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自奇石鄉農民家庭,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奮戰

韋志龍,1920 年 12 月 27 日出生於貴縣達開鄉六爐村(今貴港市港北區奇石鄉)一個壯族農民家庭,1944 年參加革命工作,1945 年任貴縣龍山地區抗日聯防會及其指揮部領導成員,多次參戰打擊日軍,1949年 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 年 6 月,在上級黨組織派遣由延安回到貴縣工作的廖聯原的廣泛宣傳和培養下,在共產黨影響下抗日末期參加過抗日遊擊隊的群眾骨幹韋志龍,成了開展反“三徵”鬥爭中貧僱農反“三徵”小組、武裝自衛小組的一員。

他來自奇石鄉農民家庭,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奮戰

為了組織發動更多的群眾參加到革命洪流中,韋志龍被達開黨支部書記廖聯原派到附城棉村、東源、慶豐,以及桐嶺鄉塘蓮村、祿新鄉地有村和來賓縣南泗等地活動。1947 年春,韋志龍和桐嶺鄉塘蓮村反“三徵”組長韋揚志到南泗鄉開展革命活動,進行社會調查,瞭解情況,利用同姓、同宗兄弟關係,以回老家拜訪伯叔兄弟的方式開展宣傳活動,歷時 21 天之久。他們每到一個地方,串聯當地的骨幹分子,並通過這些骨幹去組織發動群眾,成立革命組織,開展反“三徵”,或組織武裝隊伍準備開展武裝鬥爭。

達開、中裡一帶反“三徵”鬥爭的廣泛深入開展,震驚了敵人。1947 年 1 月23日,國民黨柳州專區專員兼保安司令莫樹傑率一個警衛排和貴縣、桂平、武宣、賓陽四縣團隊 500 多人到達開鄉進行鎮壓,14 名反“三徵”骨幹被殺害。國民黨反動當局又以所謂“煽動群眾造反”為罪名,懸賞通緝廖聯原、韋志龍等10多人。懸紅曰:抓到廖聯原的賞谷14萬斤,抓到韋志龍的賞谷8萬斤,抓到其他人的,分別賞谷2萬~5萬斤。

這時,黨支部決定迅速組建和發展壯大人民的武裝力量。經過一年的組織發動,就擁有各種槍支 300 餘支。韋志龍帶頭賣田買槍,買到輕機槍一挺、自動步槍一支、步槍 6 支、手槍 2 支。在其帶動下,各村革命骨幹和群眾踴躍購買武器,加強自衛力量。這樣將武裝自衛小組擴大為人民武裝自衛隊,以革命武裝反抗反革命武裝。

他來自奇石鄉農民家庭,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奮戰

1947年7月23日,國民黨貴縣自衛隊配合省保安隊100多人到達開鄉“清鄉”。以“清鄉點甲”為名逮捕革命群眾5人,後又包圍車田村。村內共產黨員廖松和、廖聯本率領本村武裝自衛隊抗擊敵人。廖聯原和韋志龍獲得消息後,組織指揮六爐、馬古、六良、福廖等附近村的人民武裝自衛隊 300 多人對敵進行反包圍,經過一晝夜激戰,敵潰逃回縣城。這一戰粉碎了敵人的“清鄉”陰謀,增強了群眾鬥爭的信心和決心,提高了人民武裝自衛隊骨幹的軍事素質。

根據全國、全省和本地區形勢發展的需要,在貴(縣)、桂(平)、武(宣)、來(賓)四縣交界地區,從8月中旬至9月下旬,廖聯原等先後召開了黨支部會、貧僱農會、反“三徵”小組和人民武裝骨幹會議,決定將貴、桂、武、來各地的人民武裝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達開縱隊,於 9 月 29 日(中秋節),在達開鄉舉行武裝起義。廖聯原任司令員兼政委,韋志龍擔任副司令員。

起義前夕,貴縣民團副司令梁遇率團隊數百人進龍山,妄圖鎮壓武裝起義。9月28日,敵進佔中裡,當晚搶先佔據奇石圩。9月29日上午,趁敵立足未穩,達開縱隊司令部命令各支隊立即按計劃向位於奇石圩的達開鄉公所發起攻擊,拉開了中秋起義的序幕。由於敵人不斷增援,起義部隊未能佔領達開鄉公所,但牢固地控制著六合、六泥和六紅等主要據點,對敵形成半包圍態勢,戰鬥十分激烈。入夜,縱隊決定由副司令員韋志龍率第5、8、10支隊,繞到敵後奪取中裡圩公所,切斷奇石圩與貴縣縣城的聯繫,孤立和打擊被包圍的敵人。

