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丨展望CRISPR-Cas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

撰文丨李瀟颯、陳佳(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自20世紀70年代重組DNA技術的出現起,DNA編輯技術不斷髮展並趨於成熟。科學家們可以通過改造特定的基因來研究基因功能、遺傳病的發病機理、開發新藥以及用於基因治療和改良作物等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含有幾千萬至上億個鹼基對,難以在特定的位點展開編輯。鋅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 ZFN)、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 TALEN)和近幾年出現的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大大促進了真核生物基因編輯的發展。

2018年8月31日,Jennifer Doudna教授以“CRISPR-Cas guides the future of genetic engineering”為題在Science雜誌上在線發表了一篇綜述,概括了CRISPR-Cas系統的工作原理,全方位地介紹了基於CRISPR-Cas系統的種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並展望了CRISPR-Cas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

專家解讀丨展望CRISPR-Cas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

CRIPSR-Cas系統廣泛存在於細菌中,是細菌的一種適應性免疫系統,可以幫助細菌有效識別和切割入侵的外源核酸。CRISPR-Cas系統可以將外源DNA片段捕獲插入到細菌基因組CRISPR-array中,轉錄產生CRISPR RNA(crRNA)後,引導Cas核酸內切酶識別外源核酸進行切割(圖1)。CRISPR-Cas系統包含三種類型:I型,II型和III型。I型和III型系統較為複雜,需要多個Cas蛋白形成複合物開展切割;而II型系統僅需要一個Cas蛋白即可進行切割,目前廣泛應用的Cas9蛋白就屬於此類型。在CRISPR-Cas9系統中,crRNA與tracrRNA結合後同Cas9形成複合物。複合物中的Cas9識別靶位點臨近的PAM序列,crRNA識別靶位點,並形成穩定複合物;進而Cas9內切酶活性被激活,切割DNA從而產生雙鏈斷裂【1】。其中crRNA與tracrRNA可被人為改造成sgRNA(single guide RNA),進一步簡化了CRISPR-Cas系統【2】。另外,Cas12a(Cpf1),Cas13a(C2c2)等其他類型的Cas蛋白也相繼被發現【3,4】,進一步豐富了CRISPR-Cas系統。

專家解讀丨展望CRISPR-Cas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

圖1. CRISPR-Cas系統的工作機制

CRISPR-Cas系統和基於CRISPR-Cas的各種衍生技術也廣泛的應用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Cas9和Cas12a可以在多種類型的細胞和組織內實現有效的特定基因的敲除,以此研究基因功能;通過結合全基因組篩選,可以幫助新藥開發和小分子活性鑑定。近年來發展出的鹼基編輯器(Base editor)系統,把失去活性或者保留單鏈切割活性的Cas蛋白與核酸脫氨酶連接,可以在不產生雙鏈斷裂的情況下開展單鹼基編輯【5-7】圖2)。相較於傳統的同源重組技術,鹼基編輯的出現使得CRISPR-Cas系統在鹼基轉換方面的效率大大提高,並有望矯正與疾病相關的鹼基突變

失去活性的Cas9 (dCas9)結合不同的DNA調節蛋白,可以調控基因表達活性或染色質狀態(圖2)。如結合TET1(DNA甲基化羥化酶)可以特異性催化DNA的去甲基化,從而調節基因的表達。RNA調節蛋白也可通過與失活的Cas13蛋白結合實現對RNA的調控(圖2)。若將調節蛋白換成熒光蛋白,可以對特定DNA或RNA分子進行實時成像(

圖2)。

專家解讀丨展望CRISPR-Cas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

圖2.CRISPR-Cas系統的應用

此外,有研究發現Cas13 和Cas12a蛋白在切割靶序列之後,可任意切割細胞內其他RNA或單鏈DNA(collateral cleavage)。基於這一特點,張鋒團隊開發出了病毒檢測系統,命名為“SHERLOCK”(Specific High-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King),實現了快速靈敏的病毒檢測。“SHERLOCK”系統除了包含Cas13以及對應的靶向待檢測病毒的crRNA外,還包含一個切割後可發出熒光的報告RNA鏈

