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一言不合就辭職,是對工作要求高了還是心態浮躁?

K12教育家


想要很賺錢的,怎麼可能心態浮躁呢,我看到的是全年自己無休,主業副業一起搞,拼命的賺錢呀,主業工作上遇到的問題都會積極的解決,可不是題主說的一言不合就離職,並且會積極的晉升,自身環境決定自己的心態吧。

心態浮躁?我看到的是正好相反,正因為90後普遍生活水平高,又趕上互聯網,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20年裡,反而對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有清晰的認識,當然,這個清晰的認識還包括錢,你想呀,我要去參加美國的火人節需要花多少錢?少點也得7000刀吧,沒錢怎麼辦?是不是得賺錢?

如果真的要就“一言不合就離職”就事論事的話,我覺得有個大家預設的前提“你上班不踏實”,誰說我掙錢非得上班?我做自媒體不行嗎?我自己接活幹不行嗎?我弄個微店不行嗎?都是賺錢,我憑什麼受你的氣。

在說句前輩們不愛聽的話,90後的普遍素質高出一個檔!


創業家


我曾經面試過一個96年的求職者,他應徵的是行政助理。

“你瞭解過行政助理需要做哪些事兒嗎?”

“不知道。”

“那你為什麼要應聘這個崗位?”

“因為很輕鬆啊。”

“那你現在一個月想拿多少錢?”

“6000,稅後?”

我當時就蒙了,我想一個連自己應聘崗位是幹嘛的都不清楚的人,還談什麼稅不稅。還是洗洗睡吧。

幹人事久了,真的會遇到各式的奇葩。現在一言不合就離職的年輕人比比皆是。基層崗位,特別是銷售和客服,有的甚至連招呼都不打,就不來上班了。好點的,電話打過去,給你解釋下原因,更有甚者乾脆停機,直接就人間蒸發了。所以,做再多的“入職培訓”,進行再多的心裡建設和崗前輔導都是枉然。真的是要求太高,還是太過敷衍。

90後,作為獨生子女的plus 版,相較於80後,更加獨立,注重自我感受。他們張揚個性,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創造性,所以往往更加想要表現,當下的平臺無法滿足他們的發展時,他們不會猶豫不決,即使沒有更好的下家他們也會辭職離開。所以,一言不合就辭職,更多的,還是源於浮躁。因為過於自我,而忽視了,工作也需要承擔一份責任。這就是所謂的“職業精神”。當“和領導意見不和” 遇上“職業精神”時;當“一個月多200塊的工資”遇上“職業精神”時;當“我就不想幹”遇上“職業精神”時。好吧,我想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事“職業精神”。“愛崗、敬業”更像龜背刻的甲骨文一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兒。

這麼說來,似乎得罪了一大片90後。我不是一定要談“奉獻”,只是在辭職之前,不防靜下心來想一想,我接下來,要做什麼。要怎麼做。


無憂精英網


90後,座標南京,2015年6月畢業,8月找到工作,目前工作2年半左右。

今年8月底換過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兩年平均工資4500,第二份工作目前8000。

辭職的理由有兩個:

1.乾的不開心

第一份工作幹了兩年,除了領導在不斷的畫大餅外,加班是常事。身邊的小夥伴們基本上在第一年就跳槽了,工資基本上翻翻,我堅持了2年,經常被他們思想教育。

其實骨子裡,我是個保守的人。一言不合就辭職,在我這基本上行不通。除非真的是遇到的客戶太奇葩,遇到的領導不理想。

嗯,這次促使我離開的原因有一部分是人為因素

2.錢沒到位

兩年,無數的加班+出差,4500塊真的有點過意不去了。

南京房價上漲、物價上漲,工資你再不給我漲,我真的要活不下去了。

生活生活,連最基本的活著都困難,我為什麼要委屈自己?


所以,一言不合就辭職沒什麼不對。

如果前前後後都考慮全面了,下定了決心就不要猶豫,人生在世就短短几十年,何苦為難自己?


