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遇到過節儉到什麼程度的人?

萬卷書中過


通過我觀察和感受,凡是我看到的接觸的一些人都有不等程度的節儉。有的人是個習慣,有些人是分事情和時間,有些人是對自己節儉,有些人對外人節儉。節儉分幾種,有些人是細水長流,合理運用,有些人是小氣摳門怕吃虧總想佔點小便宜。有些人是現在的節儉為了將來的華麗。有些人吃喝方面只要填飽肚子就行,生冷,剩,味好不好無所謂,但穿著上擾講究舍的花錢。有些人一切節儉但玩起來賭起來就捨得錢,錢就是紙,但是叫他幹別的,錢就是命。一些人每事每樣都珍惜,哪怕再多他寧願放爛也捨不得潚灑一回,總是揀快壞的吃,耐髒快扔的穿,好象活著就是要盡最大努力來儲蓄物質金錢。我個人也節儉,我捨得放棄哪一樣就不在乎哪樣。在自己能承受認可無大礙的情況下省,搞個馬馬虎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太可份的節儉我認為是個毛病,太憋人,活著沒意思。不節儉毛病更大,餘不了錢,不會生活,不會安排,多少力氣,資源都會浪費消耗完。凡事還是有個度吧,走中性路。該節儉就節儉,該用的也別捨不得,不捨不得,力所能及,量力而為,審時度勢。我這個人只能把看到想到的說出來,具體怎麼樣,我不確定,我是根據心情的。


我的名字別人己拿去用


我有一位朋友,十分節儉,節儉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因為她的性格太省了,她男人恰好是她認為花錢大手大腳的那類人,忍無可忍,兩人居然各分東西居住,互不干涉。

有一天,我去找她玩,剛好到了飯點,我就與她商量怎麼煮午飯吃,並一起到附近菜市場買菜,豬肉她是不會買的,只買了一塊錢的青菜。我買了二塊錢豆付,還買了雞蛋。她說夠了,別買那麼多,吃不完。她開始煮飯了,問我吃多少碗飯,我說一碗吧。飯煮熟了,開始炒菜,她開始小心翼翼的倒油,生怕倒多一滴油,才放了一點點油就行了,還說吃油多對身體不好的。煤氣也是開得恰到好處,就是火苗不能大於食材的範圍。煎蛋時,我說要吃兩個雞蛋,她說她一個就夠。我先盛了一碗飯,因她放的米少,輪到她盛飯時,飯已粘在鍋裡盛不出來,只好放水泡開才把飯撈出來。就這樣,我吃了一頓節儉的飯。

有一次,她來我家玩,我請她在家吃午飯。吃完飯後,菜碟裡剩了一點青菜,我正準備倒掉,她居然說要打包回去晚上吃,晚上就不用炒菜了。

她不單吃的方面節儉,而是在方方面面都非常節儉。從來都不亂買東西,衣服褲子破了都會縫補再穿,甚至不惜將她認為好的衣服袖子拼接到睡褲裡繼續使用。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我就不一一羅列了,你們覺得這種情況算不算節儉呢?


蘊玉7


一朋友的朋友,家境不錯,有一套四居室,一部轎車,一妻一女,我知道他幾件事,感覺很奇葩:

車很少用,怕費油,平時走一小時路上班,他老婆家陪嫁這輛車2年,跑了1100公里。

讓小孩下午3點到菜市場撿拾丟掉的菜葉,自己怕丟人,覺得小孩子無所謂!

小孩有一次撿了一根棒棒糖,吃完後告訴他,被他打了一耳光,說他孩子太奢侈了,應該吃一半,留一半以後吃。

單位食堂中餐免費,他專等大家吃完後去吃飯,用一個小鍋打好多飯菜,作為一家人的晚餐。

爬山從不喝瓶裝水,自己拿個軍用水壺到洗手間灌自來水喝。

週末一家人基本上都是清湯掛麵!

洗衣服到小區噴泉池,怕浪費水。手機都在單位充電,洗澡在單位,刷牙在公共衛生間!

不過據說現在離婚了,嫌他老婆每頓要吃兩碗麵,太浪費!


追夢丨先鋒


我的婆婆!

婆婆63年的,很瘦,很節儉很節儉,節儉到在家從不穿新衣、新鞋、新襪,永遠都是一身洗到褪色、縫縫補補過的衣服。除了要去走人家做客,才會換上她自認為很新的衣服,其實在外人眼中,這些衣服已經很舊、很過時了,但她無謂。


家裡只有她跟公公倆人時,從不買菜,只吃菜園裡的,就算是菜園裡的菜青黃不接的時候,也不買,公公偶爾會買點肉回來,買回來的也是緊著他先吃。

帶孫子的時候,衣服短了,找點布接一層上去,繼續穿。天冷袖子短了,找條長布接兩條長袖子,繼續穿。她們不穿的衣服,改改,改成秋褲繼續給孩子穿。我們給孩子買的衣服,總是先放一邊。


