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股大跌,蘋果的夕陽產品能挽回頹勢?

連亞馬遜這樣的股市常青樹都大跌6.33%,週二大盤又延續下跌走勢,就這樣美股結束了連續十年的牛市,乃至連帶著全球的科技股日子都不好過。

Facebook、Google、微軟、Netflix也沒有獲得什麼好臉色。

美股科技股大跌,蘋果的夕陽產品能挽回頹勢?

這跟過去幾個月裡,美股科技股瘋狂上漲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瘋狂的美國股民,甚至將新上市的蔚來趣頭條拉出幾個熔斷漲幅。

引發美股黑色氣氛的直接原因,就是Amazon、微軟、Google相繼發佈的Q3財報。三家財報中核心業務增速大幅放緩,讓市場充滿了悲觀情緒。

美股科技股大跌,蘋果的夕陽產品能挽回頹勢?

接棒耶倫的鮑威爾,徹底結束了美元寬鬆時代

但美股科技股集體大跌,排頭的FANNG兩個交易日蒸發2000億美金,絕對不是一個季度財報不好看這麼簡單。

核心原因還是整體市場環境出現問題,美聯儲制定長期加息規劃,刺破不理性的經濟泡沫,股市也就跟著迴歸理性價值區間。

市場遇冷,互聯網巨頭集體遇到天花板

過去一段時間,美股市場一片火熱,蘋果、Amazon在8月份相繼突破萬億美元市值大關,美國股民熱情高漲。但與此同時,面向互聯網企業的嚴監管時代也悄然到來。歐美中等世界各國個經濟體,針對互聯網進行了全面的監管。

Facebook的劍橋數據事件、全球假新聞氾濫問題,以及關於Ai技術的倫理討論,都引發了人們對互聯網的質疑排斥。

Facebook下架trending等資訊產品,Twitter大規模清理殭屍賬號,Google排查身份可疑的政治廣告等等都在今年密集發生。歐盟實行的GDPR法案,也讓世界互聯網徹底走向了新的方向。

雖然類似GDPR的法案在具體執行中,因為要求過於嚴格導致大量中小互聯網企業死亡,反倒讓Google、Facebook這樣的大型廣告平臺受益,但市場忽略了全新的監管政策對市場整體存量的影響。

美股科技股大跌,蘋果的夕陽產品能挽回頹勢?

互聯網巨頭們的天花板,比想象中更早的到來。

Facebook接力發佈自家的Q3財報。不過對比Facebook近一年來四處關閉業務小扎頻頻登上聽證會的狀態,營收遠低於預期也變得可以原諒。這樣一份更難看的財報,在拉高每股收益之後也勉強贏得投資人認可,股票小幅度上揚。但接下來走勢卻不能保證,美股還會有新一輪的大跌。

互聯網巨頭面臨的天花板不僅存在於因為監管因素風起雲湧的在線廣告市場,電商、雲服務、內容訂閱、軟件服務等各領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觸頂現象。

Amazon的核心電商業務Q3增速大降到10%,低於平均水平的15%,讓市場看到了這個高速發展近20年的電商巨頭存在的隱憂。

當然,Amazon現在正在開拓線下無人店這種新零售形態,但一個可悲的事實是,美國線下市場正處於崩潰狀態。

美國著名的玩具零售商玩具反斗城以及連鎖百貨鼻祖SEARS的倒閉,展示上美國經濟的另一面。

近一年來美國房價大漲50%,房價的大漲導致租房需求同比大增,導致租房價格也出現普遍上升,部分地區房租漲幅甚至達到20%。

在這一背景下,受電商企業前後夾擊的線下經濟,面臨危機。更慘的是今年中美兩國的對壘,互加關稅直接讓線下商鋪賴以生存的廉價商品品類大幅減少。

玩具反斗城、SEARS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倒閉。

這樣的情形不遑多見。

類似的情況還在雲服務、消費電子市場重演。喊了兩年的Ai+雲戰略,到目前為止還沒找到好的增長點;而消費電子市場隨著智能手機進入瓶頸期,短時間內也難以找到突破。

美股科技股大跌,蘋果的夕陽產品能挽回頹勢?

在資本市場如魚得水的庫克,手裡攥著AR、Ai、安全的王牌,也不得不在當下的市場尷尬期推出多款設備,用全新定義的iPad、Mac來拉昇市場預期。即便這兩個市場被普遍視為夕陽行業。

嚴監管之後集體靜待新風口,只有蘋果站出來

互聯網的發展滲透促進了創投市場的崛起,五花八門的互聯網新風口為一級市場帶來了大量機遇。但同時,受限於互聯網企業的輕資產運作模式,難以形成複雜精密的產業鏈結構。

互聯網所謂包羅萬象的生態,落到實際上也只有遊戲軟件開發媒體內容等少數品類,創企和投資人為了開闢更多品類拉高市場預期絞盡腦汁。

社交搜索遊戲電商LBS共享經濟等等風口風起雲湧,最會玩品類噱頭的電商巨頭受到了資本市場瘋狂追捧,但追著品類跑的投資人突然發現核心競爭力變成了toB的雲服務。

最後各大互聯網巨頭的競爭,都又回落到遊戲廣告內容電商幾個核心領域。這與投資人追求的繁榮的品類生態背道而馳,讓資本市場設想的聯動效應受阻。

更可怕的是,互聯網奉行的長尾理論讓市場一直朝向免費的方向行進,所謂的顛覆更像是將面向同行的惡性競爭合理化。最終導致互聯網在股市的帶動效應受限,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聯動不再緊密。當然,這一情況並不適用於所有股市。

結果卻是一致的,最終互聯網的大波紅利,都被互聯網大佬及一級市場拿走。處於二級市場的普通股民,既沒能搭上資本的快班車,也沒有獲得就業上的紅利。

美股科技股大跌,蘋果的夕陽產品能挽回頹勢?

近來,世界各國開始著重反思互聯網模式的利弊,出手進行監管。

當下的嚴監管趨勢,也正在迫使互聯網企業行使自己的義務。在數據安全、信息安全上做出自己應盡的義務。這也將互聯網企業從過度輕資產的運作中往回拉。

而隨著5G、新零售的到來,互聯網企業也不可能再以輕資產的面目示人。但怎麼與監管需求完美結合,創造出全新的具有未來潛力的新市場風口,這是最為考驗資本市場的難題。

隨著短視頻熱潮進一步推進,AR技術在市場上的大範圍普及,原有的互聯網產品形態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與此同時,新一輪的創業大潮也正在路上。

圍繞著創投的一級市場將是打破當下市場僵局的核心,未來,還需要創投市場繼續努力,為市場指出一條明路。只是當下混沌不明的局勢,讓創業者難以下定決心。

這一波的創投勢力該如何吸取過去20年在互聯網上受到的教訓,不再用血洗現有市場產業一山不容二虎的競爭態勢重分利益,真正去提高用戶體驗,也是需要緊密關注的點。

接下來,先看看蘋果的新品表現,看看這家創造了豐富的產業概念股、偉大的軟件生態的公司,能不能帶來新的市場風潮。

畢竟,庫克這兩天四處接受採訪高調會見官員,第一個力擁當下全球的嚴監管政策。看起來蘋果已經準備好了萬全之策。

但昨天蘋果發佈會,蘋果股價漲漲跌跌的一波三折,讓市場對未來的預期又增添了一層陰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