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雄對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記(10)

以戰止戰

9月9日,清點戰場後,理查一世率部開始繼續南下,薩拉丁麾下的一些埃米爾曾試圖將十字軍引入伏兵之處,但獅心王處事謹慎,不為所動。第二天,薩拉丁與高級軍官們舉行了作戰會議,商討的重點是判斷理查一世的下一步目標——耶路撒冷,或亞實基倫?前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後者作為聯通巴勒斯坦與埃及的樞紐,一旦被奪取,就可能切斷穆斯林軍的後路。薩拉丁的兵力不足以同時駐守兩座城市,他最終決定放棄亞實基倫,全力防守耶路撒冷,為此,其部隊迅速拆除了亞實基倫的城牆,遷徙該城全體居民。即使十字軍進入該地,面對的也不過是一座無法久留的空城。薩拉丁當時身體抱恙,作為一名以仁慈寬厚著稱的君主,被迫將一城百姓逐出其家園令他尤為痛心,甚至加重了他的病情。薩法丁則駐軍於雅法(至10月末),試圖將它打造為一座牢固的要塞,假如理查一世執意向耶路撒冷進軍,雅法會成為橫亙在中途的阻礙。

亞實基倫被放棄的消息很快不脛而走。理查一度希望趁勢佔領這座名城,但熟悉情況的本地貴族和騎士團團長們均表示反對。9月23日,薩拉丁退回到拉姆拉,他開始系統地採取堅壁清野策略,下令將拉姆拉的城牆也全部拆毀,當地的存糧則被移至聖城。

雙方都在按兵不動。理查深知倘若貿然南下耶路撒冷,漫長的補給線將成為薩拉森騎兵絕佳的獵物,沿途多數居民點已人去樓空,無法就地補給和駐守。此外,法王腓力二世已經回國,憑藉理查對他多年的瞭解,其不傷害英王利益的承諾頗為可疑,留守國內的王弟約翰也令獅心王如鯁在喉……薩拉丁也存在自身軟肋。帝國版圖內的一些諸侯其實暗藏二心,一旦蘇丹接連受挫便可能發動叛亂。薩拉丁的侄子塔基丁(駐守於哈馬)在此時竟擅自向美索不達米亞進軍,希望為自己攫取更多領土,10月19日,他死於交戰期內,為薩拉丁製造了一場外交上的危機。阿尤布王朝與阿拔斯王朝原本就關係緊張,此刻更加惡化,這分散了薩拉丁大量的精力。

10月初,理查一世派遣託隆的漢弗萊(Humphrey of Toron)與薩法丁在盧德(Lod)進行談判。談判曠日持久卻並無突破進展。理查一世最初要求薩拉丁割讓約旦河以外的全部巴勒斯坦土地,並歸還真十字架。後來他轉而遊說薩法丁改信基督教,並迎娶自己的妹妹瓊,由夫婦二人共同統治聖地。薩拉丁半開玩笑地“同意”了(因為他知道此事絕不可能成真),但理查在瓊面前碰了釘子,後者發誓說絕不嫁給一名異教徒。10月末提爾的康拉德也派出了自己的使團,這彰顯出十字軍高層內部分裂的現狀。談判期間,盧德附近兩軍爆發了一系列小規模戰鬥,關鍵時刻,竟有相當一部分十字軍擅自返回了阿卡,理查一世的兵力因此有些捉襟見肘。“耶路撒冷國王”居伊返回阿卡勸說部將重回前線,卻應者寥寥(可見他已人心盡失)。最終理查一世不得不親自出馬,才取得了成效。

11月,分別由理查一世和康拉德委派的兩組使團繼續與薩拉丁協商,氣氛頗有些微妙和尷尬。據說康拉德表示只要蘇丹交出西頓和貝魯特,他就願意同十字軍決裂,但底線是不會和理查兵戎相見。康拉德對獅心王支持居伊耿耿於懷,他開出的價碼也更加“平易近人”。11月11日,薩拉丁與幕僚們開會商議究竟應與哪一支使團交涉。最終多數人選擇了理查而非康拉德,因為理查終將回國,而康拉德代表本地貴族,是更棘手的麻煩。有一瞬間,在薩拉丁的大營,互相對立的基督教使團竟遠遠地看見了彼此。康拉德的大使為曾經保衛耶路撒冷的英雄巴利安,理查的部下毫不掩飾對他“變節”行為的厭惡。吟遊詩人安布魯瓦茲便描繪巴利安“偽善勝過哥布林 ”。