第二天,韋志龍部隊攻佔了中裡圩,俘敵保安隊3人,繳獲步槍5支、子彈500發,糧食10萬餘斤。中秋起義後兩個多月時間裡,達開縱隊集中兵力,積極進攻敵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戰鬥。共殲滅敵人 160 多人,一度攻佔了貴縣、桂平、武宣、來賓四縣邊境的龍山、中裡、通挽、桐嶺等10 多個鄉鎮,共約30萬人口的地區。

1948 年春,達開縱隊司令部決定把部隊整編,將一部分編為武工隊,一部分編為民兵。武工隊在縱隊司令的領導下,獨立活動,協同作戰,消滅下鄉的小股敵人,保衛游擊區;深入敵統治區,宣傳動員群眾開展反“三徵”鬥爭,摧毀敵人鄉村政權和各種反動組織,開闢新游擊區。

1948 年 3 月,韋志龍根據廖聯原指示,帶領武工隊挺進來賓縣南泗鄉鐵帽山開闢游擊區。韋志龍一行到達鐵帽山後以古辣村為革命活動中心,組建貧僱農小組,對當地群眾宣傳黨的文件、方針、政策,該村成為南泗鄉堅強的革命根據地之一。韋志龍率領武工隊在鐵帽山活動一段時間後,將武宣馬步鄉的平田、大祿、河耀及二塘鄉的朗村等各遊擊村莊與古辣村周邊的遊擊據點村連成一片,把鐵帽山周圍的革命火焰熊熊燃燒起來,鐵帽山成為南泗區遊擊根據地。

1948年春夏間,廖聯原等總結了前段工作的經驗,認為游擊區的敵鄉村政權,有的已被推翻,有的處於癱瘓狀態,亟須建立人民的政權。為此,5 月,在貧僱農會的基礎上成立了“桂中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主任委員為廖聯原,副主任委員為韋志龍。

經過一年的艱苦奮鬥,深入發動群眾,開展反“三徵”鬥爭,游擊區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游擊隊也擴大了,軍政幹部及時有效地進行訓練,才能趕上形勢發展需要。於是黨組織從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在貴縣達開鄉福田村那刮山上,舉辦了第一期軍政幹部訓練班,對各地游擊隊和解放委員會領導骨幹 150 人分批輪訓。廖聯原、韋志龍親自主持和講課。這次訓練對提高游擊隊戰鬥力,鞏固老區發展新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49 年 3 月,韋志龍率領的活動在鐵帽山的武工隊稱為紅河武工隊。1949年 5 月,中共桂中地工委成立,廖聯原任地工委書記,韋純束為副書記,後增加韋志龍、李明、李捷三為委員。為了加強各級解委會的工作,桂中區人民解放工作委員會增加韋純束為第一副主任,主任委員廖聯原,副主任委員韋純束、韋志龍。同時,把中國人民解放軍達開縱隊改為桂中區人民解放總隊,司令員兼政委廖聯原,韋志龍任副司令員。活動在貴(縣)、武(宣)、來(賓)三縣交界地區的各武工隊編成十五大隊。於是,韋志龍領導的紅河武工隊改為第十五大隊部直屬隊。

1949 年 8 月,韋志龍率領十五大隊部與來賓南河大隊的方寵譽在南泗鄉讀村新村成立黨小組,韋志龍任組長。黨小組統一領導第十五大隊和來賓縣南河大隊黨的工作。這個時期,第十五大隊擴編為第十五團,韋志龍兼任團長。

1949 年 10 月,中共桂中地工委和桂中支隊司令部,根據中共廣西省農委指示精神,將桂中區人民解放總隊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桂中支隊。11 月中旬,支部司令部集中第一、第十五兩個主力團進行短期整訓,準備挺進修仁、荔浦,阻擊南逃之敵,配合南下野戰軍解放桂中各縣。

11 月 30 日,韋志龍率第十五團和直屬第一團、第三大隊一部共 1500 多人在武宣和象縣交界的風門坳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九八團對敵展開了殲滅戰,整個風門坳阻擊戰歷時 5 小時,殲滅敵桂系五十六軍軍部和一個團。新中國成立以後,韋志龍先後任四野梧州軍分區獨立八團團長、中南軍區裝甲兵司令部辦公室主任、廣西軍區副處長,北流縣和博白縣武裝部部長等職,1956 年被授予三級解放勳章,中校軍銜。

他來自奇石鄉農民家庭,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奮戰

▲韋志龍、韋純束、廖聯原、李明合影(從左往右)。

1966年3月,韋志龍同志轉業到水電廳工作,歷任水電設計院副書記、書記、院長,水電廳辦公室主任,水電廳基建公司副書記,擔任過六甲、拉浪、惡灘、合山電廠(站)工程指揮部正、副指揮長。1984 年離休前任廣西電力工業局紀檢組長。2013 年 7 月 8 日 19 時 53 分,韋志龍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4 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