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沟通领域的泰斗级著作,“吓”得我瑟瑟发抖

这本《沟通的艺术》有三个标签:已经第15版、500多页的厚厚一本、货真价实的大部头。常言说读书要读经典书、大部头很难啃。这话就是冲着《沟通的艺术》这本书说的。

但,以豆瓣评分为例,你会发现这本书的不同版本始终在8.5分的高分序列里,最高的更是达到了9.5分。有的学校还会专门把它动作一门教材推荐给学生阅读。这么经典、这么盛名的一本书,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知识宝藏呢?或许,我们应该用咒语来打开它: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一本沟通领域的泰斗级著作,“吓”得我瑟瑟发抖

第一,“真正”认识自我

哲学上有三个经典的神之一问:我是谁、我叫什么、我来自哪里。而第一问就是“我是谁”,这就说明,弄清楚我们自己是谁,是人在世立足的第一步,也是与人交流的第一步。

但很可惜,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这世上没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但恰恰因为这份“过度自信”,导致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的审视过自己的内心,更没有研究过自己。好比战场上的格斗一样,其实,很多时候,你的对手比你还了解你自己,因为他研究过你。

而这也说明,只有打破自我,塑造一个“内外一致”的自我,才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作者在书里提到了认知自我、重塑自我的几个建议,比如有契合实际的愿望和想法、有改变的技巧和能力等等。打铁还需自身硬,想有效沟通还得先对自己有深刻的认知。

一本沟通领域的泰斗级著作,“吓”得我瑟瑟发抖

第二,“努力”构建知觉

有一本,名字叫《做出好决定》,是管理学大师罗宾斯写的,里面讲到了很多妨碍人们做出好的决定的“偏误”或“偏差”。比如,选择性知觉偏差、证实偏差、框定偏差、易得性偏差、代表性偏误、熟悉度偏误、自利性偏差、适应性偏差、后视偏差等等,本质就是说人们以为自己会这样,但实际上做的事确实那样,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就说明,我们需要有良好的知觉,一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二是要知道外在事情的本质,提升自己的知觉能力。

比如,在桌子上放着半杯水,有的人一直以为自己是乐观型的,平时大大咧咧,但却说来一句“只有半杯了啊”,这说明他内心是悲观型的。而有的人呢可能说实际上乐观型的,而他自己认为是悲观型的。

作者阿德勒认识我们需要学会构建知觉,做出正确的决定,而方法就是简单的四步。先学会选择(信息、物品等),然后有效组织(协调、分配),再是进行诠释,使其具有特定的意义,最后是协商,与其他人的协商。通过这四步,来构建有效的沟通方式。

一本沟通领域的泰斗级著作,“吓”得我瑟瑟发抖

第三,“务必”学会倾听

我相信不管是谁,都非常讨厌不停地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的人,可能是你的老公老婆、也包括父亲母亲,至于身边的朋友同事那就更多了。这说明人都喜欢表达自己,尤其是说自己擅长的东西,而不喜欢“一直听”别人说。

心理学的“证实效应”表示人都喜欢听自己希望听到的东西,而不喜欢听自己不希望听到的东西。比如为什么会有马屁精的存在,有时候或许不是马屁精想说这些话,而是被拍马屁精的那个人他希望听到这些话。

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不想犯错,应该尽量少说,并多多批判式的倾听。阿德勒认为,倾听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是别人向你传递信息的过程。包括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回忆这五个点。做到这5点,才是真正有效的倾听,并明白对方真正的意图,懂得他要传达什么,这样你才会做出有效的回应,而对方又认真倾听,一来二往,这次沟通才是高效的。

一本沟通领域的泰斗级著作,“吓”得我瑟瑟发抖

当然,艾德勒在这本书里还提到了非常多与沟通相关的知识,比如沟通的原则、本质、情绪等等,单就书籍而言,肯定比普通书籍要难读难懂一些,但其所带来的知识和收获感却要大大增加。

但,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问,需要我们结合书中知识加以实践,方能获得真知。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的男人!欢迎关注我的公号:千城撩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