雙雄對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記(10)

古斯塔夫·多雷畫筆下的薩拉丁

冬季來臨,薩拉丁有意識地收縮防線,先後放棄了拉姆拉與雅法,率軍撤至拉特倫。十字軍接管了上述城市,但它們幾乎淪為一片廢墟。小規模的戰鬥從未停歇,在一次雅法城外的狩獵中,理查本人險些被俘,所幸他手下一位騎士通曉阿拉伯語,他高喊“我是國王!”——此舉挽救了國王的性命,令他成功逃脫。另一場遭遇戰中,萊斯特伯爵也被俘虜,但薩拉丁很快仁慈地釋放了他。按照聖地的傳統,冬季是天然的休戰期。不過聖城近在咫尺,多數歐洲貴族(尤其是勃艮第公爵)鼓譟著繼續推進。醫院騎士團大團長則不斷提醒理查注意惡劣的天氣和後勤上的困難。理查採取了折中的方案,一方面他不願意輕兵冒進,另一方面也不同意整個冬天都無所事事。12月22日一批來自埃及的援軍進入耶路撒冷城外紮營,作為回應,三天後十字軍便攻佔了拉特輪。薩拉丁被迫繼續後撤。然而天公不作美,大雨傾盆,氣溫驟降,道路泥濘不堪。28日十字軍再次前進,而穆斯林竭盡所能地襲擾他們。理查軍中士氣依然高昂,但惡劣的氣候與交通條件下,國王敏銳地察覺到補給線被切斷的風險。

1月3日,十字軍跌跌撞撞地抵達貝特努巴城堡,此處距離耶路撒冷僅有12英里。營地內,普通英法士兵情緒高漲,雖然條件艱苦,伙食奇差,他們依舊枕戈待旦,堅信聖城唾手可得。但兩大騎士團與本地貴族不斷向國王進諫。他們說,薩拉丁的埃及援軍已經抵達,貿然出擊有腹背受敵的危險;即使理查重現阿爾蘇夫的奇蹟,若不能和蘇丹達成某種妥協,耶路撒冷也難以堅守,因為歐洲的十字軍終有回國的一天,耶路撒冷王國本地軍隊尚未恢復元氣。經過長達五天的考慮(想必對理查也是一種煎熬),理性終究戰勝了浪漫,1月8日,獅心王下令全軍放棄貝特努巴,向海濱平原後撤。一些當代歷史學家對此頗為不解,認為理查錯過了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教皇西萊斯廷三世也對理查的“優柔寡斷”十分不滿。然而此刻劫後餘生的耶路撒冷王國急需的是生存,而非賭博。

雙雄對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記(10)

戰場上的獅心王

十字軍退回了拉姆拉。儘管有著合理的原因,許多士兵仍對此感到難以接受。英國人低聲抱怨,但出於對國王的敬重還保持著紀律,而法國人的回應則是大面積的開小差。勃艮第公爵休也率領親兵擅自回到了雅法,一些人甚至徑直逃往阿卡。理查意識到自己必須重振軍隊的士氣,他的方案是著手重建亞實基倫。國王四處奔走,鼓勵士兵與工匠,並親手搬運石塊和瓦礫。1200名穆斯林俘虜也參與到施工中。在理查的表率之下,心生羞愧的一部分法國人終於重返獅心王的陣營。勃艮第公爵執拗地拒絕和解,於是獅心王便斷絕了對他的財政支援(腓力二世只給公爵留下了很少一部分軍餉,他們之前主要依賴英國人的接濟),提爾的康拉德也與理查就亞實基倫問題爆發了公開的爭吵(1192年2月,阿卡城內居伊和康拉德各自的支持者甚至發生了械鬥)——但在整整四個月中,理查還是以驚人的毅力推行這項工程,最終令亞實基倫再度成為巴勒斯坦沿海最堅固的要塞。令人意外的是,薩拉丁未曾騷擾過理查的施工。這可能出於他的騎士精神,也可能是因為他需要積攢力量,等待埃及、伊拉克等地的援軍。

