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不加水乾蒸,味道太美了

原文:[幹蒸鴨]:杭州商人何星舉家幹蒸鴨。將肥鴨一隻,洗淨斬八塊,加甜酒、秋油,淹滿鴨面,放磁罐中封好,置乾鍋中蒸之;用文炭火,不用水,臨上時,其精肉皆爛如泥。以線香二枝為度。

淸 袁枚《隨園食單》羽族單

鴨子不加水乾蒸,味道太美了

袁枚好吃,每食於某氏而飽,必使家廚往彼灶觚,執弟子之禮。四十年來,頗集眾美收於一書。袁枚的《隨園食單》最早於乾隆五十七年,收入隨園自刻本《隨園三十種》一起出版,內容涵蓋了盛清近五十年的飲食風貌。眾多美食來源廣泛,有家境富足殷實商賈大戶,講求生活質量的官員,也有平頭百姓小菜,甚至還有唸佛吃齋的出家僧侶齋食。一部《隨園食單》,書雖不厚,但卻窮盡了他四十餘年的美食經驗。浸透了蒐集者袁枚的心血和汗水,也使得散發民間宅門,名不見經傳的美食製法,得以善存綿延至今。

鴨子不加水乾蒸,味道太美了

袁枚在寫作《隨園食單》時,經常會將菜譜的出處來源記上一筆,是來自於某家的食譜、某次宴席上品嚐到的菜譜,或是某人提供的烹調方法。除去《須知單》與《戒單》,在總計三百二十七條的內容中,就有九十三條明確的提到特定人物,比例超過四分之一。因此在討論《隨園食單》的內容之前,先對這些人物作考察和分析,或許能夠讓我們更瞭解袁枚《隨園食單》中對食物的喜好與品味是來自於哪些方面,被他接受並留下記錄的這些名家菜譜又是來自於社會中的哪些層面?

出現在《隨園食單》裡的人物一共約有五十人,按照身份粗略的劃分,可以分為官僚權貴、文人雅士、商人、僧侶道士與市井人物等五種,其中又以官僚權貴的人數最多,至少有三五十人,佔了全部的七成。《隨園食單》中的人物有官僚權貴大至總督巡撫,小至地方學官,如尹繼善、楊魁、錢琦、楊國霖、家致華等人。除了這些封疆大吏外,江南一帶的地方官如徐兆璜、席武山、楊國林等人也都相當精於烹飪,除了官僚權貴外,文人與商人是袁枚主要的交友對象,袁枚出遊時,所到之處往往轟動,宴酬應接不暇。商賈中其中較值得注意的是方輔,他是徽州人,精詩與書法,被《隨園食單》記錄的是“焦雞”,但未載有做法。然而方輔在揚州的時候寓居於知名的鹽商徐贊侯家中,徐家擅長烹飪,尤其是贊侯兄弟的子孫徐履安,當時揚州流行的食物沒骨魚面的烹調法就是來自徐履安,後來還引起一連串揚州飲食店鋪趕流行的競爭。


鴨子不加水乾蒸,味道太美了

至於其他的商人部分,《隨園食單》中被提及,確定為商人身份的主要有杭州的何興舉、揚州的程澤弓、蘇州的唐靜涵等三人,關於何興舉的生平不詳,僅知為杭州商人,袁枚,他出生於杭州,雖中年遷居南京,但杭州終歸是袁枚的根,每次回抗州必大快朵頤,抗州的風韻與美味,揮之不去忘卻不掉,不僅停留在袁枚的記憶中,也停留在他的筆尖之上,隨園食單亦記載了大量抗州美食。

鴨子不加水乾蒸,味道太美了

杭州商人何興舉幹蒸鴨一絕,此菜收錄於《隨園食單》中“幹蒸鴨”,材料與做法雖不復雜,但卻是一道講究火候與技術的菜餚。幹蒸鴨絕在幹蒸,幹蒸之法也叫旱蒸,從蒸派生出來的一種方法,即蒸制菜餚時只加調料不加湯汁,有些菜須放入容器後加蓋,並以皮紙餬口,放磁罐中封好,關鍵來了,要置乾鍋中蒸之,不用水,這乾鍋是不放水的,放水那叫隔水燉,那放什麼呢,放鹽,把容器放入用文炭火,在蓋以籠屜帽,以保熱氣蒸之,蒸多長時間呢,老年間以線香二枝為度,約四個小時左右,蒸鴨時亦可放些幹筍、雪菜之類吸收油膩,更可添些香醇之味,此幹蒸法現在杭州還有,有一款神仙雞就是此法。


鴨子不加水乾蒸,味道太美了

現製做隨園菜何星舉幹蒸鴨。將肥鴨一隻,洗淨斬成八塊,用甜酒、秋油醃漬,甜酒是米酒,秋油是好醬油,醬汁以沒過鴨子為度。將醃好的鴨塊連汁水一起放入磁罐中,用荷葉封口,置乾鍋中蒸之;做此菜用文炭火,鍋中不放水,放鹽為導體,將磁罐放入,上蓋蓋子,炭火幹蒸,以線香二枝為度。古人無表,以香計時,線香一炷

一般約為半個時辰,一個時辰為兩個小時,一炷香的時間即一個小時,二支香即一時辰。蒸約二小時肉爛如泥時即可,此菜成品:味鮮清爽、肉質酥爛,原汁原味,香氣濃郁。

鴨子不加水乾蒸,味道太美了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