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電視劇、電影,究竟有沒有不可逾越的壁壘?
有不少人都在這條路上嘗試,收穫成功也收穫教訓。而對於《原生之罪》的導演葉偉民來說,這是一個被問了太多次的問題。
多年以來,一直有人問他,要不要來拍電視劇?葉偉民也思考了很久。對他來說,將網劇提升到電影的品質,在有限的時間節點內,完成一部他心目中的網劇,其巨大的拍攝量,是許多人都從未設想過的困難。
不過他剛剛和老搭檔,開畫影業CEO許一頂聯手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原生之罪》。這既是他對多年叩問的回應,也是他對自己的一次考驗。
據悉,《原生之罪》上線僅24小時,便成為當日收視熱度TOP2;開播第三日全平臺收視熱度第一。迄今上線七天,在微博的討論熱度冠居前三,以實際數據給了他應有的迴響。
跨界拍網劇,吃苦的“第一次”
葉偉民坦誠,他前些年沒有拍攝網劇,其實自己心裡也有著清晰的答案:他認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所以只能拒絕。
那現在準備好了嗎?他笑答:沒有。但是2017年火爆的《無證之罪》讓他覺得,是時候和自己賭一把了。
雖然很多人都表示,拍電影的導演,或許不太適合電視劇。但葉偉民不這麼認為,他始終強調影視作品沒有電影和電視劇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運作體系,但他不希望因為運作體系,就降低了自己對於作品的要求。
因此,拍《原生之罪》就成為一種艱鉅的挑戰:首先要適應環境,三個月,拍出六部電影的工作量,還需要保證整個劇集的質量。
葉偉民坦誠這個“第一次”讓他吃了苦,但也學了一課:“很多電視劇鏡頭是為了‘完成’,而不是在刻畫細節。但對我來說,只有細節出現,鏡頭才會出現。所以我在拍的時候,很多人都跟我說,葉導,你這樣拍會死人的。因為量真的太大,但我們依仗著專業的電影團隊,最終保質保量地堅持了下來。”
《原生之罪》用了“原生”二字,這恰好與葉偉民試圖在劇集中討論的問題契合:探討犯罪者內心的改變。
無人生而有罪,也無人天生就是殺人犯。為什麼人性會發生改變?葉偉民表示,整個劇集都在探討這一問題。隨著案件一個接著一個的浮現,主角也被現實推動,兩個內心帶著罪惡感、黑暗面的主角,從旁觀真實人性中看破更多的複雜性,從而得到陽光,獲得救贖。
這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舉動,凝視深淵,卻從深淵中脫身而出。
葉偉民不同意那種“罪案劇一定要黑漆漆冷森森”的說法:“為什麼一定都要黑暗呢?我連看都看不清楚,所以《原生之罪》大多數案件都在陽光下,就在生活裡,在與你擦身而過的時刻。
“警察走錯路也有可能變成罪犯,罪犯走對路一樣可以走向正義,光與暗,我們是在借用它來表達現實。而在黑白明暗之間掙扎、焦慮、迷茫的情感共鳴,正是能打動普通觀眾的東西。”
時間、質量、預算:
三座山頭都要拿下來
做製片人有很多種做法,但大多都是在如何花錢上下功夫。對於製片人許一頂來說:第一,錢要花在刀刃上;第二,儘可能在有限的預算裡,做成最大的事兒。
影視拍攝時最多的矛盾,就是導演說:我要炸掉這棟樓,場面好看。而實地條件是,這棟樓不能炸,你只能去廢棄物上拍一拍。這是最常見的矛盾,也免不了需要妥協。
不過許一頂笑稱,葉偉民不一樣。一個好的導演,必然是一個好的製片人。
他舉了個例子:在《原生之罪》的片場,有一次需要用到一輛保時捷跑車。租金昂貴,租一天就要一萬塊,只拍一個鏡頭。
但葉偉民會問,這一個鏡頭我們一定要用嗎?於是他們換了個角度,省去了下車的鏡頭,從樓梯開始拍,多餘的一萬就被省下了。
在行業裡打拼多年,許一頂見過不少導演,任性的有,按自己的喜好隨意拍攝的也有。而對於老搭檔葉偉民來說,他的評價堪稱精準。
“葉導執導了那麼多年的戲,他也經歷了追夢和完成理想的階段。葉導現在的目標很直白:我有這些錢,我拍下來,不會超支,不會超時,還能保持在大製作大場面的水準。”
