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是什麼樣的?

逐光girl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人均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升,雖然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是我們的教育還有很多問題。

1. 在應該教育的背景下,一切看分數和升學率,忽視了學生的素質培養,教育改革在進行,但一直沒有找到適合我國更好的教育方式。

2. 引導老師提高教育方法和水平,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質教育,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生,而不僅僅是隻關注孩子的成績。

3. 中國式的家教,部分老師為了掙外快,上課不講下課講,讓學生參加自己的培訓班,造成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過重。

4. 老師社會地位低,造成很多優秀的畢業生不願意當老師,對教育下一代不利,希望國家提高老師的福利和待遇。

5. 教育資源不均衡,沿海發達城市和西部落後地區的差異,城市和農村的差異,比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其他省份的學生上重點大學就容易的多。

6. 家長的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讓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全家齊上線,對孩子也造成壓力。

雖然中國式的教育還有很多問題,但是我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我是侯媽,歡迎關注我,每天給你分享教育內容。


侯媽家庭教育


先不說孩子,先說說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每天和跳廣場舞的吵架,每天和養狗拉屎的鬥法,每天告訴貼在我肩膀上看我輸密碼的人退到一米線以外…這些佔了我們業餘生活的全部。就是在東南亞任何一個他們瞧不起的國家裡,取款都是自覺站到一米以外排隊,靜悄悄的,也都知道排隊,即使他們窮。(我去俄羅斯,海關看到國人顯出厭惡表情,因為泰國等國雖窮,但是基本社會公德禮儀還是有的;我們呢就跟一群鴨子亂哄哄的,表面昂首闊步,其實是待宰羔羊)



很多國人出去就像沒有家教的孩子一樣,特別給國家和自己丟臉。我們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是亂的,相互牴觸的,相互矛盾的。



我們小時候也一樣,學校告訴孩子要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然後教給你謊話說。後來發現你只要按照他們交給你的話說就對了,不管它是不是謊話,這本身就是扭曲的。所以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難以自圓其說的,不能細細咀嚼,越爵越噁心,只能一口吞下,管它是否壞了胃口。




你把自己兒子教的太正直,他就會吃虧。你又不想自己孩子走歪路,所以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教育。你努力讓他學習,給他買學區房,給他花錢補課,這一切都是用行動告訴他追逐功利…你何以談理想談情操,所有的行動都是相反的,言教的和身教的都是矛盾的。



你如何跟他解釋如何接受現實的殘酷和自己的責任,問題變的很大。你無法確定教育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就好比我們自己。我們接受學校的教育,接受社會的教育,接受自我反省式的教育。我自己都很難把這矛盾怎麼統一到自己身上,古人說四十不惑,我覺得我歲數夠了,但是我還是很多惑。難道真的是我發育的問題?所以說需要很強大的思想,還能說的通的東西。


李三萬的三萬裡


很簡單,家長和孩子都會被綁架。

昨天去接我妹妹,她們小學剛考完試,前面後面左面的家長都在互相問,你們娃考了多少分,重點來了,他們有的回答:不咋樣,九十幾。然後兩個家長開始互相吹捧。

我親眼看見一個長的惹人愛的小姑娘出來,不敢看她爸爸,她爸爸問:“你考了多少?”

小姑娘抬起頭,眼睛裡全是害怕:“九十五。”

那爸爸就開始罵:“你怎麼回事,又考這麼低。”拽著小姑娘就走,邊走邊罵。

可悲嗎。

我不知道有的家長到底是真的為了孩子好,還是拿這個藉口來綁架孩子,麻煩請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你現在拼命讓孩子努力,你當年怎麼不知道努力點。

親戚朋友問你們孩子最近咋樣,我會告訴他們:我妹妹挺好,能吃能睡。


南枝阿


我覺得是以分數論英雄。



娛情掌控


關注微信號:kxjzg1,和十萬家長一起學習

中國式教育是什麼?有人說是應試教育,但並非全對,考試只是手段,而非根本,所以這個問題需要更深入的討論,這個可以從高考來說起。

歷年高考錄取比例數據

對於高考而言,今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是恢復高考40週年。而就在高考期間,網絡上流傳著40年來中國曆年高考錄取率,我看了一下這個數據,1977年的時候僅為5%,到了2015年高考錄取率達到了74.3%,40年的時間提升了十多倍。

(圖為1977-2010年高考錄取率變化圖)

沒有經歷過40年前高考的年輕人也許很難想象當時的競爭是多麼激烈,和那個時代相比,現在的孩子上大學是多麼的容易和幸福。

然而即便如此,多數人還是會批評中國的教育,尤其是中國的高考制度,因為高考是應試教育的代表,而且正是高考才壓制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為了一個考試付出十幾年的時光,並且學一些枯燥且無實用的知識。

高考是最公平的選拔制度

其實對於高考的批評我們聽得夠多了,也見怪不怪了,批評也只是為了過過嘴癮,因為再怎麼批判孩子依舊會參加高考,而高考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則是非常重要的機會。

南開大學對全國985、211的高校生源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來自農村家庭的生源佔比超過30%以上,而來自商人、國有企業職工和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源綜合在30%左右,這意味著處在中低收入水平家庭的生源佔到了全部生源的70%。

這組數據其實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高考是他們改變自身命運和進入更高階層的最好方式,尤其對於那些處於寒門和農村的孩子。