愛看鬼片的胖李子


97年,今年剛畢業,進入了一個上市公司上班,開的薪資挺高的,到手4500(交完所有稅收,五險一金)在畢業生當中算是不拖後腿了吧,幹了兩個月,和公司裡的人不合,辭了。

這並不是我們90後有什麼心裡浮躁,其實糾結於是否浮躁不安,倒不如去深究為什麼90後會頻頻辭職,馬雲說的好:錢沒到位,心受委屈。

我們90後就是不知道上進嗎?我們也是需要生活的,也要工作。在70後80後的價值觀當中能賺錢就行,只是在90後眼中,物質變得不那麼重要,更追求的是一份乾的舒心的工作。開心最重要。

我們需要物質,需要上進,但是更重要的是開心做一份喜歡的工作。

以上。


巡山_小大王


我90年的,換了挺多工作的。

說說我的辭職原因吧,第一份工作,電話銷售錢幣收藏,經過了解後來對這個產品不認可了,所以就走了。

第二份也是銷售,手機網站,這個產品挺認可,後來我師父他們都要辭職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他們都走的話就我一個人了所以毫不猶豫也跟著走了。可是無奈各方面原因,性格太老實,太傻太天真,真的不適合銷售,幾個月一單也沒出,發揮不出自己的價值沒有一點貢獻,實在是太羞愧待下去了就辭職了。

接下來第四份工作,靜物攝影,我最愛的工作,可惜做了半年大老闆卷錢跑了,河南最大的融資案件。

第五份,後來租房換地方了,附近沒有靜物攝影,就選擇了兒童攝影,攝影棚新裝修沒窗沒通風就營業,我還買了竹炭包也沒用,在影棚呆一會就不舒服難受臉紅漲,又累又不掙錢,不過也堅持了半年大家前後都辭職了。

第六份也是兒童攝影,還是累,但是甲醛等氣味好多了也不難受了。節奏特快吃飯喝水的時間都得靠擠,到處攝像頭不能玩手機,沒客戶也得給自己沒事找事,反正不能閒著,重點是主管不好,背地裡霸佔員工業績。身體累,精神上還不開心,後來就和小夥伴一起辭職了。不過我也發現了一個公司一個店鋪人員流動快真的是有原因的。兩個攝影店都是我們呆不下去了才辭職的。

現在這份工作是我做的最久的,談不上最喜歡,可是也是蠻適合的,慢節奏,有自己的時間吃飯休息,養生泡茶。而且工作也做的相當好。缺點就是老闆吸菸,聞到煙味會難受。不過老闆人不錯,會主動給我漲工資。不過明年懷孕後我就不一定了。我是以自己為中心,愛養生的人,現在工作越來越忙,越來越累,操的心太多,而我是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的。我愛恬淡自由慢節奏。快節奏還有二手菸的環境我是呆不長久的。可能會辭職,但是也不一定,我走了公司怎麼辦?除非有人能接我的手,不過我們公司這個行業培養成材不容易。

違背自己本心的不做,發揮不了自身價值白領工資的做不了,對身體不好的也不行,公司關鍵人物人品差、節奏太快太累的也不做。這就是我的辭職理由。可我依舊認為我是有責任心的好員工。


萌萌噠小小豆


這個題目有帶節奏的嫌疑。無論是“要求高”還是“浮躁”,好像責任都是員工的!

九零後跳槽率高,一個不合就辭職,難道都是員工的責任嗎?不!企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更是需要反思的。

第一,錢給的不到位。企業在薪資方面佔有絕對的主動權。一個大學生,入職起薪才2000多元。這點錢,跟打發叫花子似的。如果需要租房的話,刨去房租、吃飯、乘車、通信、衣服和孝敬父母,基本上就是月光,搞個對象連下館子的錢都沒有!這點錢就想讓九零後愛崗立業,從一而終?做什麼美夢呢!

