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揭祕央企“一帶一路”最新成績單 利潤總額超千億

国资委揭秘央企“一带一路”最新成绩单 利润总额超千亿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5年過去,中央企業“一帶一路”的建設邁入成熟期。

10月30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舉辦的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媒體通氣會現場獲悉,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業境外單位10791家,分佈在18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資產總額超過7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萬億元,利潤總額1064億元。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翁傑明透露,目前,中央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承擔了3116個項目,已開工和計劃開工的基礎設施項目中,中央企業承擔的項目數佔比達50%左右,合同額佔比超過70%。

基建

為了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5年來,中央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上,頻頻展開佈局。

翁傑明舉例表示,在鐵路方面,亞吉(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鐵路已正式商業運營,作為東非地區首條現代化電氣鐵路,將兩地之間的陸路交通週轉時間從原來的一週縮短至以1天以內,促進了物流效率和沿線經濟發展。

他說:“蒙內(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已經建成通車,這是肯尼亞近百年來新建的第一條鐵路,被稱為肯尼亞的“世紀鐵路”,通車一年多來,蒙內鐵路已累計發送旅客近200萬人,貨運量逐漸攀升。”

截至目前,中老(中國至老撾)、匈塞鐵路(匈牙利布達佩斯至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等鐵路正在建設。其中,高鐵“走出去”亦取得了一定成效,雅萬(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鐵等一批高鐵項目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名片。

而在港口方面,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已逐步成為地中海地區重要的集裝箱中轉港、海陸聯運橋頭堡、國際物流分撥中心,成為中歐陸海快線的重要支點,2018年集裝箱吞吐量預計將達到720萬TEU。吉布提新港已成為東非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港口之一。

翁傑明還表示,在公路方面,中巴喀喇崑崙公路等項目給當地交通帶來明顯改善,盤活了當地旅遊資源,培育了零售業、寶石開採等一批新產業,促進了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在通訊網絡方面,在東北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周邊區域建設跨境海底光纜、陸地光纜等大容量高速率通信設施,試圖打造全方位立體結合的通信網絡聯通體系。

能源

除了基建,在深化能源資源和國際產能合作方面,中央企業同樣在發力。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通氣會現場獲悉,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已經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先後在20多個國家開展了60多個油氣合作項目,在參與礦產資源開發中加強技術交流和共享,有效提升了沿線國家能源礦產資源開發的能力和水平。

翁傑明在現場舉例道,中國石油承建的中俄、中哈、中緬原油管道,中俄、中亞、中緬天然氣管道等項目,有效解決了油氣資源輸出難的問題。國家電網在俄羅斯等周邊國家建設的10條輸電線路,三峽集團、中國電建、中核集團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重點電力項目,都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他認為,中央企業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發展情況,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著力推動所在國經濟轉型升級。

目前,多個工業、製造業項目在老撾、蒙古、印尼等國家成功落地,逐日滿足當地經濟發展需求。中國建材充分發揮在水泥、電子玻璃、玻璃纖維等領域擁有的一批先進技術,建設了300多條水泥生產線、60多條玻璃生產線,帶動沿線國家的相關產業鏈實現跨越式發展。

本土化

打破差異,實現本土化發展,是中央企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面對的課題之一。

翁傑明舉例表示,在本土化發展方面,以帶動當地就業為例,中央企業正致力推進本土化經營,海外分支機構85%是本地員工,不少企業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0%以上,中國石油印尼公司、中國移動巴基斯坦公司員工本地化率高達99%。在直接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還間接帶動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當地就業。

例如招商局集團,正開展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藍色海洋”培訓計劃,為沿線國家培養港口管理人才。中國交建依託中國高等院校,幫助參與重大工程項目的當地員工到中國留學深造,培養了大量高水平專業人才。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翁傑明說:“中央企業嚴格遵守國際通行規則和當地環保法律法規,通過開展第三方環境評估、節能減排、廢棄物管理等,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力度。一些企業在礦產資源開發中,致力於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通過提高環保標準,採用先進技術,最大限度降低礦產開採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他認為,總的看,中央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集中表現在:一是共建的對象不斷擴大。既有中央企業之間的合作,也有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有和所在國企業以及國際跨國公司之間的合作,同時積極響應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也在不斷擴大。二是共建的領域不斷拓展。既有基礎建設方面的共建,也有重大工程方面的共建;既有能源資源方面的合作開發,也有國際產能方面的協同合作;既有產品和服務的合作,也有科研和技術的協作。三是共建的方式不斷豐富。中央企業既有直接投資、獨資建廠,也有與中國的民營企業和所在國的各類企業之間進行共同投資、合資合作,同時還積極探索了第三方投資合作。四是共建的效果不斷顯現。一方面,有力促進了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帶動了當地就業,改善了生活環境,推動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中央企業通過共建“一帶一路”,進一步加快了國際化經營進程,豐富了國際化經營經驗,提升了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中央企業與沿線國家的共建前景將更加廣闊。翁傑明在現場表示,中央企業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充分表明,只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只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化原則,“一帶一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繼續推動中央企業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不斷深化與沿線國家在裝備、技術、標準、管理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