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這注定是一篇引戰文。

其實寫與不寫,票票想討論的事件結果,都已經發生。但作為一個經常在電影行業吃瓜的影迷來說,這些話,卻又不吐不快。

這事兒要從《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說起。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先交代一下電影背景,本片是新人導演畢贛的第二部電影長片。上一次,他依靠《路邊野餐》一鳴驚人,一舉拿下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故事發生在貴州黔東南的一個小城,氣候溫潤又潮溼,故事內容呢,清新而又神秘,更是在文藝腔調中打亂了時間與空間的敘事結構,具有較強的迷幻感。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自然而然,畢贛也在《地球最後的夜晚》中延續了前作風格,依舊是貴州小城,依然是迷亂不堪的記憶與情感

對於畢贛的擁躉而言,這種據獨特的電影氣質是迷人的,而對於路人來說,卻不盡友好。所以即便先在2015年拿了獎,2016夏天正式上映時,《路邊野餐》也才在內地影市拿下650萬元的總票房。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然而待《地球最後的夜晚》宣佈定檔2018年12月底即將上映時,所有電影市場的產業人、媒體人、影迷+路人驚異地發現,這部電影預售票房竟一路走高,離上映還有近一週時,居然就達到了1億元首日票房的預售成績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截至12月28日下午18點,據淘票票專業版數據顯示,本片首日總票房實時達到了1.06億元。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這是個什麼概念?

先抹掉一個億,剩一個零頭,就等於《路邊野餐》總票房。而在此前,這樣的預售成績只會出現在國外好萊塢大片(比如漫威《復聯3》)以及特定檔期的華語大片(比如春節檔的《捉妖記2》)中。一個非常單純的小眾藝術片能突圍?前所未聞,所有電影人、營銷人更是不敢想。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一時間,各種刷票房、鎖座等負面言論層出不窮,這些事情目前都是傳言,我們先不聽信。到底什麼才是促進了《地球最後的夜晚》大賣的誘因?

相信很多人都在關注,那就是本片宣傳公司在抖音上做的事件營銷。

#一吻跨年#!就問你動心不動心?文藝不文藝?煽情不煽情?沒錯,它精準地利用抖音平臺進行浪漫愛情向的話題預熱,成功撬動了三四線的城市人群,吃下了大蛋糕的邊緣。目前,影片互動量已經累計超過了5000萬。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此外,導演畢贛也開始拋頭露面,積極參加綜藝節目+營銷宣傳活動,11月還以嘉賓身份參與了《吐槽大會》的節目錄制,走商業導演熱衷的站臺路子,而這也吸引到了一些路人觀眾的目光。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整個事件營銷呈現出一種跟電影本身氣質極其適配的迷幻感,在一個嚴寒的冬天彷彿看到了藝術電影的春天。等出門抖一抖身子,發現還是天天降溫的冬天。

猶記得國內電影宣傳方上次在抖音平臺發力,還是《前任3》。本片也算一枚奇葩,三部曲都是同一個導演,但前兩部都不溫不火,結果第三部走了“痛徹心扉我要分手”的路子,讓首波觀眾哭成狗。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宣傳方非常敏感地抓住了映後這個檔期,策劃了一系列病毒視頻-【看完《前任3》,在電影院哭到住院/老奶奶哭了,老爺爺安慰】,一下子把平時不看電影但整天想戀愛的人群心智抓住了。一波熱點撬另一波熱點,最終形成了自來水狂潮。

然而對於《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取得如此佳績,許多資深影迷(尤其是《路邊野餐》的推崇者)非常不甘心地發出了嗤之以鼻的聲音:不懂電影就瞎XX買票,看得懂嗎您?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而這,乍聽還真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卻又不是那麼回事。這注定是一次勢在必行的片方/宣傳方與路人的博弈,各有所得各有犧牲,不能全盤否定。

首先我們問:營銷的本質是什麼?

沒錯,就是把一個不為人知的商品,推出去。在推出過程中,賣家很可能誇大功效、以博眼球。這個東西的效用,此前不瞭解、沒用過的人,很可能是全然不知,需要親手看一看、摸一摸才知道好不好。也許以後他就反感,再也不用了。有的人發現,咦,很適合自己,繼續購買。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是這樣的產品。如果沒有這次營銷,三四線的大部分觀眾,可能永遠不知道它的存在,只會跟前作一樣消逝在650萬票房裡,不留痕跡。而做好平臺推廣,至少為那些人打開了一扇窗。

所以,票票是比較不認同這類說辭——這電影你以前沒看過、風格不瞭解,你就不是目標受眾。須知,別說小眾文藝片,就連近10年商業主流的漫威系列片,都是從無→有、受眾由少→多,直到形成廣袤的漫改大片粉絲群體。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電影類型就是個大蛋糕,人們首先會想吃中間那塊——那裡有水果、奶油也很多——這就是典型的商業片。但很多人也會選擇看沒那麼商業的片子,於是開始從中間吃——覺得奶油不多不少才恰到好處——視效+敘事+主題平衡。外面那層就沒人了嗎?不,單純的蛋糕就像藝術片——雖然簡單卻很有嚼勁兒,吃吃挺好的。

蛋糕是食品藝術,電影是娛樂藝術,他們都是從中間外往發散吸引全盤觀眾的。如果你先吹噓中間的水果有多麼好吃(《地球最後的夜晚》裡的愛情宣傳),效應也會逐漸往外擴散,吸引大家吃蛋糕本糕的嘛。

而且,本來藝術片的市場也不大,這才是藝聯院線出世的原因。倘若能像歐美院線一樣固定培養大批藝術片觀眾,藝聯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觀眾的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需要積水成淵的歷程。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很多人抨擊《地球最後的夜晚》12月31日預售破億、上映次日(1月1日)瞬間跌到37萬元,覺得很搞笑。但是對藝術片來說,這可能是唯一的契機了。除非再來一次像製片人方勵那樣的為《百鳥朝鳳》下跪事件,否則藝術片走的都是日跌曲線,直到完全沒水花。在這個層面來看,藝術片生存空間是比較艱難,如果沒有契機點燃,它的排片會迅速被壓縮,直到顆粒無收。

方勵下跪: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不過也顯然,如果目睹了本片那迷幻的風格與空洞的敘事,因抖音活動參加預售的主體觀眾,也定然會失望。幾乎不難預測,到時候期盼著情侶一起“一吻跨年”的童鞋,恐怕真的等不到新年0點,而睡著或者氣憤離場。

更不合時宜的是,他們也幾乎都會認為自己受到了營銷的欺騙——傳統認知上的愛情元素少之又少,而在票務平臺上給本片“怒”打差評。比較遺憾的是,《地球最後的夜晚》題材所限,讓它註定只能迴流1%的觀眾。其他99%的人,恐怕再也不會看畢贛的電影。

《百鳥朝鳳》好歹是個較為通俗的敘事片,而《地球最後的夜晚》不一樣,它飽含太多畢贛的個人屬性,非營銷能扭轉的。片方沒法在一個主題或情緒上去推崇,無法像《戰狼2》一樣宣揚愛情主義、像紀錄片《二十二》一樣引導緬懷飽受戰爭侵略的苦難女人。只能藉著一個“類型”上的擦邊球,走一次《前任3》的老路。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此次營銷方劍走偏鋒,打開了藝術片宣傳可借鑑的方向,但這是否對培育觀眾來說,就一定是好的影響呢?我們不得而知。

《地球最後的夜晚》只是打開了一扇窗。

《地球最後的夜晚》預售破億,憑什麼被批三四線觀眾不配看藝術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