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 專家提醒:一旦發生房顫 要當心中風!

千龍網北京11月1日訊(記者 鳳凰) 10月29日,是第十三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戰勝卒中,再立人生”。10月30日,在由強生醫療主辦的“關注房顫,預防卒中”房顫患者教育活動上,中日友好醫院心臟科和神經內科的專家共同指出,房顫是卒中非常重要的病因之一,房顫引起的卒中症狀多,梗塞面積大,風險更高,患者應重視房顫的預防和治療,從而降低卒中的發生率。

卒中俗稱“中風”,是一個具有高發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四高”疾病。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房顫患病人數已超1000萬,卒中患者1400萬,每年用於治療房顫的花費達 300 億元人民幣,其中用於治療房顫導致腦卒中的費用達 49 億元,給患者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加強房顫患者對自身病情的關注和認知尤為重要,等到病人發生卒中才意識到房顫的危害,往往已對患者造成嚴重傷害。如果由房顫導致卒中的患者沒得到根治,其再次卒中發生率將顯著提升,這就導致患者的生存質量不斷降低”,中日友好醫院心臟科鄭金剛主任強調,“目前,公眾對房顫疾病認識嚴重不足,患者知曉率僅為40%,25.9%的中國房顫病人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相比普通人,房顫患者罹患卒中的風險,心力衰竭、心率衰竭、痴呆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對於房顫類卒中,應做到早期篩查、早期識別、早期預防。”

神經內科劉尊敬教授指出,“卒中是房顫最嚴重的併發症,房顫是卒中強烈的獨立危險因素,房顫患者卒中發生風險隨年齡增長驟增。對於卒中的管理強調多學科管理,強調心腦血管病應同防同治,從預防到救治到規範治療,要長期預防,防治卒中的發生。”

“在房顫治療技術方面,目前主要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對於有反覆發作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以及有心衰的持續性房顫患者來說,藥物治療具有效果不明顯、副作用大、不能根除房顫等弊端。非藥物治療方面,我們通常使用導管射頻消融治療,這是一種微創手術,即通過在心房內插入導管,再釋放電射頻能量將病灶消滅的方式治療房顫,成功率高、安全性高,被作為房顫首選治療方式”,心臟科周益鋒教授介紹到,“目前的射頻消融技術十分成熟,可以降低房顫導致的卒中,使更多患者獲益。”

在本次患教活動中,專家們分別從發病原理、治療手段、預防意識三個維度分析和探討房顫和卒中的關係,向到場的公眾推廣房顫疾病知識,幫助公眾增強對房顫預防意識,從而減少房顫及併發症的發生率,減輕由此導致的疾病負擔。

世界卒中日 专家提醒:一旦发生房颤 要当心中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