葉偉民對於“大製作”的定義也有所補充。在他看來,大製作不是隨便哪個場面都可以拿來用的詞彙。真正的大場面,一定來源於整個戲的氣度。
“格局從哪裡來?主題是什麼?現在很多戲從一開始就定下了:爆炸,飛車,要刺激。對不起,《原生之罪》沒多少這些東西。但我覺得,《原生之罪》的命題夠大,製作夠準確,那就是大戲。”
兩個人有默契,也有共同目標:三個月,二十集,1000分鐘,一定要拍下來,電影質感,個人風格,主題深度,在一次一次的劇本打磨、鏡頭調度中也被拿下,最後他們達成了自己的小目標:不超支、不超時、保質量。
“《原生之罪》的目標拿下了,葉導自己的目標也拿下了:克服了自己的心臟病。壓力太大,不容易。”許一頂笑道。
沒有終點站的“爭氣機”
電影導演跨界拍網劇,已經不算是新聞。而在當下,新媒體及適應這一媒體的作品批量湧現,在許一頂和葉偉民的眼中,意味著一段震盪時期。
“以前幾百萬拍個網劇頂天了,但《原生之罪》的預算,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社會在變化,總會有新媒體,怎麼把作品做得好?大家都在摸索,而我和葉導的摸索,更重視能在介質成熟之前,為它立一個標杆,慢慢大家就摸索出了創作的經驗。只有大家都把網劇當作自己的作品來做,才有可能引入更多的創作者,創作更好的作品。”
談及引領年輕創作者,作為從香港走出來的電影人,葉偉民對於後輩電影人的成長,仍然保留著非常老派的關注和期待。他希望為有興趣在電影道路上走一輩子的年輕人保駕護航。
“電影工業是我的前輩留給我的,讓我成長,我也應該留給後面的年輕人,讓他們繼續接班走下去。我不說我能改變什麼,但是我覺得氛圍是每一個人共同維持下來的,不是說吃飽就再見,就好象跟整個電影行業無關。對不起,我做不到這一點。”
“我現在填了肚子,不餓了,也應當負起責任,讓後來人都可以一步一步走下去,這個才叫真正的工業,我們不是投機者,我們是真的在做工業。”
一邊是期許,一邊是實幹。2017年,葉偉民和許一頂共同發起了亞洲青年導演訓練營爭氣機計劃。
上個月,由爭氣青年影業承製,葉偉民監製、韓志執導的電影《懸崖》在福建漳州東山島開機。這是一部由王迅、李易祥領銜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也是亞洲青年導演訓練營爭氣機計劃的第一部影片。
本月,除了口碑燃炸的網劇《原生之罪》,由爭氣青年聯合出品、爭氣青年合作導演張力川執導的青春愛情網劇《喜歡你時風好甜》也於24日在騰訊視頻甜蜜上線。
在2018這一年中,他們與爭氣青年合作的各位年輕導演積極溝通,令監製和導演之間的訴求一致,將劇本打磨至成熟可控,同時也希望能獲得外界的認可。
他們花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條路上摸索。在這個年末,葉偉民認為“爭氣機計劃”的梯隊建設已經日趨成熟;2019年,有四部戲在等待著這個團隊發光發熱。關於未來的計劃,許一頂和葉偉民共同表示,接下來柯有倫的愛情喜劇《麻辣速遞》、張青導演的項目,也都正在計劃當中。
面對年輕導演們,許一頂有信心挖掘出青年導演的個人潛質,為青年導演量身打造出合適的項目。他講根據爭氣機計劃中每一個導演身上的質感跟機理,加以定位,讓創作者的能量得以完全散發。
在建設好團隊,拍出真正喜歡作品的基礎上,許一頂希望能構建起梯隊式的生產模式:既能有八千萬至一億的作品產出,也有五六百萬至兩三千萬預算的作品產出,囊括短視頻到網劇再到電影,從團隊內部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梯隊。
“對於我們爭氣機計劃和所有人來說,起步很容易,但像馬拉松一樣持續下去,比較難。無論是寒冬也好,酷暑也好,我們都能很好的生存下來,積累了有獨一無二的意識: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爭氣機計劃需要加油,我希望每一站都有新的能量進來,也有人下車,到他成長的時候到站,他可以自己走下去,沒有終點站,這樣就很好。”
-END-
閱讀更多 導演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