿費

如果你覺得它們low

那多半隻是因為:

人家壓根就沒想寫給你看呀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自1963年創刊起

《故事會》就打定主意要走群眾路線

那時候《故事會》還叫《革命故事會》

辦雜誌的目的就是要對大家進行社會主義教育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人民群眾愛聽故事嘛

還要講得淺顯易懂,引人入勝

不然教育個錘子?

不過《故事會》真正走上輝煌

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後

不用背政治包袱,甩掉「革命」二字

《故事會》在巔峰時期,男女老少人手一本

發行量一飛衝到760萬

「眼光向下,精神向上」

《故事會》絕不忘記人民群眾

而那時候打下的群眾基礎老本

到現在都還沒啃完

你看,微博上每隔一段時間

就會興起一陣懷舊風暴

大家紛紛吐槽

那些年在《故事會》看過最難忘的故事

全是黃暴童年陰影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精彩」當然是第一要義

還要不怕俗套,無懼狗血

天馬行空,怪力亂神

話說回來

如果當今各大導演能夠熟讀《故事會》

也犯不著去挖網絡小說的祖墳了

真正能夠展現《故事會》走群眾路線的

還是上面登過的小廣告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豐滿貴婦,重金求子

麻將牌九,作弊老千

鄙視《故事會》的人說它是農民工讀物

倒也不是胡說八道,據2004年的統計

《故事會》50%的讀者來自農村

但如果你認為《故事會》

只會出現在農民工的返鄉大巴上那就錯了

它也會出現在國際機場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吳亦凡與故事會不得不說的故事

沒錯,加拿大boy凡凡也看《故事會》

《故事會》當時立即蹭了一波熱度,推出吳亦凡同款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wuli凡凡對《故事會》的愛實在是皇天可鑑

上節目也大方承認愛看《故事會》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不過,說到愛讀《故事會》的名人

還有一人不得不提

那就是已經成功旅居美國的鳳姐

鳳姐肯定是前推300年,後推300年

憑藉閱讀《故事會》變身網紅的唯一一人

當然,鳳姐能有今天這個姿勢水平

除了《故事會》,另一本雜誌也有功勞

——《知音》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時光倒流到上世紀80年代

全國上下蠢蠢欲動

遍地都是發財機會

各級地方政府、組織機構

都在風風火火興辦實體經濟

湖北省婦聯可能是這當中最活躍的那個

婦聯能搞啥實體經濟?

「不如我們給廣大女性同胞辦一本雜誌吧!」

雜誌籌辦工作如火如荼展開了

雜誌要辦好,全靠名字響

廣泛徵集群眾意見後,最終雜誌名稱

在「湖北婦女」、「女性之光」和「知音」

三者之間展開角逐

《知音》具有明顯優勢

進可攻,退可守,受眾最廣

拿到一本《知音》,我們首先關心的肯定是封面

最初那幾年

《知音》封面宛如一陣清風,而且頗有先鋒感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但後來,不知怎麼的

不論你貌美如志玲,還是清純如亦菲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知音的p圖大哥都能把你整成全縣電視臺最靚的妹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大頭徐熙媛

青春、陽光、時尚、正能量

但是文字君真的很想問問知音

這些明星廣場舞影樓硬照真的是在網上隨便下的嗎?

你看,其他雜誌把周迅的頭扭個方向也能用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人之初也是一本令人著迷的雜誌,推薦大家瞭解一下

大家也看到了

和封面照片一樣醒目的是標題

男默女淚標題黨的鼻祖

跟文字君一樣年年18的各位

肯定已經不記得全網集體模仿「知音體」

那段美妙歲月了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請欣賞網友的知音體

而知音出品的明星八卦,也非常有婦聯特色

比如這篇《王菲和李亞鵬的娘:從麻辣婆媳到情同母女》

來品一品其中一段: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彷彿是王菲本人親自敲開了婦聯的大門

與眾姐妹促膝長談,交流婆媳相處、婚姻經營之道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emmmm……也不是所有人都買賬

當代自媒體還沒學會爬呢

《知音》就在挨「沒下限」的罵了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沒有什麼能永葆青春

《知音》《故事會》

這兩朵風光了幾十年的業界奇葩

也是一樣

互聯網來了

人們不必再等半個月

才能看一次故事、聽一次八卦

雖然聰明如《知音》,早就拓寬了產業鏈

開起了學校、辦起了廠

但在這個流量競技場上

怎麼幹得過生猛的互聯網公司

我們去翻一翻資訊界的「快手」

號稱打通了「用戶下沉」任督二脈的

某新聞APP就能明白一二

選題上看,一樣是沒事兒找事兒的

明星八卦兩性關係

屬相星座運程,養生菜譜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這些日活用戶量已破千萬

7成用戶在農村的閱讀類APP

妥妥的就是當代《知音》啊

幾年前

快手風頭正勁的時候

《人民日報》就出來定調了

「正視基層文娛剛需」

曾看《知音》《故事會》的我們,就像今天刷抖音快手一樣痴迷

回頭看改革開放後壯大起來的《知音》《故事會》

都曾以自己的方式在肅殺、僵硬的氛圍中

給民眾帶來了最真摯的人情味和煙火氣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

他們被選擇,他們也被拋棄

但不論是對當年的《知音》《故事會》

還是對今天的快手、趣頭條、拼多多

鄙視鏈歸鄙視鏈

文字君想提醒大家

不要忘記《了不起的蓋茨比》開頭那段話:

「這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

都有過你所擁有的優越條件。」

那麼

你看過《知音》《故事會》嗎?

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啥?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