十字軍與阿尤布王朝的談判並未破裂。理查委派的新任使節是英國人斯蒂芬,他粉塵撲撲地前往耶路撒冷拜會薩拉丁和薩法丁,卻在城門與康拉德的使節——“哥布林”巴利安不期而遇。巴利安與薩拉丁私交甚篤,耶路撒冷圍攻期間,後者曾善待他的家眷。這次邂逅可能是薩拉丁的精心安排,用以對獅心王施加壓力。3月20日,薩法丁回訪理查的大營。理查一世給予了高規格接待,甚至破例授予薩法丁的一個兒子騎士身份(為了尊重其信仰,特意省略了儀式中基督教色彩濃厚的部分),這是至高的榮譽。薩拉丁投桃報李,開出了相當寬厚的條件:基督徒可以佔據他們迄今為止征服的所有土地,真十字架將被歸還,穆斯林將尊重和保護拉丁人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權利。談判的氣氛十分祥和,主要的爭議是,穆斯林不同意十字軍控制亞實基倫。當薩法丁於4月返回聖城時,看上去兩位君主距離達成一致僅剩咫尺之遙了。

雙雄對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記(10)

耶路撒冷王國的紋章

幾天後,理查收到了來自英國的壞消息:他出徵前任命的攝政威廉·郎香被弟弟約翰推翻了,後者取而代之,成為了英格蘭的攝政王,這對理查的統治是個嚴重的威脅。 他立即派遣林肯主教回國穩定局勢,希望能調解約翰和郎香的關係。另一方面,理查也預感到必須提前回國,為此,他召開了貴族會議,以便在離開前確定未來耶路撒冷國王的人選。出乎他的意料,幾乎所有與會貴族都希望由康拉德取代居伊·呂西尼昂成為國王,雖然他在多場戰役中選擇作壁上觀。雖然理查一世是居伊的支持者,也不得不順應民意,為了安撫居伊,理查安排他成為了塞浦路斯國王。4月中旬,康拉德從香檳伯爵亨利口中獲知了這一喜訊,他在與居伊長期的競爭中終於笑到了最後。4月28日晚,康拉德原計劃和妻子伊莎貝拉公主共進晚餐,後者卻因沐浴無法準時赴約,他便臨時決定前往老朋友博韋主教家中用膳,宴席結束後,他在衛兵護送下策馬回家。當走進一條小巷時,有兩人謊稱信使,攔住了康拉德。他大意地在馬背上伸手接信,不料“信使”竟拔出匕首,向上刺入耶路撒冷國王腹中,另一人則跳上馬背,刺中他的身側。康拉德跌落馬下,當場身亡,此時距離他當選國王還不到兩週。兩名刺客,一人當場被殺,另一人則被生擒。他事後招認,自己屬於阿薩辛刺客團,由大名鼎鼎的“山中老人”拉希德丁·錫南指派。關於幕後真正的主使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拉德此前的海盜行為觸犯了錫南的利益,也有人認為是薩拉丁賄賂錫南刺殺耶路撒冷國王,甚至有傳言說理查一世才是真正的黑手。香檳伯爵亨利得知噩耗後立即趕赴提爾,康拉德的遺孀伊莎貝拉將自己鎖在城堡內,拒絕交出城門鑰匙。但香檳伯爵亦是東征期間的風雲人物,他年輕、英勇,出身高貴,深孚眾望,提爾市民紛紛要求亨利與伊莎貝拉成婚,並繼承康拉德的遺產。這番撮合取得了奇效。僅僅兩天後,亨利(26歲)與伊莎貝拉(21歲)宣佈將喜結連理。即使按照現代的標準,婚事也顯得有些唐突。亨利急於在聖地獲得地位,而伊莎貝拉雖然年輕美貌,卻已有過兩段婚姻,還懷著康拉德的遺腹子——這可能是兩位年輕人迅速訂下終身大事的原因。1192年5月5日,在為康拉德守喪一週後,兩位新人隆重地進入阿卡,收到市民的熱烈歡迎。獅心王理查親自主持了婚禮,對於自己的外甥成為耶路撒冷國王,顯然更令他心滿意足。亨利是各派都能接受的人選,這次政治聯姻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理查的後顧之憂。令人欣慰的是,亨利與伊莎貝拉在婚後情深意篤,兩人的生活倒也幸福甜蜜。

