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陽谷縣景陽岡

遊陽穀縣景陽岡

我們在陽穀縣城遊覽過獅子樓之後,下一個景點便直奔景陽岡。景陽岡的知名度某種程度上比陽穀縣還要高。施耐庵在《水滸傳》二十三回中寫的“景陽岡武松打虎”可稱是膾炙人口,令人稱絕。

遊陽穀縣景陽岡

陽穀縣到景陽岡走的是一條筆直的縣級公路。這條公路路基放得很寬,但正在擴建之中,難免一路上高低不平,塵土飛揚。從陽穀縣城到景陽岡大約20來公里。公路兩邊都是平坦的農田,只有田間高聳的白楊樹,根本看不到山岡。越是接近景陽岡,大家不由自主地把眼光投向窗外,心裡想,這裡倒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地形會弄得老虎出沒呢?導航儀上顯示,離景陽岡景區只有3公里了,然而周圍還是看不到山,甚至高一點的土岡也沒有。大家在車上議論開了,這種地方怎麼會有老虎呢?景陽岡,景陽岡總得要有個岡啊!有人擔心這又是一個人造景點了。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道路中央出現了一座花崗岩牌坊,上面刻有“景陽岡”三個大字。穿過石牌坊,再前行四、五百米,路邊有個停車場,場地上有幾個

遊陽穀縣景陽岡

小商販在賣飲料、西瓜。在高大的白楊樹下立有一座五疊重簷青瓦木架門樓。門匾是“景陽岡”三個大字。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景陽岡不在山區而是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不過,既然千里迢迢來到這裡,即使是人造景點也要進去參觀一下。

進入景區大門,就看到一塊立於路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看了

遊陽穀縣景陽岡

這塊石碑,心情似乎亮堂了許多,阿旺風趣地說“可以不信陽穀縣,不能不信國務院!”。正對景區大門,綠樹叢中建有一座假山,山上刻有“古風猶存”四個大

遊陽穀縣景陽岡

字。分明說這裡是一處千年古蹟!假山背後便是大片荒草樹林,林中空寂無人,顯得有點荒野之氣。我們一行4人順著曲折的林間小道前行。樹林深處看到一所青瓦小屋,屋前扯起酒旗,上寫“三碗不過岡”。走進店內,裡面真是一爿酒家,角尺

遊陽穀縣景陽岡

形櫃檯,杉木桌椅,貼著紅紙的酒罈。可惜室內室外空無一人。

再向前行,在一處叉路口的大樹下橫放著一塊長方形花崗岩石塊,上刻毛澤東題寫的“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幾個毛體大字。看了這塊石碑,大家的疑慮頓時消去大半。不過毛澤東為什麼會題這個詞或者說這句話呢?畢竟《水滸傳》是部小說啊,武松完全是個虛構人物。再說,如果武松確有原型,《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明明說武松家在清河縣,是有人調戲潘金蓮,欺侮武大郎,才搬到陽穀縣紫石街賃屋做生意的呀。不過老人家說話總是有依據的,我們寧信其有。

遊陽穀縣景陽岡

我們繼續行走在荒草樹林中,仍然沒有看到起伏的土岡。又走了幾十米,前面終於有一條堤壩樣的高岡出現了。登上近二米高的堤岡,上面是一片平臺,臺上建有三間小屋,細看原來是《水滸傳》中說的“山神廟”。門前坐著一位道士模樣的人,旁邊放了兩塊牌子,一塊上寫著“道教節日”,一塊上寫著“道教全真派預測秘法”。喔!原來是位陰陽先生。

遊陽穀縣景陽岡

走過“山神廟”,看到山林中立有不少石碑,粗略一看,是當地一些書法愛好者在此留下的墨寶。我們無心欣賞,繼續前行。前面一幢房屋前圍有一道鐵絲網,裡面養了幾隻猴子,看到人去便上竄下跳。這時便想到了一句成語“山中無老虎猴子便是王”。心想,這不是不打自招嗎?明明這裡沒有老虎,哪裡來的武松打虎?

遊陽穀縣景陽岡

順著彎曲的林間小道繼續前行,在一片稍高一點的土坡上建有一幢新房子。走近看時,房屋前圍了個結實的鐵絲網,裡面躺著兩隻斑斕猛虎,大概是吃飽了,睡在籠子裡,任你呼喚一點動靜都沒有。

遊陽穀縣景陽岡

過了老虎籠子,前面的地形忽然高起來了,真的有點象山岡了。我們順著臺階一步步向上攀登,大約走了一百多米,最高處看到建一幢房子。抬頭向上看,是“武松廟”。再登上十八級高高的臺階,站在武松廟前向後看時,這裡的高度要比最低的地方大約高出三、四十米了,相當於登上十幾層高的樓頂了。

遊陽穀縣景陽岡

走進武松廟,裡面有一座重簷歇山祭殿,在二層簷下掛有一塊“雄風浩蕩”的豎匾。殿內供奉一尊武松坐像,四周牆壁上掛有武松打虎的畫圖。走出祭殿,庭院中有一座六角亭,亭內立有一塊用玻璃保護起來的石碑。透過玻璃能依稀看到碑上刻有“武松打虎處”幾個大字。旁邊一塊牌子上有介紹:1988年9月11日金石書畫大師朱復戟遊覽景陽岡,走到“武松打虎處”碑前,陪同人員請教朱教授這塊碑出於哪個朝代。

遊陽穀縣景陽岡

朱教授逐字審核了碑文後說:“看武松打虎處”幾個字的寫法與筆法,不是明人的字,而是宋人的字。“武”和“虎”字明人沒有這個寫法,宋人才有這個寫法。由此推斷,此為宋代的碑。

遊陽穀縣景陽岡

在荒草樹林中轉了一圈,似乎覺得都是圍繞著這裡是否有虎,武松打虎是否確有其事在進行論證。不過當大家盡興走出景陽岡景區時,心頭的疑雲也都消退了。因為,大家都喜歡武松這位打虎英雄!景陽岡的景點也確實做得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