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電池新能源行業十大國際新聞:競爭格局變數多 中國勢頭強勁

摘要:2018年,不管是在世界汽車產業變革史上,還是在中國新一輪產業變革中,註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8電池新能源行業十大國際新聞:競爭格局變數多 中國勢頭強勁

2018年,不管是在世界汽車產業變革史上,還是在中國新一輪產業變革中,註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年,日益開放的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新能源產業重磅政策,給全球汽車產業帶來了深刻影響,跨國車企積極迎合中國電動汽車浪潮。打破原有的汽車產業格局,新能源汽車正成為中國車企向上突圍的契機。此外,全球動力電池產業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格局日益穩固,隨著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的持續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車載電池市場佔據了六成以上份額。

這一年,松下、LG、三星、SK等日韓企業,瞄準中國新能源補貼結束期,攜巨資殺“回馬槍”,重新進軍中國市場,讓自主品牌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備受關注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正式敲定,預計明年下半年部分投產。此外,特斯拉“私有化風波”也已塵埃落定,馬斯克被迫辭去董事長職務。在外資加速在華佈局的同時:中國企業“出海”的步伐也在加快。憑藉電池起家的比亞迪,其新能源汽車產品已遍佈50餘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城市;自從今年3月拿下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500億歐元電池採購訂單大頭後,寧德時代正式宣佈將在歐洲建廠,並不斷收穫新的跨國車企客戶。

這一年,鈷、鋰資源價格雖然大幅下調,但在新能源汽車、儲能領域中長期的巨量需求預期下,從正極材料企業到車企、電池企業,對於礦產資源博弈仍在不斷升級。與此同時,鈷鋰顯著的供過於求時點開始來臨,碳酸鋰價格被腰斬,鈷價也跌去三成。

這一年,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拉動國內車市增速和增量核心動力,私人消費市場開始打開,市場對於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耐用性好的動力電池需求大幅提升,對於電池新技術的熱情高漲。從市場熱度來看,高鎳電池、燃料電池、石墨烯、固態電池都是值得期待的電池技術路線。

這一年,中國將出現28年來即1990年以來的首次車市負增長。而國際市場,通用、福特、FCA等巨頭頻現的“裁員潮”。汽車產業已經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共享化已成為共識,其中,“新能源+智能化”勢頭強勁。與此同時,隨著汽車電動化的不斷推進,動力電池報廢高峰已至,根據EVTank研究數據顯示,僅就中國而言,動力電池回收量預計在2022年將達到42.2萬噸,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市場規模將達到131億元。

這一年,一年一度的全球電池行業盛會——第6屆中國(青島)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18,鋰電“達沃斯”)在中國青島隆重舉行。ABEC是立足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行業發展的國際級、行業性高端品牌論壇,正努力發展成為一個世界頂尖技術和市場應用交流峰會和資源平臺。本屆論壇,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嘉賓高密度解讀了行業熱點話題,共同討論在深度洗牌與開放大勢下,新能源電池產業未來的發展路徑。

電池網總編室

2018年12月24日

【格局】

NO1、全球車企積極迎合中國電動汽車浪潮 新能源車競爭格局變數多

新聞回放:日媒稱,中國將於明年實施新的環保標準,還將大力培育相關產業,旨在贏得“汽車強國”的地位。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轉向電動汽車普及,將會給汽車產業霸權爭奪中的電動汽車戰略帶來重大影響。

2014年以來,看到中國政府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決心,大眾、豐田、通用、本田、日產等外資巨頭紛紛發佈中國電動化戰略,明確在中國市場發力新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打破原有的汽車產業格局,新能源汽車正成為中國車企向上突圍的契機。而跨國車企強勢介入,將給市場增添了更多變數。當下,考驗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真正時候已經到了。一方面,已經投了幾千億元的國家新能源補貼計劃將在兩年內結束,自主品牌將走出“溫室”;另一方面,經過前幾年的佈局和探索之後,跨國車企開始通過在華合資企業推出本土化的新能源車型。粗略統計,今明兩年之間,包括東風日產、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北京現代、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神龍多家合資車企將推出多款新能源國產車。(綜合:經濟觀察報、日本產經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

NO2、中日韓電池迎決戰時刻 中企份額佔全球六成以上

新聞回放:受益於國內政策與市場的驅動,中國電池產業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四大材料環節國產化率達到了90%以上,併成功進入日韓企業供應鏈體系。集中化與全球化將成為動力電池產業的關鍵詞。全球動力電池產業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格局,隨著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的持續提升,未來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上升。

外媒稱,中國企業正在席捲純電動汽車(EV)電池市場。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在成立後的第7年成為全球最大車載電池生產商。包括全球第三大車載電池企業比亞迪(BYD)等在內,中國企業在全球車載電池市場佔據六成以上份額。

經過幾年洗牌,中國的動力電池格局漸漸清晰:寧德時代逆襲,比亞迪緊緊咬住,第三梯隊在混戰中爭當老三。(綜合:安信證券、能源評論雜誌、參考消息網)