。當這些Cas蛋白識別到靶向DNA鏈時,其collateral cleavage被激活,從而切割報告RNA並釋放可檢測的熒光信號【8】。在第二代SHERLOCK系統中,張鋒團隊進一步增加了Cas蛋白的種類,可以同時檢測多種目標;並利用額外的CRISPR相關酶放大其檢測信號,使得其靈敏度進一步增加【9】

近期,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兩篇CRISPR相關文章“Developmental barcoding of whole mouse via homing CRISPR”和“Engineered CRISPR-Cas9 nuclease with expanded targeting space”分別在CRISPR-Cas系統的應用和Cas蛋白的優化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第一篇文章中,George M. Church 團隊利用CRISPR-Cas技術建立了攜帶遺傳條形碼的小鼠,利用不斷變化的條形碼成功追溯了小鼠細胞的發育過程(

Science丨小鼠發育DNA 條形碼的建立

)。而第二篇文章中,Osamu Nureki團隊分析了Cas9與DNA複合物的結構,通過不斷的探索,成功改造出了識別“NG”PAM序列的Cas9,使得Cas9在基因操作上的應用範圍大大增加。

儘管CRISPR-Cas領域發展得非常迅猛,與其相關的技術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如脫靶效應、效率不高等。針對這些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如開發更精確的脫靶效應檢測方法、修飾Cas蛋白或sgRNA從而提高複合物的穩定性、嘗試新的轉染方法(如核注射sgRNA與Cas9複合物)等等。

CRISPR-Cas為我們觀察、調控和編輯基因組提供了更為簡潔和直接的方法,它的出現大大促進了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相關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CRISPR-Cas技術可以更好地應用於臨床研究,推動基因治療的發展。

注:陳佳博士現為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PI,近期連續以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 Biotechnology(2篇)、Nat Struct Mol Biol、Cell Res等雜誌上發表多篇基因編輯技術相關論文(

Nature Biotechnology丨陳佳/黃行許/楊力合作組開發出普適型鹼基編輯器

Nat Biotech丨上科大、中科院聯合開發新型鹼基編輯器

關乎基因編輯的精準性丨APOBEC3介導的DNA修復在CRISPR/Cas9基因編輯過程中產生突變的新機制

)。

原文鏈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1/6405/866(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參考文獻

1. Hsu, P.D., E.S. Lander, and F. Zhang,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RISPR-Cas9 for genome engineering. Cell, 2014. 157(6): p. 1262-78.

2. Jinek, M., et al., A Programmable Dual-RNA–Guided DNA Endonuclease in Adaptive Bacterial Immunity. Science, 2012. 337(6096): p. 816-821.

3. Abudayyeh, O.O., et al., C2c2 is a single-component programmable RNA-guided RNA-targeting CRISPR effector. Science, 2016. 353(6299): p. aaf5573.

4. Zetsche, B., et al., Cpf1 is a single RNA-guided endonuclease of a class 2 CRISPR-Cas system. Cell, 2015. 163(3): p. 759-71.

5. Gaudelli, N.M., et al., Programmable base editing of A*T to G*C in genomic DNA without DNA cleavage. Nature, 2017. 551(7681): p. 464-471.

6. Komor, A.C., et al., Programmable editing of a target base in genomic DNA without double-stranded DNA cleavage.

Nature, 2016. 533(7603): p. 420-4.

7. Li, X., et al., Base editing with a Cpf1-cytidine deaminase fusion. Nat Biotechnol, 2018. 36(4): p. 324-327.

8. Gootenberg, J.S., et al., Nucleic acid detection with CRISPR-Cas13a/C2c2. Science, 2017. 356(6336): p. 438-442.

9. Gootenberg, J.S., et al., Multiplexed and portable nucleic acid detection platform with Cas13, Cas12a, and Csm6. Science, 2018. 360(6387): p. 439-444.

專家解讀丨展望CRISPR-Cas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

專家解讀丨展望CRISPR-Cas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

BioArt,一心關注生命科學,只為分享更多有種、有趣、有料的信息。關注請長按上方二維碼。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ID:fullbellies 或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