亨利的婚禮與登基為劫後餘生的王國注入了新的希望,然而,從英國很快傳來了讓理查夜不能寐的消息:約翰正在和腓力二世互相勾結,密謀顛覆理查的統治——腓力二世顯然將當初的莊嚴承諾拋到了腦後。理查一世亦曾與腓力合作反對自己的父親,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他必須儘快回國,然而耶路撒冷尚未收復,十字軍國家只恢復了半壁江山。因此他決定在返回英倫之前,再做最後一次軍事上的努力,這意味著背棄與薩拉丁初步達成的一切協議。

雙雄對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記(10)

獅心王理查一世,約瑟夫·布隆德爾繪製

5月中旬,從美索不達米亞傳來了薩拉丁的某位侄子舉兵叛亂的消息,理查一世趁機向穆斯林控制的最後一座巴勒斯坦沿海城鎮達魯姆(Darum)進軍。或許是認為此舉頗不光彩,亨利與法國十字軍滯留阿卡,對理查的召喚置若罔聞,於是理查決定獨自行動。5月23日,經歷五天激烈的戰鬥後,守軍最終投降。這宣告了獅心王與薩拉丁戰端再起。

達魯姆的勝利激勵十字軍再度嘗試收復耶路撒冷。薩法丁正在替兄長恢復美索不達米亞的局勢,他帶走了一批精銳部隊,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尚未完全修復。耶路撒冷國王亨利最終率領本地軍隊與法軍與理查一世會合,6月7日,聯軍正式從亞實基倫開拔,四天後,他們回到了耶路撒冷的門戶貝特努巴。令人費解的是,理查的大軍在此駐紮了足足一月之久(據說國王本人在一次驅逐穆斯林輕騎兵的行動中,第一次親眼見到了耶路撒冷的塔樓和城牆)。與此同時,薩拉丁則在聖城源源不斷地接收來自傑吉拉(即上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摩蘇爾等地的援軍。6月20日,當理查一世與將領們商議是繼續向耶路撒冷進攻還是南下埃及時,他接到情報說一支薩拉丁的輜重部隊正由南向北開往聖城。獅心王當即決定進行攔截,三天後,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痛擊了由薩拉丁同父異母兄弟法拉克丁(Falak al-Din)帶領的這支部隊——法蘭克人獲得了大批補給物資和上千駝獸,他們幾乎毫髮無損地返回了貝特努巴。

形勢嚴峻,薩拉丁心急如焚。為了延緩理查一世的進軍速度,他不惜派人堵塞或汙染了貝特努巴與耶路撒冷之間的全部水源。7月1日,薩拉丁召集耶路撒冷的全體指揮官共商對策。雖然埃米爾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忠心和信心,但普通士兵已經開始擔憂重蹈阿卡的覆轍。此外在庫爾德人和突厥人間也爆發了衝突,薩拉丁對軍隊此刻的凝聚力也感到忐忑。

薩拉丁並不知道,十字軍營地中也發生了爭執。既然補給充足,法國貴族高聲要求立即向聖城進軍。而理查的斥候傳回情報說,周圍的水源均已無法使用,考慮到哈丁會戰的教訓,這是個嚴重的問題。此外,如何在攻佔耶路撒冷後長期堅守依然無解。7月4日,不顧法國人的反對,理查一世下令撤出貝特努巴,全軍退往相對安全的雅法。

這一命令讓薩拉丁如釋重負。蘇丹親自策馬來到耶路撒冷城外的小山,目送理查一世緩緩離去。就在此時,薩法丁也順利地從美索不達米亞回師耶路撒冷——聖城終於暫時安全了。

雙雄對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記(10)