她從不吃水果、零食,不打牌,不逛街,不買衣服,不護膚,看電視能看睡著,家裡衣服用手洗,洗衣機她不用,說怕用壞了。

她會自己一個人上山撿柴,菜園種菜,挑糞澆水,公公上山砍竹子時,她也會去(砍竹子很累,是力氣活),她能跟著一起做到下山。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不願停下來休息,裡裡外外忙個不停,好似事情總也做不完。

總的來說是個比較心善的人,但不會與人相處,就算是同村的她也很少與人交流,在同村人眼中她是個性格很古板、要強、凡事不願求人、話很少的人(這與她的經歷有關)。

節儉說難聽點就是摳,但我們沒有權力去批判別人的這種行為,每個有這種行為的人都與他的經歷有關。

想要的、想吃的、想擁有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來獲取,不要想著不勞而獲,不給就說別人摳,那你為什麼不能靠自己的能力獲得呢。


LaLa隨語


我就佩服我的一位鄰居爺爺和奶奶。說是喊爺爺奶奶,其實倆人也就50多歲,在村裡輩分高。奶奶從來不去澡堂洗澡,天熱了就在家弄個盆擦擦背。

從來不去理髮店,都是那個爺爺給她剪頭髮,頭髮白了,同年齡的大嬸們都經常染髮燙頭,她從來沒花過那個錢。

做飯不燒煤,不用電,不用液化氣,至今還是壘的鍋臺,玉米秸稈或者劈材燒火做飯。揭鍋時候燒的秸稈落灰,落到鍋裡的稀飯裡了,吹吹,照樣大勺子盛到碗裡就喝。

從不買新衣服,一年四季就那兩身衣服,還是親戚誰給的。

也沒咋吃過肉,幾乎每天都是早上和晚上是稀飯饅頭,菜就是清炒個蘿蔔土豆啥的。中午就是手擀湯麵條,幾根青菜,清湯寡水的。吃麵條時候連個鹹菜或者黃豆醬都不捨得買。

你要說她家是沒錢條件差嗎,也是三層獨家小院的住著,兒子媳婦都上班。唉,這樣勤儉地過著,也是一輩子。



五月的梧桐


我遇到十分節儉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我的父親。

說他節約那都是好聽的,說難聽點就是吝嗇,摳門。



記得小時候,家裡兄弟姊妹多,經濟不好,住宿條件差。

父母都很節儉,往往一件衣服從大到小依次穿下來。

由於我最小,所以全穿他們的舊衣服



由於可換的少,一件衣服就翻來覆去地洗洗換換,縫縫補補,直到不能再穿了。

至於吃,只敢說每天肚子是飽的。


肉呢,一個月就兩三次,害得我每次吃肉時就好像一斤肉都不夠一樣。

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給我妹買嫁妝那次。

由於父母都不會騎車,他倆拉著板車,步行到縣城。

我一人騎著車去。

在縣城裡,他為了買到最便宜的,就上街跑下街,恨不得要把所有商場跑遍。



至於談價錢,往往為了一兩元錢,他要和商家談一個小時。

好不容易把東西買齊了,時間都下午兩點過了,餓得我幾乎是眼冒金星。

我原以為買了一千多元的東西,也買齊了,這下該大吃一頓,至少一大碗米粉要吃。


哪知父親卻說,我給你一元錢,你去買個餅子吃,我和你媽不吃,我們回家再吃。

我的天啦!已經都下午兩點了,還回家吃。

我看是回家吃晚飯還差不多。

我一氣之下,也充氣回家了。

這就是我的父親,一個忙碌了一輩子,節約了一輩子,到頭來沒享到福的人。(因為父親在九八年就去世了)

現在回想起來,就理解了,因為當時條件不好,他的能力有限,他已盡力了。

我的父親,現在條件好了,也願你在那邊過得好些,不要再那麼節約了。
















玉面書生Cbm


上大學時,我一舍友特節儉,家裡也特有錢,但是每次吃飯的時候他是太節儉了,他喜歡吃甏肉乾飯(濟寧名吃,大家可以嘗一嘗的,我最喜歡吃那甏肉,讓我一個從不吃肥肉的人,愛上了肥肉彪子~~撤得有點算了哈!)繼續說他,他吃甏肉乾飯,只要一根火腿腸,然後三碗米飯~令人髮指的是,三碗米飯吃完了,火腿腸還有三分之二~我也是醉了~然後找個打包袋打包帶回宿舍~最服他的是,那火腿腸還能吃兩頓飯(六碗米飯~)~~

最可恨的是就因為他的節儉,我們班學霸竟然喜歡上他了~說他會過日子,踏實~~

我窮的有時候都吃不上飯(錢都花在網絡遊戲裡了,大多數日子是以泡麵度日),也沒見有人喜歡我,說我踏實!


liang視界


提起我遇到過的最節儉的人能叫你笑掉大牙,常說:“笑一笑,十年少,"聽了這個故事準能叫你年輕十歲。

上了年歲的人都很省儉,說只有省儉才能過上好曰子,常說;“吃不窮,喝不窮,打算不到得受窮",節儉其實是個好習慣,有首詩是這樣說的。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是靠人們辛勤勞邡換來得,要勤儉節喲,不要浪費,但節儉也要有個度,太節儉別人也會笑話,

