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民:回憶父親董其武

“生為民族精英,死而風範長存。”這也許就是對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他少年時期追求“富國強兵”理想、棄筆從戎;北伐戰爭,轉戰豫皖,屢立戰功;抗日民族戰爭,他民族大義凜然,身經百戰,戰果輝煌,被譽為“抗日民族英雄”;新中國成立前夜,他審時度勢,以民族大義為己任,衝破重重阻力,率部起義,通電全國,使綏遠省的人民免遭戰亂;新中國成立後,他懷著愛國愛黨愛民愛軍的赤誠之心,歷盡辛苦,勤奮工作,為祖國建設、軍隊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貢獻力量……他就是我們親愛的父親——董其武。

記得1949年10月1日,當共和國成立的禮炮響徹全國的時候,萬眾歡騰,人民載歌載舞歡慶光明和勝利的到來。父親無法控制內心的激動,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為迎春風排萬難,義旗終插青山巔。

棄暗投明黨指路,起死回生恩勝天。

從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贖前愆。

任勞不計多艱苦,喜見萬民解倒懸。

從此,他把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全部傾注到了工作和學習中,比以前更繁忙了。綏遠起義後,一切舊的組織機構與制度還沒有改變,百廢待興。作為省軍政主要負責人的父親,日理萬機,不分晝夜工作著。記得當時,省政府離我們家只有幾十米遠,父親無暇顧及到家人,即便回家也是半夜進門,天不亮就出門,更難得和我們團聚、就餐。父親遵照毛主席建設新綏遠的指示,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對穩定綏遠局勢和建設新綏遠竭盡了全力。

1950年4月27日晚上7時,在中南海豐澤園,毛主席、朱德總司令、聶榮臻司令員、薄一波政委等接見了我父親。

毛主席向我父親詢問了綏遠情況後,說:“你的文章我看到了,工作還是很有成績的嘛!起義是一件好事,給你的覆電是我親筆寫的。希望你們團結一致,力求進步嘛!”

毛主席接著問我父親:“你現在還不是共產黨員吧!”我父親答:“不是。”毛主席說:“共產黨要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開誠佈公,集思廣益,為的是把國家搞好。”毛主席又重申說:“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眾益,為的是把國家搞好。”

毛主席談古論今,滔滔不絕,談話持續了三個小時。臨別時,毛主席對我父親說:“你告訴起義人員,黨的政策是既往不咎,是希望他們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毛主席這次接見和談話,對我父親震動非常大。父親後來說:這是我走上革命後,一個重要的思想轉變。

父親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講求認真,一絲不苟。這也許是他幾十年戎馬春秋養成的習慣。父親的讀書範圍非常廣泛。一本《毛澤東選集》四卷合訂本讀了若干遍,重要的地方都用紅鉛筆加以標記。在我們保存的父親讀書筆記本中,每一個筆記本都非常乾淨整潔。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字跡都是那麼雋秀清晰。

父親在家裡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好父親,在單位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好領導。凡是與他工作、學習或生活的人,都感到父親具有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聯繫群眾的好品德好作風。無論是在朝鮮戰場,還是在部隊建設中,父親總是身體力行,深入基層連隊,與戰士們同學習、同訓練、同勞動、同生活、同娛樂,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進行工作和生活,受到官兵們的尊敬和愛戴。1963年,河北省遭受特大洪災,父親親自指揮抗洪搶險。他帶領機關幹部風裡來,雨裡去,水裡泡,泥裡tāng@②,不分晝夜指揮部隊從洪水中搶救人民的生命財產。他的行動使官兵們受到了很大教育,同時也受到了廣大官兵的擁戴。

父親愛憎分明,光明磊落。十年動亂中,父親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對國家、軍隊和人民的前途擔憂。1966年,父親所在的69軍駐防山西太原。有一天,造反派在營房前貼出了打倒我父親的大字報,幸得毛主席的關心和保護,免遭於難。但父親不顧個人安危,對很多慘遭迫害的老幹部深表痛惜,並對他們及其子女給予關懷和生活照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父親老當益壯,煥發出新的活力。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為祖國四化建設獻計獻策。同時,父親也為落實起義投誠人員政策盡心盡責,做了大量工作。在家裡,父親滿腔熱情地接待來訪起義投誠人員,積極地向中央和有關部門反映他們的困難和問題。凡是來信,父親總是親自寫回信,並且督促解決問題,使許許多多的人得到平反昭雪,增強了他們對黨的信任。父親用他的言傳身教維護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父親身居高位,從不謀取特權和私利。他一生艱苦樸素,克勤克儉,憂國憂民。1981年,上級領導同志多次決定批撥專款為我們家修繕住房,都被父親拒絕了。他在寫給一位負責同志的信中說:現在我國經濟處於困難時期,“我們大家應該共濟時艱,決不要貪圖個人方便,浪費國家資財。”對生活有困難的同志,父親都不惜錢物。比如,有位工人,家裡人病故了,父親得知他的經濟非常困難時解囊相助。鄰居的小孩偶爾患病,只要父親得知,馬上叫家人送藥上門,並且時常的詢問。

在生活中,父親更是注意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每到夜晚,父親總是親自走到院子裡關掉路燈,風雨無阻。在平時,他總是對我們說:屋子裡用不了這麼多燈,關掉一個吧。父親有一支“英雄”鋼筆,這是50年代第一批生產的,直到父親去世之前都一直在使用。這支鋼筆被父親保護的像新的一樣,從來沒有壞過。就在父親去世之前,因病住進了醫院,我們想給父親找條像樣的襯衣襯褲,看到全是縫縫補補過的,有的使用了幾十年還不捨得扔掉。在這些生活小事上,可以看出父親的高貴品質。

父親和我母親的愛情也是非常感人的。他們共同生活了近60年,互敬互愛。1983年,我母親因病住進了醫院。因病情很重,靠強力呼吸機維持生命,不能說話。父親無論工作多麼繁忙,堅持每天到我母親病床前坐一坐,有時間一坐就是半天。春夏秋冬,風雨無阻,整整兩年,父親沒有空掉一天,直到我母親去世。在這兩年的時間裡,浸透著父親對母親的深情,也給母親增添了戰勝病魔的精神安慰。可見他們的感情至深。醫院裡的大夫、護士、病人都被父親的行動所感動,一時在醫院傳為佳話。

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您安息吧,我們將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繼承您的遺志,願您的革命精神化作我們深深的懷念,永遠的緬懷。

人民日報 1990.04.12第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