中世紀插畫家想象中理查一世與薩拉丁對壘的場面。實際上二人一直通過書信和使節聯絡,從未見面,更遑論比武決鬥了。

幾天後,理查一世以新任耶路撒冷國王亨利一世的名義再次派出了使團。原本血氣方剛的亨利企圖向薩拉丁索取整個巴勒斯坦,理查告誡他,薩拉丁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對手,不能過分挑釁。經過修改的條款溫和了許多——保障拉丁修士在聖地傳教的權力,歸還巴勒斯坦沿海地區。薩拉丁也對連年征戰心生倦意,他原則上同意這樣的妥協。雙方爭執的焦點還是亞實基倫——蘇丹要求拆除它的城牆,而新亞實基倫凝聚著理查的心血,他因此斷然拒絕,甚至蘇丹提出額外割讓盧德也不能令他回心轉意。

談判陷入了僵局,而理查一世以歸心似箭。他甚至準備不待條約簽署便提前登船回國,為此,他和英格蘭部隊撤回了阿卡。但獅心王不能容忍平淡無奇地離開,他計劃通過一場奇襲,奪取貝魯特,帶著勝利的榮光從該地啟程返航。與此同時,薩拉丁也有自己的計劃。他敏銳地發現雅法兵力空虛,於7月27日率領部隊離開耶路撒冷,與當晚將該城團團圍住,旋即發動強攻。經過三天投石機的轟炸,雅法城牆出現了巨大的豁口,穆斯林士兵如潮水般湧入城內。守軍陷入絕境,便向薩拉丁有條件的投降了,後者許諾將保障他們的人身財產安全。然而薩拉丁的士兵們卻失去了理智和紀律,他們瘋狂地搶劫戰利品,並殺死每一個試圖阻止的市民。薩拉丁對守軍心懷憐憫,特意通知他們可暫緩交出內城,待他恢復軍隊秩序後再履行投降的約定。這卻產生了意外的結果。

理查一世接到雅法被圍的消息後,立刻準備發兵救援。為了爭分奪秒,他本人與部分精銳選擇搭乘比薩、熱那亞艦船(共15艘槳帆船)從海陸進發,十字軍主力則從陸上行軍。不幸的是,理查的艦隊連續遭遇逆風,直到7月31日才抵達雅法附近海域,而陸上部隊因沒有獲得國王的消息,竟在凱撒里亞逡巡不前。當理查的艦隊進入眼簾時,薩拉丁剛剛整頓軍隊秩序,內城守軍(49位騎士)也將財物打包,攜帶家眷,準備開門投降。千鈞一髮之際,騎士們意外地瞥見了理查的王旗,他們大受鼓舞,當場決定拿起武器再次投入戰鬥。49位騎士發動了自殺式的衝鋒,痛擊了錯愕不已的穆斯林士兵,隨即退回內城閉門死守。薩拉丁對逆轉的局勢還一無所知,因為他正在營帳內和守軍代表商談最後的交接事宜。起初,目睹雅法城中薩拉丁的旌旗,理查對收復登陸進攻有些踟躕,但他突然聽到一片喊殺聲,進而得知內城還在基督徒手中。受此消息鼓舞,獅心王身先士卒,第一個涉水登上雅法灘頭。由於整個艦隊只有三匹戰馬,理查此役基本上是以步兵的身份在進行作戰。據記載,獅心王奮勇當先,勢不可擋,身後僅有他信賴的80名騎士(皆下馬作戰)和約400名弓手,目睹獅心王的英姿,2000名意大利水手也加入了戰鬥。薩拉丁的部隊因此前大肆劫掠,散佈在雅法各個城區,面對獅心王的雷霆一擊,他們肝膽俱裂,無力抵抗,殘存的基督教守軍也與十字軍裡應外合。很快,穆斯林便完全失去了鬥志,四散奔逃。雖然薩拉丁還在陣中,但已經無力迴天。親眼注視著理查奪走自己手邊的勝利,薩拉丁的心中相比五味雜陳。蘇丹和少數馬穆魯克騎兵還算體面地撤退了,而多數穆斯林士兵一路狂奔至5英里外的阿西爾才停下腳步。

