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補貼時代動力電池產業走向何方 國軒高科電池技術獲持續突破

摘要:國軒高科主要產品為磷酸鐵鋰材料及電芯、三元電芯、動力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及儲能型電池組,擁有合肥、廬江、南京、蘇州、青島等多個生產基地,目前已取得磷酸鐵鋰材料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90Wh/kg,磷酸鐵鋰乘用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40Wh/kg,三元300Wh/kg高比能電池等研究成果。

後補貼時代動力電池產業走向何方 國軒高科電池技術獲持續突破

近年來,由政策、市場雙輪驅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需求不斷攀升。2018年接近尾聲,隨著補貼退坡以及資金、技術、市場等多方面壓力,鋰電新能源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深度洗牌。12月19日,在國軒高科第八屆科技創新大會上,業內專家就新能源汽車、電池行業發展做出分析,針對後補貼時代動力電池產業走向,開展了一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圓桌對話。

後補貼時代 動力電池產業走向何方

後補貼時代來臨,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產業面對的將是市場的驅動。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在採訪中表示,隨著一些電子、網絡類企業不斷介入,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會面臨一個顛覆性的發展。雖然我國動力電池的總體產能過剩,但優質產能需求空間仍然很大,對電池的要求應該從安全性、比能量、循環壽命及成本等多方面指標綜合考量。

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劉國豔亦認為,安全、成本、性價比是目前整車企業與電池廠協同發展的重要指標。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方海峰稱,依靠補貼並不是長久之計,我國從政策引導到成本降低方面,加速實現新能源車向傳統燃油車的覆蓋。無論前端研發,還是後端使用,好的產品要交給市場檢驗,需要行業、企業共同努力,而不盲目的根據政策指標調整產品研發方向。

動力電池發展的主要問題在於高安全性與長續航能力如何兼顧。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看來,電動汽車要賣得出去,無論高速和低速,必須減少電池用量,提高安全性、降低車價,而不是片面追求長里程純電動、多裝電池,或提高比能量、增加危險性。楊裕生認為,微小型化、增程式電動車或微小型化+增程式電動車,將成為應對補貼退坡、走向市場化的技術路線。

“因為成本、安全、壽命等優勢,研發提升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成為企業聚焦點;另外,應用端對能量密度需求不斷增強,促使三元電池成為乘用車新寵。”國軒高科高級副總裁、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表示,面對無補貼時代,公司經過市場、客戶、用戶層面綜合考慮,制定了以“做精三元,發力鐵鋰”的戰略佈局。

研發實力雄厚 電池技術獲持續突破

後補貼時代動力電池產業走向何方 國軒高科電池技術獲持續突破

國軒高科主要產品為磷酸鐵鋰材料及電芯、三元電芯、動力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及儲能型電池組,擁有合肥、廬江、南京、蘇州、青島等多個生產基地,目前已取得磷酸鐵鋰材料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90Wh/kg,磷酸鐵鋰乘用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40Wh/kg,三元300Wh/kg高比能電池等研究成果。

2018年,動力電池行業迅猛發展,為把控上游核心節點,持續保持公司在行業內的成本優勢與技術優勢,國軒高科已初步完成涵蓋磷酸鐵鋰材料、622及高鎳三元材料、三元前驅體、碳酸鋰材料等上游材料佈局。

截至目前,國軒高科累計申請專利2685項(含國外專利104項),其中發明專利佔比50%;授權專利1382項,其中發明專利312項(含國外授權發明專利32項),專利申請涉及海外歐、美、日、韓等多國。發表學術論文208篇,軟件著作權登記62項,參與國家標準制定24項,行業標準11項,其中已經發布的國家標準8項,已經發布的行業標準2項。

團隊建設方面,公司擁有1500+研發工程師,其中,博士(後)150+、海歸高層次人才100+、外籍人才50+、省級創新人才20+。

產能佈局方面,公司高容量磷酸鐵鋰自動化產線2018年產能達14000噸/年,計劃2019年新增產能14000噸/年;三元材料自動化產線一期622三元材料(3000噸/年)量產,二期622三元材料(3000噸/年)計劃2019年4月底投產。在提高電池利用率方面,公司利用MES系統提高電芯一致性及利用率,通過打通設備接口完成數據採集-數據呈現-異常數據預報警-大數據分析影響一致性因子-優化工藝與設備,實現電池一致性閉環優化。

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曾預言,基於新能源領域的材料技術突破,2020年,將是全球新汽車工業革命的元年,2020年到2030年,僅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就將實現從200萬輛到2000萬輛產能的跨越。

目前,公司在全球建立6大研發中心,規劃到2020年,在全球建立10個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發平臺涵蓋電池材料、電機電控、電池管理體系等前沿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