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件事上 武威又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這件事上 武威又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為抗擊巴丹吉林和騰格裡沙漠的危害,武威市在長達654公里的風沙線上,有效控制風沙口240多個。武威治沙精神和治沙經驗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認可,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走進巴丹吉林沙漠南端的宋和村,映入眼簾的是茂密的樹木和鬱鬱蔥蔥的梭梭林。誰能想到,這個林茂糧豐的小康村曾經是風沙肆虐的貧困村。

在這件事上 武威又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長期的治沙實踐中,石述柱創造了粘土沙障與林木封育結合的治沙模式,讓沙丘成為保護田地的屏障。宋和村的治沙樣板被命名為“母親抱娃娃”模式,編入了中學教科書。

武威市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裡沙漠包圍著,荒漠化面積佔該市國土面積的65.5%。改革開放以來,武威市組織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開展大規模群眾義務壓沙造林等活動,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9月,“一帶一路”生態治理民間合作國際論壇首次在武威舉辦,國內外治沙專家齊聚武威縱論治沙經驗。

在這件事上 武威又為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甘肅省治沙研究所在研究推廣治沙技術的同時,先後承辦了44期國際治沙培訓班,有88個國家、近千名專家、學者來到武威學習防沙治沙技術。

近年來,武威治沙精神和治沙技術正在被更多的國家所運用,成為世界樣本。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民勤治沙為樣板,攜手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近期熱文推薦:

●原創專欄丨前世我為魚,今世魚為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