雙雄對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記(10)

一幅12世紀的薩拉丁肖像畫

第二天清晨,薩拉丁的使節阿布·貝克爾便來到了獅心王的住處,帶來了一份新的和約。貝克爾驚奇的發現,理查一世正在和一批被俘的埃米爾有說有笑,絲毫看不出他剛剛經歷了一場惡戰。面對貝克爾,理查一世收起笑容,表示願意與蘇丹停戰。但雙方再度因亞實基倫的歸屬問題爭執不休,談判未能取得滿意的成果。

薩拉丁得知,十字軍主力尚在從凱撒里亞前往雅法的中途,理查一世兵力不足(近3000人),戰馬奇缺(15匹),由於在談判桌上無法取得進展,他決定用武力逼迫獅心王就範。8月5日拂曉,他聚集了部隊,準備發動一場奇襲。

幸運的是,當天清晨,一名熱那亞士兵碰巧在軍營外遊蕩,他聽到了穆斯林戰馬的嘶鳴和大軍移動的腳步聲,明白這是一次突然襲擊,便飛速地奔回營帳稟告理查一世。因此,當薩拉丁的部隊出現在十字軍軍營外時,後者已經有所防備。雖然得到預警,時間依舊緊迫,十字軍只能倉促地拿起手邊的武器,很多人來不及披甲,在理查麾下的騎士中,僅有54人能夠立即投入戰鬥。理查一世處變不驚,他下令在軍營外設置了一道木柵欄,以阻礙敵方騎兵,位於戰線第一列的是裝備盾牌的長矛手,他們保持半蹲的姿勢,用盾牌護住整個身體,長矛傾斜著伸向前方,身後是兩兩配對的弩手,一人射箭,另一人裝填——這是教科書般的抵禦騎兵的陣型。理查本人則騎馬不停地在軍中巡視,鼓舞他們的士氣。薩拉丁的騎兵從清晨至下午一共發動了七次衝鋒,但無法越雷池一步。幾小時的鏖戰令穆斯林騎兵精疲力竭,理查一世抓住時機,命令弩手代替矛兵進入最前線,盡其所能地傾斜箭雨,隨後又迅速退回陣內,長矛手重新搭建起“盾牆”。這一戰術給薩拉丁的騎兵造成了慘重的傷亡。蘇丹目睹獅心王的英姿,有些惱怒,但更多的是欽佩。當他發現理查的戰馬倒斃後,風度翩翩地派遣馬伕為英王送去了兩匹良駒。理查笑納了薩拉丁的厚禮,繼續投入指揮作戰中。這罕見的一幕成為了雙方詩人多年的素材。當天夜間,薩拉丁明白強攻無望,率部一路退回耶路撒冷。他下令緊急加固聖城城牆,唯恐理查會乘勝追擊。

雙雄對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記(10)

雅法戰役

薩拉丁不知道,雅法戰役將是理查在聖地最後的一場勝利。十字軍以劣勢兵力竟能虎口拔牙,並擊退穆斯林主力部隊,捷報傳來,聖地的基督徒無不歡欣鼓舞。此戰充分體現了理查一世的指揮能力、戰術素養和個人英勇,在穆斯林中也樹立起他的威名。薩拉丁擔心聖城不保,有意媾和;理查一世則對弟弟約翰憂心忡忡,並且他再度患病,發起了高燒。薩拉丁送來了退燒的桃梨和冰塊,也送來了和談的使節,而理查一世已經決定要儘快啟程回國。8月28日,兩人終於達成了和約:基督徒可以保有之前收復的國土,耶路撒冷由穆斯林掌管,但對基督徒開放,同時十字軍國家與穆斯林國家互開商路,雙方停戰五年。9月2日,耶路撒冷國王亨利一世、醫院騎士團團長加尼爾、聖殿騎士團團長羅貝爾以及伊貝林的巴利安代表十字軍各方與薩拉丁締約(即《雅法和約》)。 第二天,薩拉丁正式批准了協議,轟轟烈烈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在刀光劍影中開始,卻在談判桌上悄然落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