所以說高考是目前中國最公平的選拔制度,比研究生和公務員考試都公平,因為它成本較低,目標明確,規則清楚。

應試教育的本質

網名為肥肥貓的作者,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這樣的觀點:高考最初的目的是在知識框架裡篩選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好的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考脫離了檢驗學習成果的傳統意義,變成了篩選的工具,而在未來可能連篩選的功能都沒有,只會是階層分化結果的反映。

關於高考的本質,這其實是我見過最犀利的解讀。

應試教育要求孩子花費12年的時間學習幾十年前甚至百年前的知識,為的就是通過高考把孩子劃分到合適的階層當中,雖然這種劃分簡單粗暴也不完全合理,但確實給了一些人機會。

然而,這個社會正在飛速發展,孩子將來要在社會競爭中立足,憑藉的不是12年應試教育中學習的知識,而是溝通和應變的能力,而對這兩種能力的培養,中國的教育是欠缺的,這也是人們懷疑高考和應試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素質教育的現實狀態

和應試教育相對的,是素質教育,這也是近年來家長們大力追捧的,而這種追捧更多的是因為看到國外的孩子整天自由自在,不用學那麼多知識和寫那麼多作業,每天都可以玩耍,這比中國的孩子輕鬆太多了,必然心嚮往之。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這種理想的情況只存在於公立學校中。在英美等國家,私立學校收費是很高的,而且在私立學校上學的孩子每天都有學不完的知識,講座一場接著一場聽,活動更是眼花繚亂參加不完,根本是要把孩子累死的節奏。

所以素質教育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它不過是偷偷幫助社會完成階級分層而已,這種分層的作用是和高考類似的,不過它分層的依據卻和高考不同:高考靠的是分數,它靠的是金錢。

比如美國的SAT考試,不只把分數及格作為申請大學的必要條件,還要看孩子參加過啥課外活動,有沒有搞過科研項目等等,而這些經歷只有那些私立學校的孩子才可能擁有。

素質教育對比應試教育

鄭也夫教授曾經指出過:“素質教育是模糊的,其本身的模糊導致其目標和手段都不夠清晰,而多數素質教育的說法中都包括兩個‘全’,其一是面向全體學生,其二是全面促進學生髮展。”

這裡的全面指的是多遠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的特點,但是這需要的是父母對孩子進行大量的投入,而這種投入無外乎是金錢、權力和人脈,這對那些普通家庭和貧困家庭來講簡直是天方夜譚。比如,美國的38所名牌大學中,來自收入1%頂層富家子弟的總數超過底層60%窮人家的孩子。

所以在中國,正是應試教育幫助了那些在底層的孩子通過奮鬥實現了出人頭地,而一旦讓素質教育在中國建立起來,就目前的情況看,可能會讓本身就不寬的上升通道被堵死。

所以說素質教育其實是一個很深的“大坑”,很多家長並沒有看清就往裡跳。素質教育不是不好,只是還沒到時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當然,應試教育也是一個“坑”,但是這個“坑”更淺,並且讓大多數家庭受益。

現在的教育體制更多的是讓孩子們拼“分”,但是少部分人已經開始拼“爹”了,所以才有了素質教育發展的土壤,這無疑是一場新的教育“共謀”。如果這場“共謀”無法避免,只希望它可以來的更加舒緩和自然,別讓更多的孩子猝不及防,錯失將來。


科學家長觀


  1. 中國式教育正在走向極端,在服務於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
    越來越偏向教育者,表面上“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實際上為了學校領導的政績,為了老師出名和利益,為了家長面子或其他……,並沒有偏向受教育者的、以人為本的、尊重自然的教育。

元英192596821


中國式教育,雖不能完全的說是應試教育,但是就目前的狀況來說,說成應試教育仍不為過。\n為什麼高考?為了上個好大學!為了高考,學生要努力學習掌握老師教授的東西。但是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高中所學的知識在社會的實踐中用的都很少。\n而現在的大學教育,雖然我們選擇了專業,但是我們接受的知識也是被動的,注重理論,忽略實踐,為了考證而學。畢業證,學位證,資格證……\n中國式教育很有必要吸收一下國外教育方式中的優點,讓我們的孩子不再是為了考試而學,不再是為了考證而學!


許許帶你看


看不下去了,現在的孩子完全沒有培養興趣愛好的時間,只有讀書讀書,早上六點多,晚上十點多不能睡覺,天天月月年年這樣,星期六也還要去上課,我不知道這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孩子搞得五穀不分,沒了興趣愛好,沒了學習別的東西的時間,像這樣機械一樣培養的孩子未來會是什麼,他們除了書本上說的又知道什麼?把一個社會交給這樣的一批人發展下去又會是怎麼樣?


糊塗塗158


中國式教育的明顯特徵是重視知識傳授,但忽視人性和邏輯教育。特別是中小學生,相對歐美國家基本功較紮實,但思考能力不強和人格發育較差。很多人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也做了不少努力,但由於各方面情況的限制,這個問題現在沒有得到明顯解決。


汶水國學院


中國教育有兩千多年曆史,封建時期都是以科舉為主,以考取功名為出路,所以受到影響,在現代教育一樣有古代教育的影子,例如以分數為標杆,高考獨木橋。分數過關了,就一切過關;分數高了,就是好的孩子,當然80,90年代採取應試教育的是受當時環境影響,因為人們文盲太多!

但是中國式教育也並非全是弊端,至少在這種教育下,知識基礎是比較紮實的,還有中國國學,《弟子規》、《論語》、《中庸》等等一些優秀思想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