第二,直接領導管理粗暴。除了工資之外,九零後離職跟直接領導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很多私企做部門和高層管理的,不懂得與九零後溝通,喜歡高高在上,呼來喝去。甚至有的作風粗暴,辱及人格。九零後哪吃這一套啊,大不了老子不幹了,分分鐘就可以在別的公司找到工作。

第三,公司文化不利於個人發展。九零後獨生子女較多,這些孩子從小被家長疼愛慣了,所以個性都比較強,不喜歡仰人鼻息,更不會溜鬚拍馬。而很多公司,職場環境不是太健康,有的是幫幫派派,有的是人情冷漠,九零後很難融入進去。幹一段時間以後,感覺很壓抑,所以就會選擇辭職。

要不有人說,對七零後,你想怎麼罵就怎麼罵,因為他們有生活的壓力,捱罵也會忍氣吞聲。對八零後,儘量不要罵,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爆發。對九零後,絕對不要罵,如果罵了,他可能會給你一個嘴巴!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喲,謝謝

2.本頭條號每天更新職場和管理文章,如果喜歡,請添加關注去免費閱讀吧。



管理那點事


90後相對於70、80後來說,他們有著更為獨立的思維、個性鮮明,追求自我。所以,我個人認為所謂的“一言不合就離職”本是無可厚非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時代,無論70還是80後,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只不過這種特例在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被空前放大了。作為一名90後,身邊大多數朋友從一畢業就一直在一家公司,沒有換過;但也有人前前後後換過幾家,不過不管何種情況,他們都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著不是嗎?

另外,離職從來就不是毫無理由的,有的是為了追求更大、更成熟的平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或者更加優厚的薪資待遇以及更優越的工作環境,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我還是覺得90後的這種情況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離職見人品”,從提離職到工作交接,都需要按照勞動合同和公司的規章制度來,不能因為提完離職就在公司消極懈怠!

所以,只要有明確的目的,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足夠了。

以上。


51米多多


綜合我身邊幾位好友情況來看,最主要的辭職原因就是心態浮躁,其次就是對待工作的要求。

就說說小敏吧,17年6月畢業,學的是計算機軟件應用技術,也算是一枚IT女吧。她的第一份工作找的就是與本專業相關的,做的是PHP前端設計,剛開始她興高采烈的跑來更我炫耀她工作的環境如何好,同事很好相處,上司也都是民主上司,朝九晚六,不用加班,聽她啪啪啪啪的講完後,我由衷替她高興,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並且自己還喜歡的,真的不容易。

可是兩個月後,她突然和我說她要辭職,我有點納悶了,不是做的好好的嗎?為什麼就要辭職了呢?她和我坦白說,這家公司說的那麼好,其實都是騙人的,崗前培訓的第一個星期還覺得很不錯,到真正下崗的時候,卻是不如人意了,天天加班,天天追著你工作,旁邊的同事一做不出來就開始罵粗口,反正就是各種不好,一直就聽她抱怨。等她說完了,我就反問了她一句,當初是誰一直說這公司如何好的,現在又是誰在和我抱怨這公司如何差的?其實並不是公司差,只是現在你到達了一個瓶頸期,感覺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回報沒有成正比,當初公司給出的喔條件沒有兌現,也沒有你當初想象的那般沒好,所以你你開始懷疑了,開始急躁了,開始抱怨了,就會有辭職的念頭,但是隻要你真正的投入到工作,真正的喜歡現在自己選擇的工作你就不會有這種念頭的了。

所以說,90後辭職的衝動都是太過於急躁,它心態不能得到平衡,就會浮躁不安,其次就是對工作的要求過於高,你要想一下,公司是你家開的嗎?憑什麼什麼事情都得按你的意願來,要是都這樣,那公司老闆都不用賺錢了,天天圍著你噓寒問暖,這不實際吖親。所以,在你想離職的時候,好好靜下心來,想想當初自己為什麼會選擇這份工作,不要一時衝動,凡事三思而後行。


愛睡覺不咬人的蚊子


不是90後心態浮躁!

