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編譯/JJW

原文/edgdylabs.com/china-artificial-moon-2020

本文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由貓眼科技發佈

人造月亮的構想最早源於一位法國藝術家的想法:“在地球上空掛一圈鏡子做成的項鍊,讓它們一年四季把陽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 如今的光汙染越來越嚴重,在大城市中,我們已經很難體會到“舉頭望明月”的情調了。不過到了2020年,這個想法或許能夠實現。這是一個由我國的科學家發明的裝置,並且由一個“霧濛濛”的小資城市獨享——成都!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成都航天科技微電子系統研究院(以下簡稱ASTMSRI)前不久宣佈計劃在2020年發射“人造月球”!在成都舉行的創新創業大會上,ASTMSRI主席武春風表示,這顆衛星將從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他們的目標是讓照明衛星取代成都所有的路燈。

這顆“人造月球”發射成功的話,能夠在夜間照亮成都市10到80公里的區域。據武春風說,這顆衛星的亮度將是月光亮度的8倍,不過,它只被用於夜間作為月光的補充,並不可能取代月亮。

Mr.Cat:因此......2020年的成都又添一新旅遊景觀,棒呆!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研究人員是希望利用人造衛星取代傳統能源,減少能源消耗。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該項目能在投入使用後5年內貢獻約200億元的產值。

真的靠譜嗎?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航空系統工程學者馬特奧·切里奧蒂(Matteo Ceriotti)表示,從理論上講,“人造月亮”項目是可行的。我們知道人造衛星是隨著軌道運轉的,而這個項目要求“月亮”永遠漂浮在成都上空,這就需要衛星的反射鏡被安置到距離約35786km的地球靜止軌道(也稱克拉克軌道)。這樣的距離之下,需要衛星的指向十分精確,一旦偏離,“人造月球”的光就會跑別的城市去了。

Mr.Cat:其他城市對此表示不介意...

不過,成都的“人造月球”使用的是另一個方法,即發射三顆人造衛星至近地軌道(2000公里以下的近圓形軌道),它們在環繞地球的過程中交替工作,以實現對成都的照明。距離不夠,數量來湊,

這種方法相對比較節約成本。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會有什麼影響麼?

儘管“人工月球”計劃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對這個項目,人們難免會產生一些疑問!人造光會不會干擾天文觀測?會不會對生物作息產生負面作用?這個地區的生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對此,哈爾濱工業大學光學研究所所長康為民解釋,“人造月球”發出的光只會讓夜晚變得明亮,但不足以對生物系統造成傷害。

譯者 JJW 認為個事兒長期來看不好說,就像轉基因食品一時間也不知道它到底對人體會不會產生影響。

武春風沒有提供關於該項目的更多細節,比如相關技術或投入成本等。不過,他承認了該項目技術研究已經進行了多年。目前,還不知道是誰資助了這項計劃。有報道稱,成都航天科技微電子系統研究院目前是中國航天項目的主要承包商,該機構絕對是業界大佬了。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戰鬥民族也幹過這事兒!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科學家第一次嘗試將一顆發光衛星送入軌道了。俄羅斯也開展過一個名為“太空鏡”(Space Mirror)的計劃,於1992年和1999年分別研發了“旗幟”(Znamya)和“旗幟2.5”(Znamya 2.5)兩顆反光衛星,試圖通過反射太陽光將太陽能發射到地球,但兩次均失敗了,本來還有第三個“大兄弟”等著上天,但在“旗幟2.5”失敗後被廢棄。直到去年,俄羅斯天文學家團隊再次向太空發射了他們聲稱“將成為月球之後夜空中最亮的物體”,然而衛星的太陽能反射器沒有成功展開,該項目又一次宣告失敗。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可見,這個項目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Mr.Cat:戰鬥民族從來就不是一個做精細活兒出身民族。

說實話,這個項目肯定會耗費許多的人力和資金,尚且不知道能否成功地情況下,發射這樣一個衛星會不會給這個城市帶來更多的效益,或者這只是個噱頭而已?

不過,這肯定能夠推動成都的旅遊業發展,可能這也是該機構的本意吧。等它上天后,或許貓哥可以帶著你們走一趟成都,看看那裡的“四個月亮”。

結尾彩蛋

如真像開頭的那位法國藝術家所說,

在地球軌道上放一面巨大的鏡子,你會看到什麼奇景呢?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人造月亮计划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往期文章

2018.10.23 -

震撼視覺的燈光數字藝術!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人造月亮計劃2020年上天,就在成都的上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