【佈局】

NO3、攜巨資殺“回馬槍” 日韓注資中國市場擴產備戰2020

新聞回放:2015年,松下、LG、三星等外資企業帶著成熟的三元鋰電技術推開中國大門。很快工信部出手,白名單1.0發佈,採用外資電池的EV被擋在補貼名單之外。

在國家補貼政策的強力助推和電池目錄的精準保護下,使得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一批本土電池企業份額快速增長。然而伴隨著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束日近、多家國外電池巨頭重新進軍國內市場,都讓自主品牌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

三星重啟逾百億西安動力電池二期項目,LG化學在華成立新的合資企業,韓國SK動力電池工廠落戶江蘇常州、收購上游銅箔生產企業靈寶華鑫,日本松下也傳出將與特斯拉聯手在中國生產電池的消息。(綜合:能源評論雜誌、證券日報)

NO4、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敲定 馬斯克辭去董事長職務

新聞回放:2018年,在高檔電動汽車市場上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的特斯拉,頻頻佔據各大媒體頭條,“上海建廠”與“私有化風波”功不可沒。

7月10日,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簽署協議,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該項目計劃在兩年後開始生產第一輛整車,兩到三年後年產量達到 50 萬輛純電動整車,這也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10月17日,特斯拉近10億拍得臨港1200畝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發佈的消息,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即將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下半年部分投產。

此外,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個人推特上表示,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特斯拉私有化。10月16日,外媒報道,對於此前馬斯克將私有化特斯拉的言論所引起的糾紛,法官批准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特斯拉及其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之間和解,並對馬斯克發出正式的處罰命令,要求其在未來90天內必須辭去特斯拉董事會主席職務,三年內不得重選。法庭還分別對馬斯克和特斯拉公司處以2000萬美元罰款。據悉,特斯拉董事會已任命獨立董事羅賓·德霍姆(Robyn Denholm)出任董事長。(綜合:經濟觀察網、證券日報)

NO5、比亞迪將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向世界 寧德時代“出海”建廠

新聞回放:國際巨頭加速在華佈局,中國企業“出海”的步伐也在加快。

憑藉電池起家的比亞迪,其新能源汽車產品已遍佈50餘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城市:在秘魯,100臺K9FE純電大巴合同總額超4億元;在新加坡,比亞迪組成了該國最大規模的純電動出租車隊;在泰國,101臺e6的成功交付,刷新了該國最大規模電動車交付紀錄……

自從今年3月拿下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500億歐元電池採購訂單大頭後,寧德時代不斷收穫新的跨國車企客戶。寧德時代德國電池工廠計劃2020年生產,位於德國愛爾福特辦公室已經開始計劃辦公。此外,美國當地時間12月6日,寧德時代美國子公司在底特律市正式成立,這是繼德國、法國、日本之後,寧德時代在全球市場建立的第四個子公司。(綜合:中國汽車報、人民日報)

2018電池新能源行業十大國際新聞:競爭格局變數多 中國勢頭強勁

【資源】

NO6、原材料大戰愈演愈烈 供應過剩致鈷鋰價格大幅下跌

新聞回放:2018年以來,鈷、鋰資源價格雖然大幅下調,但在新能源汽車、儲能領域中長期的巨量需求預期下,從正極材料企業到車企、電池企業,對於礦產資源博弈仍在不斷升級:德國寶馬和大眾正與礦業企業進行協商,希望確保長期供應;豐田和松下也宣佈圍繞純電動車等車載電池用鈷,商討包括開發在內的事宜;寧德時代控股加拿大一個鋰礦項目;比亞迪公司在智利佈局鋰資源開發……

與此同時,鈷鋰顯著的供過於求時點或來臨。2018年全球鈷原料供應預計為14.67萬噸,需求量預計為12.9萬噸,供應過剩1.77萬噸。2018年也是中國碳酸鋰供需拐點,供需格局正式由緊平衡轉向供給寬鬆過剩。

在價格方面,2018年以來,鈷、鋰等產品風光不再。碳酸鋰的噸價由去年高點時近18萬元降至12月下旬的7~8萬元。而鈷價自5月開始走低,10月以來,不到3個月時間內,價格已大降30%。(綜合:電池百人會-電池網、經濟參考報、上海有色網、每日經濟新聞)

【技術】

NO7、聚焦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與安全 四大電池路線突圍

新聞回放:2018年,隨著私人消費市場的打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直面終端消費者,能量密度、安全性、耐用性成為關注的重點。從市場熱度來看,高鎳電池、燃料電池、石墨烯、固態電池都是值得期待的電池技術路線。

2018年,中日韓企業都在推進車載電池“去鈷化” 。在高鎳三元材料及其配套材料方面,目前日韓公司居於技術主導地位。不過,技術不佔優也並非全然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們不夠努力。由於動力電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屬性,對NCM811的應用,其實需要整個產業體系的通力配合。而國內動力電池生產廠商的上下游、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乃至新能源車產業,本就處在追趕者的角色。

