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担当”

“美国植物学界正在开展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程——把植物样本数据化,中国目前也在做这项工作,希望两国能够达成很好的合作。”7月25日,在深圳举办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植物学家道格拉斯·索尔蒂斯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的生命之树重建和生物多样性分布研究》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对植物大数据进行搜集与整合,能充分了解植物信息,并准确预测植物未来,进而为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这是道格拉斯·索尔蒂斯第四次参加国际植物学大会,他曾参加了1987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1999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第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2005年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第17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本届大会是我参加过的规模最大、组织最好的。”与大多数参会代表一样,道格拉斯·索尔蒂斯用了“非常好”来评价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植物学大会。

专题研讨会议题212个,1447个口头报告,49个卫星会议,内容涵盖六大主题——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保护;分类学、系统发育和进化;生态学、环境和全球变化;发育和生理学;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植物与社会……年轻的创新之都深圳为有着117年历史的国际植物学大会赋予了丰富内涵,并吸引了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的6953名植物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注册参会。

除了展示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全球范围内植物科学交流与合作,本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还推进了一系列植物科学发展的制度建设——形成新版植物科学领域的命名法,永久设立“深圳国际植物科学奖”,并将以大会决议形式发布《植物科学深圳宣言》,体现中国对绿色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永续发展的倡议。

“今天人类生活的时代,全球生物多样性降低,资源和环境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我们与植物建立牢不可破的纽带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命名法委员会主席桑德拉·奈普在本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的见解发人深省。目前,中国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在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植物学科研方面已有长足进步。“申办国际植物学大会,一方面为中外科学家提供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也邀请全球科学家来看看中国,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看看中国植物学界取得的进步。”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说。

在本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主会场深圳会展中心,正在举办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图文并茂地展现出中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做的努力。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8%,其中国家级保护区446个,广东鼎湖山等33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就地保护了65%以上的物种,同时建近200个植物园和树木园。

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多个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提出了未来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优先行动。“就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来说,在迁地保护方面,我国190多个植物园现有本土植物288科、2911属、约20000种,分别占我国本土高等植物科的91%、属的86%、物种数的60%。有些植物已野外绝灭,在植物园得以栽培保存,这是很大的成就。”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副秘书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黄宏文说。

同时,中国积极加入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重要国际公约,如《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等,同时还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的成员国。

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正在登上国际植物学大会舞台,展示中国植物学科研领域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本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全会报告、公众报告和主旨报告特邀的共51位报告人中,有中国学者16名,占整个比例的31.3%。中国植物分子遗传专家李家洋在全会报告中作“水稻株型设计的分子基础”主题报告,依据他们科研最新进展展开研讨。长期以来,李家洋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通过开发分子育种体系培养优良品种。结果表明这一体系确实能够加快水稻育种的进程,并培育出具有多种优势的新型“超级稻”。

浓厚的“中国特色”、够份量的“中国担当”,给本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更多更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为人类与植物生境带来盎然绿意与勃勃生机。

展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担当”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植物学家道格拉斯·索尔蒂斯正在接受大会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喻剑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