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师资格笔试真题 · 每日练(8)

距离考试越来越近,大家复习的心情是不是也变得焦虑起来了?稳住别慌!适当的焦虑有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紧张感可以让你始终保持神经紧绷,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所以,大家按节奏复习备考,刷题打卡,静待考试的到来吧~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小幼科目二的题目,小伙伴们一起来刷题打卡吧~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材料分析

1.星期一,小班的松松午睡时一直在哭泣,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我要打电话叫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教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哭。教师生气地说:“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了。

请简述上述教师的行为,并提出三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

答案及解析

1.【答案】这位教师做法是不对的,她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负面的情绪教育——“以暴制暴”。

【解析】“再哭爸爸就不来接”这样的严惩、恐吓和威胁性质的语言,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使幼儿丧失心理安全感。面对幼儿的负面情绪不正确的做法有:打骂、恐吓、哄骗、取消权利、讲大道理、给孩子定性、贴上胆小或坏脾气等的标签。

正确的做法应为: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找到幼儿情绪激动的真正原因,寻找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想法,及时安慰,引导孩子宣泄负面情绪,提供缓解情绪的物品等。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种,转移法。转移法是指把注意力从产生消极否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转移到能产生积极肯定情绪的活动或事物上来。

第二种,冷却法。当幼儿情绪强烈对立时,成人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平静幼儿的感情上,使幼儿尽快恢复理智,而不要“针尖对麦芒”,可以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办法,待幼儿冷静下来后,让他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刚才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要求是否合理等等。

第三种,消退法。对待幼儿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总之,在教师的情绪关注和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情绪会逐渐丰富,自我调节水平也会日益提高。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选择题

2.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3.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故事。”这种导入方式是()。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4.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一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6.《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答案及解析

2.【答案】C

【解析】《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考点】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3.【答案】A

【解析】直接导入是指上课伊始,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考点】教学过程设计

4.【答案】B

【解析】儿童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从而理解知识。

【考点】教学原则

5.【答案】D

【解析】按照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从课程范式的角度,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教授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化课程资源。按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考点】课程的构成要素

6.【答案】A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考点】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选择题

7.魏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多次,明知道没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至于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惧症

8.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动协作

9.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10.小影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容许有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情绪。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属于()。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合理情绪疗法

D.消退法

11.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谣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谣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及解析

7.【答案】A

【解析】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考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8.【答案】B

【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考点】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9.【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考点】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10.【答案】C

【解析】理性情绪疗法(RET),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考点】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1.【答案】C

【解析】利用群体约定是指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考点】德育方法

题目做完了别忘了留言打卡

做错的题目要仔细查看解析

必要的话,整理到错题集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