我鄰居就很省儉,節儉到什麼程度往下看。

他們家一年四季常喝玉米粥,

冬天喝稠的,夏天喝稀的,春天和秋天喝不稠不稀的。並且他們家吃了飯從不刷碗,而是把饅頭皮剝下把碗擦一遍,然後放在嘴裡吃了,如果擦不淨,再用舌頭舔一遍,而他吃的饅頭也是白麵和玉米麵合蒸的,

別人家吃麵條都得炒點好菜,而他們家的萊是白麵糊糊放點鹽。連一滴油也沒有,一般人根本吃不下。

她女兒比我大幾歲,有一次去他家串門,聞見一股味,我問啥味,她女兒說:"感冒了不想吃,炒了點乾糧,可是沒油,用醬油炒的,我揭開鍋一看,裡乎乎的,

根本無法下嚥,而人家卻吃得很香。

吃的省儉,那用的呢?往下看。

他們家的人洗頭不用洗髮膏,洗衣不用洗衣粉,而用草木灰泡的水,一個月洗一次頭,平時總是用刮孑刮刮,衣服領子總是油乎乎,讓人看了不舒服。

還有更奇葩的呢,

有一次在街裡玩,孩子拉了屎,沒帶手紙,人家就從兜裡拿出一塊布給了我,我說你鉿我布幹啥,他說:"擦皮股呀”,我說你們家孩子就用這個,
他說:"我們家大人小孩都用這個",衣服穿破了扔了怪可惜的,正好廢物利用,不省錢嗎?你見過這麼節儉的人嗎?而旦都是實事,我是編不出來的。


素芳141


我遇到的最節儉的人是我自己,2005年那時候我上初中住校,兩個星期放一次假,饅頭鹹菜腐乳一吃吃一個月,一個月50塊錢花不完,還能剩下。你能想象到嘛?

有的人天生就是節儉,可我那時候節儉是因為窮,一直到2012年上班工作,為了一塊錢不坐公交車,步行十里路,連跑帶走,後來我有了一輛自行車,幾乎所有的交通都是自行車了,別人上班坐公交車打的我卻騎著自行車,不管是酷暑嚴寒。大暴雨把車輪都末了,回到出租屋,全身溼透。我是一個90後的女孩子,能節儉到那樣子,你信嘛?我都佩服當時的我自己,為什麼那麼節儉,還不是因為窮。。。

節儉是好事,杜絕浪費,但是千萬不要像以前的我,對自己太殘忍了!


一個菇涼一家人


夫家的爺爺奶奶在前幾年已分別去世,他們是我見到的最節儉的人。

初見他們是二十幾早前我將結婚前。奶奶是一個特別和藹可親的人,爺爺是一個特別沉默寡言的人。


爺爺奶奶的家堆滿了兒女們搬家時淘汰的各種傢俱和物件。爺爺曾經是一個軍人,家裡東西雖然很多,但被他歸置的很整齊。

爺爺奶奶的節儉透露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比如他們的穿著,奶奶的衣裳彷彿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爺爺的中山裝一看都是有年頭了,還有他頭上的呢子帽,腳上的大頭皮鞋,手上提的黑色公文包,騎的二八永久自行車。他們喝水的搪瓷杯還印有毛主席的頭像,他們盛菜的缽子上還印有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字樣……這些衣服和日用品在他們的生前一直陪伴著他們,直到他們離世!

爺爺奶奶一生勤儉持家,從不亂花一分錢,奶奶一直保留自己縫製衣服鞋帽的習慣。他們生前勤儉節約,深居簡出,與世不爭,真正做到了不給兒女和組織添一丁點麻煩。

可能你不信,爺爺參加革命前,也是他們家鄉的大少爺一個,他的家鄉現在都還有他們家當年居住的“別墅豪宅”。爺爺當年因為外出求學有幸接觸到革命,從此開始了他一生都追隨黨和革命的生活。

爺爺奶奶雖然勤儉節約,但爺爺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他從不為自己私利佔公家便宜。早年時爺爺曾經是部隊的財務工作人員,既使在戰爭烽火年月,他也從未將部隊的一塊銀元佔為己有。革命勝利後,他曾在一家兵工廠從事財務科長工作,同時兼任勞資科長,可是當年具備招工條件的奶奶卻一生沒有工作,這也是奶奶對爺爺一生的怨念!奶奶臨終前,需要打人血蛋白來維持生命,爺爺擔心自己的小兒媳婦(是一個醫務工作人員)用自己的名給奶奶用免費的藥,每天自己親自到藥店買回送到醫院給奶奶注射。



奶奶去世後,爺爺一不麻煩兒女,二不請保姆照顧自己,三不進養老機構,他一直一個人獨自生活,直到生命最後時刻。

老年時的爺爺依然保持軍人本色,不在人群裡扎堆,每天堅持鍛鍊身體,讀書看報,聽新聞,關心國家大事。

勤儉節約的爺爺一生對生活無慾無求,除了購買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他生前幾乎脫離了人們的視線。


不給組織和兒女添麻煩,是勤儉節約的老革命爺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

願天國裡的爺爺奶奶歲月靜好!一切安好!!

我是凌晨新語,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