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雲南昭通蘋果實現跨越式發展 未來將建蘋果之城

改革開放40年 雲南昭通蘋果實現跨越式發展 未來將建蘋果之城

1940年,留美博士吳敬漪從四川成都華西大學帶來160株蘋果苗,種植在昭通市昭陽區灑魚鎮白鶴村李仲舉莊園內,從此開創了昭通蘋果種植的先河。讓他做夢都想不到的是,經過78年的發展,目前昭通市蘋果種植規模達45萬畝,今年預計總產量和綜合產值將達60萬噸和57億元。昭通蘋果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主導產業。

改革開放40年 雲南昭通蘋果實現跨越式發展 未來將建蘋果之城

昭通蘋果碩果累累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昭通蘋果產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也曾經歷了幾起幾落的波折。1964年,昭通蘋果因果糧矛盾突出而有10萬株左右的蘋果樹被毀,面積由1.2萬畝減少到4000畝,產量也只有9萬斤。1965年到1981年,政府加大蘋果種植推廣力度,強調蘋果上山,不與糧食爭地,使昭通蘋果進入了一個較快的發展時期,種植面積增加到4.8萬畝,產量突破1000萬斤,除在國內暢銷外,還遠銷新加坡、越南、老撾等周邊國家,累計出口達640餘萬斤。然而,1981年至1987年,土地下戶後,一些果農因缺乏管理技術,效益低下導致2.29萬畝果園被毀,蘋果生產陷入面積嚴重萎縮的低谷期。1987年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蘋果產業發展,昭通蘋果產業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又進入了一個快速、良性的發展高潮期,經過31年的建設發展,種植面積由1987年的2.29萬畝發展到2018年的45萬畝,種植區域從昭陽區拓展到魯甸縣。

據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蘇建宏介紹,改革開放40年來,昭通蘋果呈現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種植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產業的體系正在逐步的形成、主導地位初步確定的特點。目前,全市22個鄉鎮的蘋果種植面積約45萬畝,佔全國和雲南省蘋果種植面積的1%和53%,其中10萬畝以上的鄉鎮1個,2萬畝以上的鄉鎮有6個,預計今年總產量和綜合產值將達60萬噸和57億元。全市12萬戶果農蘋果收入上萬元的超過5萬戶,30萬果農依託蘋果種植而脫貧致富。“昭通蘋果已成為脫貧增收致富的重要經濟支柱產業,在助推脫貧攻堅方面正在發揮著應有的不可替代重要支撐作用。”蘇建宏說。

昭通蘋果除了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外,標準化、產業化、果農管理水平和果品質量亦顯著提高。2016年至2018年通過對23萬畝老果園的標準化提升改造,使70%以上的老果園達到樹形規範合理,產量和品質不斷的提升;通過高標準示範園建設,已建設5萬畝蘋果高標準化示範樣板;通過建立現代蘋果標準化示範園,開展蘋果品種改良和引進、推廣全國蘋果新品種和新技術,使蘋果品種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形成了早熟、早中熟和晚熟品種各佔10%、30%和60%的合理結構。目前全市共培育蘋果龍頭企業20家,蘋果的專業合作社254個,配套建設儲藏冷庫251座,集水肥一體化、密植栽培示範園區20個,面積近3萬畝,優果率由2016年的40%提高提高到2017年60%。此外還成立國家現代蘋果產業技術體系雲南昭通的綜合實驗站、院士工作站,形成了以科研、生產、加工、營銷、物資供應和科技信息服務為主要內容,從科研、種植、加工的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為蘋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撐。2017年,全市水果的總產量達84.4萬噸,產值超過43個億,其中蘋果產量50萬噸,種植產值27.5億,蘋果產業的主導地位已經初步凸顯。蘋果已成為昭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主導產業。

昭通蘋果主產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紫外線強,無霜期長,是蘋果生產最適宜區,所產蘋果不僅色澤鮮豔、肉質細嫩、甜酸適度、汁液豐富,風味濃郁,在市場享有極高的盛譽,而且早熟品種7中旬就成熟,中熟品種8月中下旬上市,晚熟品種10月上旬成熟,較北方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昭通蘋果除了生態優勢、品質優勢、還憑藉區位優勢、北上四川、重慶,東進貴州、湖南、湖北,南下廣東、廣西,遠銷泰國,緬甸,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同時榮譽等身。早在1989年就被農業部列為中國南方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1996年又被列為雲南省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此後還獲得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暢銷產品獎,獲得國家農業部地理標誌登記保護,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公共品牌、全國百強農產品的區域公用品牌等殊榮。在蘇建宏看來,這些榮譽印證了昭通蘋果產業發展取得的成績。

蘇建宏表示,昭通市下一步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龍頭引領、群眾參與”的思路和“黨支部+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運作模式,著力打造昭通百萬畝南方高原冷涼蘋果基地,到2020年實現全市蘋果種植規模達到72萬畝,2025年達到100萬畝。

蘇建宏指出,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要借鑑雲南菸草產業的經驗和海升蘋果產業發展的模式,在質量上下功夫,走高檔蘋果的發展之路,瞄準全國高端蘋果10%的市場目標,堅持一步登頂,跨越發展;堅持產城融合,三產聯動;堅持龍頭帶動,品牌引領;堅持因地制宜,規模經營;堅持科技支撐,綠色高效五大原則,產出最優質的蘋果。“一方面在最適應的區域,選擇最適宜的品種,用最先進的水肥管理技術,最先進的機械設備,來打造中國最優質的蘋果,另一方面要堅持產城融合,打造半城蘋果滿城香的中國首座蘋果之城,讓蘋果不僅僅成為一個產業,更成為一個品牌。”蘇建宏說。(柏斌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