而是,社會造就了這樣的一代人。

現在看不慣,以後各種後會更看不慣。

主要幾方面:

第一:生長環境不同,造成對簡單慾望的渴望不同。

我記得我小時候,每天家裡給一張烙餅,就讓我自己出去玩一天。別說菜和醬了,就連一口涼水都不一定。每天在家幹活,等父母幹活回來。

如果誰能給我一點菜我會高興一整天。

而且,不是我一個人這樣,周圍很多家庭和孩子都這樣。

反觀現在的90後,他們整體而言,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罪。個例不討論。

他們全是在整個家族的手心裡長大的。

吃的比以前好,穿的比以前好,玩的比以前好。

到工作以後,因為成長環境這樣的不同,必然導致對工作態度的不同。

第二,成熟的時間。

成熟指的是身和心的成熟。

90後以前的那幾代,因為整個社會環境的問題,心裡成熟比他們要早很多。

而現在的90後即使畢業好幾年,依然玩心大於事業心,看看現在的消費方式和快手,抖音等就一目瞭然。而80後等,只玩玩kuaibo,還被封了。

90後及以後的各種後身心成熟時間會越來越晚。

第三,家庭的支持力度不同。

80後等可以看看,我們的家庭支持是什麼,我想同齡人和以前的人都瞭解。

但90後呢?

他們可以說要瘋的瘋,要魚得魚。(故意寫錯)

他們可以瘋,如果不讓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不敢。

他們想吃的基本都能吃到,而以前的人呢?

我想雖然我是屬於苦了點的那種,但大部分想吃點想吃的不會立即得到。

90後還沒畢業,就可以買車買房。以前的人呢?


種種這些,導致現在的90後必然相對以前的人來說,是難管理的,難約束的。

而且,以後的各種後會越來越難。

企業想用好90後,就必然改變管理模式,不然,“用工荒”遲早到來。因為,以後就是他們的時代。



風千古


我必須承認,我自己是一個90後,到現在為止,工作了3年,曾經我也離過職,創過業,現在還是老老實實拿著3500的工資。

個人認為90後一言不合就辭職,無論是工作要求高或者是心態浮躁,兩者都有,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說浮躁,那我自己離職來說,當時什麼準備都沒有做,而又因為公司變動非常大,自己也分配到了自己特別不願意做的一個部門,業績壓力超大,慢慢的,就失去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然後在朋友的慫恿下,一起離了職,之後說一起去創業,但是後面並沒有,最後在離職一個月後在另一個朋友那裡開始了所謂的創業活動,剛開始的時候做的還是不錯的,人數發展,業績發展也達到了預期效果,但是因為朋友對於整體的運營控制,聽不見意見,最終在堅持了半年後,團隊散夥。這是一次失敗的精力,沒我一人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公司發展的規章制度,利益分配都沒有做好,最終導致了最後的無疾而終,這是我浮躁的一面,浮躁的離職,然後浮躁的創業,然後兩個都失敗了。



再說到工作要求高,對我來說,在這之前對於工作的要求是能完成自己的目標就行,但是在我創業失敗之後,回到了原來的公司,從事著最開始的工作,從頭開始,從事的是服務崗,在這個崗位中,很容易使人安逸,就這樣,花了2個月轉正,然後接下來到現在的10個月中,在去年12月轉了部門,在新的部門中,說有發展,確實是的,但是因為一直安逸習慣了,在新的部門中沒有了最開始去職場時的奮盡,最後部門撤銷部門中各個崗位的小夥伴也分配到了不同的崗位,而我跟著大哥,來到武漢,重新開疆拓土,在這邊,算是遇到了一個肯願意嘮叨你的人,而自己也是必須要有意識,不能這樣下去了。要找到自己的定位,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幹勁做下去,不至於渾渾噩噩的。

沒目標不想做某些事,然後想逃避,不過是因為沒動力,或者說沒有強烈願望做好這件事罷了。希望在今年能有一個新的自己吧,過去已經過去,哪怕自己再不樂意去做某件事,投入精力進去,說不定自己討厭的事情,就成就了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