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歐盟“火車頭”的德國罕見混亂!默克爾走下權力之巔

2018,歐盟“火車頭”的德國罕見混亂!默克爾走下權力之巔

編者按:2018,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對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構成嚴重挑戰,地緣政治鬥爭依然緊張……中國網觀點中國推出“回望國際2018”系列評論,盤點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和各具特色的國際熱點人物,洞見這個世界波詭雲譎的2018。

李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

時光飛逝,又值歲末。在這個地緣爭鬥異常激烈、不確定性充斥世界的2018,歐盟“火車頭”德國同樣經歷著罕見的混亂:政治生態發生重大轉向,“積極外交政策”遭遇阻礙,經濟增長前景也不甚樂觀。作為歐盟最大經濟體的掌門人,默克爾地位迅速弱化,執政難度陡增,提前開啟了權力交接進程。

政治生態惡化

穩健本是德國最為外界稱道的特質,然而在民粹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下,德國政壇不可避免受到波及,2017年9月的聯邦議會大選標誌著德國政治生態脫離穩定軌道。在長達半年的組閣僵局中,各大黨為爭奪選民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大大削弱彼此間的互信。

先是聯盟黨與社民黨之間就是否聯合執政、如何分配內閣席位等問題激烈爭奪。由於默克爾對組閣有迫切需求,社民黨提高了要價,既執掌了外交、財政、內政三大實權部門,又貫徹了較多本黨主張,聯盟黨相對弱勢。

組閣成功後,聯盟黨內部又發生內訌,兩個緊密綁定的“姊妹黨”基民盟與基社盟就多大程度收緊難民政策發生激烈分歧,基社盟主席、聯邦內政部長澤霍費爾以退出執政聯盟相要挾,默克爾承受了極大壓力,外界也加大了對德國政府可能倒臺的擔憂。

“內鬥”削弱了主流大黨的聲望,在民粹政黨“德國選擇黨”不斷“挖牆腳”之下,社民黨支持率跌至18%,幾乎矮化為小黨,聯盟黨也僅有不到30%。在今年10月巴伐利亞州和黑森州的選舉中,基民盟和基社盟得票均下跌超過10個百分點,基社盟50餘年來首次失去在巴伐利亞單獨執政的資格。黑森州選舉後,默克爾宣佈為此擔責,不再競選黨主席,於是引發了人們對“默克爾時代即將落幕”的感慨。

12月7日的基民盟黨代會上,秘書長克蘭普-卡倫鮑爾在默克爾鼎力支持下當選新一任黨主席。有“小默克爾”之稱的新主席或能最大程度保留近十年來的政治遺產,這也許能為正在走下權力之巔的默克爾留下些許慰藉。

2018年,德國社會民意分裂進一步加劇,極右思想回潮受到高度關注。內政部長澤霍費爾“伊斯蘭不屬於德國”的言論因“違背開放包容價值觀”受到廣泛抨擊。8月底,開姆尼茨爆發反移民示威並演變為騷亂,傳言其中存在極右分子追打難民的暴力事件。對此,時任聯邦憲法保衛局局長馬森出面否認,又被認為是在“美化極右行徑”,遭到一片聲討,最終被解職,提前退休。由難民危機延伸而來的極右和反極右鬥爭在德國社會愈演愈烈,成為推動默克爾下臺的重要因素。

2018,歐盟“火車頭”的德國罕見混亂!默克爾走下權力之巔

外交困境凸顯

內政亂局大大制約了德國在國際事務上發聲發力的空間,本年度德國外交相對低調,剛剛實踐幾年的積極外交政策又遇阻礙。

最大難題在於應付美國政策的變化。特朗普自上臺以來就將矛頭指向德國,不滿德國對美過高的貿易順差,要求德國大幅增加軍費支出,又抨擊德國“將歐盟用作實現自身利益的工具”。今年歐美髮生貿易摩擦,美國擬對歐鋼鋁產品和汽車徵收高額關稅,這對依賴出口的德國衝擊更為嚴重。

默克爾本來是堅定的“大西洋主義者”,但面對一個變化中的美國,其立場也不得不重新調整。一方面強調“歐洲自強”“歐洲團結”,在自貿、多邊主義等原則立場上與美國針鋒相對;另一方面,也積極嘗試緩和與美關係,力促歐美開展貿易談判,迎合美國的要求,承諾增加軍費,承諾從美國進口更多能源。

德國既難以擺脫對跨大西洋關係的依賴,又無法容忍特朗普對德國和歐盟不斷的訛詐。如何處理對美關係,成為默克爾及其未來繼任者的重大挑戰。

德國一直是歐盟發展的“火車頭”,關乎一體化的重大問題,往往需要德國來最終拍板。因此,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當選後,提出了設立歐元債券、歐元區財長、“歐洲軍”等倡議,期待德國積極回應,重啟“法德軸心”。但默克爾或忙於應對內亂,根本無暇顧及歐洲事務;或需照顧本國民意,對容易引發德國民眾反感的倡議持保留意見,遠未達到馬克龍的期待。政治生態惡化已影響到默克爾領導歐盟的雄心與能力,“德法軸心”失靈,一體化前景更不樂觀。

2018,歐盟“火車頭”的德國罕見混亂!默克爾走下權力之巔

經濟增長放緩

由於歐美貿易談判尚未取得成果,美國擬對歐洲工業品加徵關稅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德國頭上,加之英國脫歐存在變數,德國經濟遭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前景不妙。今年下半年開始,德國政府及諸多經濟類專業智庫都下調了德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2.2%下調至1.8%左右。事實上,增長放緩的跡象在三季度已經開始顯現,GDP環比下降0.2%,為五年來首次。

除短期因素外,德國“未來產業”發展滯後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一大短板。其網絡基礎設施亟待完善,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科技明顯落後於中、美等國,這成為默克爾心頭一大痛點。她在今年5月訪華期間專門前往深圳,希望借鑑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經驗,加深兩國網絡科技合作。

經濟是德國對外發揮影響力的根基,如若經濟形勢持續走低,對於已經陷入執政低谷的默克爾而言,無疑將雪上加霜,勢必進一步加速“默克爾時代”的落幕。(責任編輯: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