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含谷丨《生活的藝術》,學習林語堂高雅的生活情調

詩書含谷丨《生活的藝術》,學習林語堂高雅的生活情調

文章始於筆下,品味流於鑑賞。歡迎大家收聽本期的《詩書含谷》,亦詩亦書,總有經典,我是木易,每週五與您相約。

詩書含谷丨《生活的藝術》,學習林語堂高雅的生活情調


引入:

《生活的藝術》是林語堂的代表作之一。林語堂在書中談論了莊子的淡泊,讚揚了陶淵明的閒適,誦讀了《歸去來兮辭》,講解了《聖經》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行酒令,如何觀山,玩水,如何看雲,鑑石,如何養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等,被譽為中國現代休閒文學的代表作。

詩書含谷丨《生活的藝術》,學習林語堂高雅的生活情調


詩書含谷丨《生活的藝術》,學習林語堂高雅的生活情調

正文:

人們雖由畏懼上帝和畏懼死亡的壓迫中解放了出來,但還有許多人不能解除畏懼人們的心理,不管我們是有意的或是無意的,在這塵世中一律都是演員,在一些觀眾面前,演著他們所認可的戲劇。

我們的演戲本能是根深蒂固的,以致我們常常忘記離開舞臺,忘記還有一些真正的生活可過。因此,我們一生辛辛苦苦的工作,並不依照自己的本性,為自己而生活,而只是為社會人士的喝彩而生活。


詩書含谷丨《生活的藝術》,學習林語堂高雅的生活情調


知道道家哲學和儒家哲學的含義,一個代表出世的人生觀,一個代表入世的人生觀,那麼,我相信這兩種哲學不僅中國人有之,而也是人類天性所固有的東西。我們大家都是生就一半道家主義,一半儒家主義。

所以我們已經曉得,我們如果把積極的人生觀念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度地配合起來,我們便能得到一種和諧的中庸哲學,介於動作和靜止之間,介於塵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現實人生之間;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學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了。

文學也只是重做一幅人生的圖畫,表現它的環境和色彩,表現草地的香味和都市溝渠中的臭味。我們大抵都有一個觀念,認為一部小說必須要描寫出真正的角色和真實的情感,才近於真正文學的水準。


詩書含谷丨《生活的藝術》,學習林語堂高雅的生活情調


在中國,消閒生活並不是富有、有權勢者和成功者獨有的權利,而是那種高尚自負的心情的產物。

據茶錄所說:其旨歸於色香味,其道歸於精燥潔。所以如果要體會這些質素,靜默是必要的條件。也只有“以一個冷靜的頭腦去看忙亂的世界"的人,才能夠體味出這些質素。

旅行的真正動機應為旅行以求忘其身之所在,或較為詩意的說法,旅行以求忘卻一切。

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

旅行者所必須的行具就是如他在著名的劇曲西廂記的評語中所說:胸中的一副別才。眉下的一副另眼。其要點在於此人是否有易覺的心,和能見之眼。

所以孔子說:多見識之,知之次也。

一個人在承認一切之後,他自會沒有懼怕的。心裡安適就是一個人在承認一切之後的心境。


詩書含谷丨《生活的藝術》,學習林語堂高雅的生活情調

評論:

林語堂先生在該書中將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予以充分的傳達,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以致有國外書評家稱:“讀完這書後,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見中國人,便向他行個鞠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