在全球燃料電池車市場上,通用汽車、戴姆勒、本田、現代、日產及豐田目前掌握著大部分份額。其他重要行業參與者中還包括塔塔汽車、大眾汽車、福特、三菱、鈴木及奔馳。伊維經濟研究院稱,2020年中國市場燃料電池的需求量將達到230.0MW,佔全球的市場的比重由2015年的3.9%上升到14.4%。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主要的燃料電池生產和銷售國。

關於石墨烯產業,國外大多由大型企業來主導石墨烯產業,如巴斯夫、三星、陶氏化學等企業都已經在石墨烯領域進行了佈局。國內除了眾多A股上市公司介入石墨烯業務外,目前我國石墨烯行業主要以小型、初創型企業為主。此外,隨著各地方政府對於石墨烯產業的推動,國內石墨烯相關企業已經突破300家,並形成了一些石墨烯產業聚集區域,主要包括常州、無錫、寧波、青島、深圳、成都、德陽等地區。

此外,固態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安全性高等技術優勢,成為下一代電池競爭的重點,目前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德國的奔馳、寶馬,日本的豐田,韓國的三星SDI、現代等多個國家的企業都在該領域佈局。但固態電解質離子電導率、固/固界面相容性和穩定性等技術問題,以及生產製備成熟度還亟待加強,規模化、自動化的生產線還需要進一步研發,且需要降成本,目前處於行業積累期。(綜合:電池百人會-電池網、車東西、科技之前線、界面)

【趨勢】

NO8、汽車產業發展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 “新能源+智能化”勢頭強勁

新聞回放:2018年,我國第12月的汽車產銷數據雖然還未公佈,但根據前11月的數據,中汽協預計2018全年銷量為2800萬輛,將呈現3%的下降幅度。也就是說,2018年,中國也將出現28年來即1990年以來的首次車市負增長。而國際市場,通用、福特、FCA等巨頭頻現的“裁員潮”。

汽車產業已經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2018年,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共享化已成為共識,其中,“新能源+智能化”勢頭強勁:戴姆勒拋出1560億元電池採購計劃,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採埃孚超236億元推動混動變速箱技術向電動傳動系統過渡;大眾440億歐元重磅投資電動汽車及智能網聯等領域;就連澳大利亞政府也在一份戰略報告中稱,將尋求投資發展電池產業,以從本國豐富的礦產資源中獲得更多價值……2018年,中國作為全球汽車銷量增長引擎,公佈了汽車產業對外資股比放開的時間表,並大幅降低進口關稅。其中,新能源汽車是第一個對外資放開的產業。而就在不久前,汽車產業投資新規全面取消審核制。中國汽車將進入發展新時代。(綜合:新華網、路透社、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NO9、動力電池報廢高峰已至 規模化電池回收市場開啟

新聞回放: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趨勢已定,在政策、利益、責任等多重動力驅動下,國內外企業紛紛開展針對動力電池回收的佈局。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德國的博世集團利用寶馬的 ActiveE 和 i3 純電動車報廢的電池建造了 2MW/2MWh 的大型光伏電站儲能項目;日產汽車與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在2010合資成立4R Energy,致力於實現日產聆風的鋰電池二次商業化利用;ABB和日產聆風合作處理退役電池,特斯拉的 Powerwall 項目。此外,國外部分企業目前已經實現了工業化處理廢舊動力電池,它們採用不同的技術手段,回收的材料以鋰鈷鎳等金屬為主。

而據EVTank研究數據顯示,預計中國動力電池回收量在2022年將達到42.2萬噸,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市場規模將達到131億元。在國內,鋰電回收行業的參與者主要有動力電池與整車廠設立的回收企業和專業的第三方綜合利用回收企 業。前者主要有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克電池、中航鋰電、雄韜電源、北汽新能源等, 是動力電池回收的主要責任承擔者。他們負責回收渠道的搭建,掌握著退役鋰電池資源,在退役電池的來源上有著先天的優勢。而專業第三方回收企業以格林美、華友鈷業、豪鵬科技、邦普循環和光華科技為代表,具有專業的技術和多年的回收經驗,回收渠道和產品分銷渠道完善。(綜合:智東西內參、東吳證券、EVTank)

【論壇】

NO10、新能源汽車進“後補貼時代” 全球大咖聚青為電池“把脈”

新聞回放:2018年,隨著補貼新政的實施,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洗牌期。雙積分政策的實施,資本寒冬蔓延至新能源汽車製造行業,產業鏈企業面臨資金、技術和市場等多方面的壓力,包括汽車動力電池等在內的全產業深度變革已開啟。11月21日-23日,第6屆中國(青島)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ABEC)在青島舉行,行業專家齊聚青島,熱議企業如何“生存、突圍”。

ABEC是立足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行業發展的國際級、行業性高端品牌論壇,正努力發展成為一個世界頂尖技術和市場應用交流峰會和資源平臺。來自全球鋰電新能源產業鏈的礦產資源、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設備、檢測、電芯製造及組裝、電池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儲能等領域500多位重量級貴賓和行業企業家、專家出席。

本屆論壇上,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嘉賓高密度解讀了行業熱點話題,共同討論在深度洗牌與開放大勢下,新能源電池產業未來的發展路徑。(綜合:青島日報、電池百人會-電池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