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IPO承銷收入下滑逾六成,45家合計超50億元,逾半數全年尷尬掛零

券商IPO承销收入下滑逾六成,45家合计超50亿元,逾半数全年尴尬挂零

公募私募券商新聞

券商IPO承销收入下滑逾六成,45家合计超50亿元,逾半数全年尴尬挂零

伴隨近日奧美醫療首發過會,2018年A股IPO審核順利收官,全年64.53%的過會率創出近年來新低。受新股發行從嚴審核常態化、上市申請否決率升高影響,今年45家券商IPO承銷收入合計54.42億元,較去年下滑63.75%;近一半券商IPO承銷未“開張”,全年尷尬掛零。伴隨2019年科創板、滬倫通等項目的推進,券商投行業務將面臨存量博弈與增量開拓並存的處境。

4家券商收入逾3億元

首發承銷(IPO)作為券商最重要的投行業務之一,歷來受到券商的大力重視與投入。而每年IPO的整體情況,將直接影響券商作為保薦機構的承銷收入。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今年共有45家券商(含聯合承銷)首發承攬有IPO項目入賬,合計獲得首發承銷收入54.4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63.75%。

首發承銷項目數量方面,中信證券承攬IPO保薦項目最多,共計11家;第二至五名依次是華泰聯合證券(10家)、中信建投證券(9家)、中金公司(8家)、招商證券(8家)。

首發承銷收入方面,中金公司憑藉7.44億元的收入領跑, 第二至五名分別為華泰聯合證券(6.43億元)、中信證券(4.68億元)、中信建投證券(3.92億元)、廣發證券(2.87億元)。

與2017年相比,今年券商IPO承銷數量、收入大幅下降。2017年為IPO大年,首發承銷項目數量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合計承銷家數達149家,而今年這一數字僅為46家。2017年首發承銷收入超過3億元的券商數量為15家,今年僅4家。

記者進一步對比2017年首發承銷收入排名發現,2018年中金公司、華泰聯合證券這兩家券商躥升勢頭較猛;中金公司由去年的第11位直接躍升到今年的第1位;華泰聯合證券則由第10名上升到第2位。反之,2017年排名第4位、5位、8位的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安信證券,今年已跌出前十名榜單。

中金公司IPO承銷收入的“逆勢大漲”,與其將年度超級IPO大單悉數“攬入懷中”不無相關。今年前十大IPO中,中金公司獨攬三單,僅憑藉承銷工業富聯、美凱龍、中國人保這三大項目,便成功收穫5.9億元的承銷收入。

藉助超大IPO項目的加持,中金公司以368.09億元的募資規模奪魁,遙遙領先於其他券商。承銷IPO項目募資規模排在第二名的是華泰聯合證券,募資194.85億元;中信建投證券以132.25億元排在第三位。

近半數券商“顆粒無收”

2018年新股發行從嚴審核常態化,否決率進一步提高,券商保薦情況受到較大影響。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7日,今年有輔導項目上市的券商共45家,較去年下降26.23%;但具有保薦資格的券商達93家,也就是說,今年有超過半數的券商IPO業務可謂“顆粒無收”。

從上會審核公司家次來看,據Choice統計,截至12月27日,今年中信證券奪魁,上會審核公司家數達22家;除中信證券以外,今年上會審核公司總家數超過10家的還有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依次為17家、14家、11家。

就通過情況而言,中信證券輔導企業15家過會,排名第一;廣發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緊隨其後,輔導企業均有10家過會。

記者梳理輔導企業過會家數在3家以上券商的通過率發現,中金公司、華泰聯合證券憑藉100%的通過率並列第一,通過企業數量均為7家;廣發證券排名第三,通過率達90.91%。

存量博弈or增量開拓?

證監會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12月27日,有246家企業處於IPO排隊狀態,涉及保薦機構49家。

其中,擬IPO項目儲備最豐富的是中信建投證券,以23個擬IPO項目位居行業首位;緊隨其後的依次為廣發證券、中信證券,擬IPO項目分別為20個、18個。擁有10個以上擬IPO儲備項目的還有中金公司(15個)、招商證券(15個)、光大證券(10個)。

此外,展望2019年,伴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滬倫通等推進,券商投行業務有望迎來增量開拓。不少券商“摩拳擦掌”,積極備戰科創板相關事宜。

“科創板的落地,公司層面一直在推。”華東某中大型券商保薦代表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具體到內部的話,一方面是在新三板創新層裡面篩選,另一方面是積極尋找標的企業。”

關於科創板企業類型,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汪陽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科創板的建立和探索增加了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渠道,幫助優質企業發展壯大。在未來,科創板上市公司將涵蓋智能製造、行業龍頭、擁有自主專利、高科技和新材料等類型的企業。”

國際金融報記者 王媛媛

券商IPO承销收入下滑逾六成,45家合计超50亿元,逾半数全年尴尬挂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