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公交車

瘋狂的公交車

瘋狂的公交車

重慶萬州22路公交車墜江事件竟緣起於司機與乘客互毆。看到官方發佈的這個調查結果,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第一反應是無語。

更叫人無語的是,這場致命的互毆,起於一件再小不過的小事:乘客劉某坐過站了,硬要下車,而司機拒絕了,因為沿途沒有車站。劉某不依不饒,言語攻擊還不夠,最後竟然抄起手機,衝著司機的腦袋就打過去。雙方爭執的過程中,行駛在長江二橋上的公交車失控,急轉的方向盤把車帶出中心實線,撞過對向行駛的小轎車,衝上路沿、撞壞護欄,車上十五個人,跟著這輛瘋狂的公交車,一起墜入了冰冷的江水,無人生還。真相揭開之後,悲劇頓時疊加上了荒誕,除了叫人悲慟遺憾,還叫人唏噓錯愕。

見識了這麼個胡攪蠻纏的乘客,恐怕很多人會想起唐國強老師那句魔性的臺詞,“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那個乘客胡攪蠻纏的舉動,的確雲集了眾多令人厭惡的特質,自私、偏激、衝動,做事完全不顧後果,一個十足的“二貨”。

但更讓我覺得匪夷所思的還是那個司機,他可是身體力行地配合著乘客“犯二”的表演:乘客指責他,他轉過頭“回敬”好幾次,路也不看了,解釋著解釋著,就變成了回罵;乘客突然襲擊過來,他也不示弱,一隻手放開方向盤就還擊過去。

我知道這位司機師傅有二十多年駕齡,是如假包換的老司機,沒點技術自信,怕也不敢這麼上演速度與激情。可饒是老司機,也不帶這麼操作的。一車人的安危可都在您手上呢!基本的操作規範和職業操守,都被鬥氣的心給吞了。

關於“遇到二貨怎麼辦”這個問題,團結湖參考(微信ID:Talkpark)三年前的一篇文章裡,給出了一個看似很慫的意見,

“首先要忍”,不鬥氣、不較勁

。當然了,那篇文章針對的是劣跡斑斑的違章司機,跟我們現在說的不是一回事。比起胡亂開車,在公交車上打罵司機的危險指數恐怕更高,可正因為如此,才更要記住“不鬥氣、不較勁”的忠告。我相信,萬州22路公交車那個司機不是逞勇鬥狠,畢竟,事後他的同事說他為人和善、“每天笑眯眯的”。他不在蠻橫的劉某面前示弱,或許多少是出於樸素的正義感。可是,在明顯情緒不穩定的鬧事乘客面前,控制事態才是當務之急,激怒對方,只會把所有人都推向更危險的深淵。一個老司機的基本修養,本該在這兒才對。

每每思考新聞事件,我習慣隨手寫下關鍵詞。日子長了,我發現筆記本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一是邊界感,二是職業感。這兩個抽象的詞語,對萬州公交事故有具體的解釋力。很多人扼腕,如果有乘客上前勸阻這場爭執,或許大家都能得救。可司機始終是車廂內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緊急情況下,他的職業素養,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關於“遇到二貨怎麼辦”,海南瓊中的大巴司機黃師傅,用實操給了個答案。今年三月,黃師傅駕車行駛過程中,一個愣頭小夥子先是搶拉檔把,後又搶奪方向盤。兩個危急時刻,黃師傅都做了一件事,及時靠邊停車,然後再試圖穩住對方。老司機的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非要挑刺的話,第一次停車之後,黃師傅自以為安撫好了小夥子,便沒有報警、繼續駕駛,沒想到第二次襲擊發生了。

重大事故常常像個挖掘機,把一連串類似的大小事故和隱患都挖掘出來。乘客騷擾、甚至搶奪方向盤引發的事故,能夠搜出一個長長的列表來,這次出事的萬州22路公交,在2015年就曾經連續發生過兩起類似事故。仿若同款的事故,現身說法地給“海恩法則”做註腳: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二貨”不常有,但每一出現,殺傷力驚人。雖說不是每個司機都會和乘客互毆,但黃師傅一般技術高超、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也是難得。可如果教科書級別的應急操作,真的能變成“教科書”,司機們能夠有一份更細緻的應急指南,會不會至少能讓情況變得好一點?很多時候,最管用的還是規範與專業。

最後,忍不住為“冷漠的圍觀者”說句話。有人說,22路車上,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其他乘客對眼前的互毆無動於衷,讓人怒其不爭,就差去問魯迅先生怎麼看了。這種指責太過苛刻,對受害者很不公平。很多人不是沒有同理心,捫心自問也承認,如果換做是自己,多半也會一聲不吭,看著他們拉扯,心裡揣著一點不會真出事的僥倖。只是還有個問題,即便真鼓起了勇氣,我們真的知道該怎麼做嗎?怎麼才能穩定對方失控的情緒?如何才能有效制服對方、同時儘可能避免自己受傷?很多時候,冷漠未必是冷漠,而是不知所措。

幾個月前,一輛衡陽開往長沙的長途大巴上,一名乘客伸手搶奪司機的方向盤,把一車人推向險境。這時另一名乘客殺出,飛起一腳猛踹,制服鬧事者。萬州事故調查結果公佈後,這個舊視頻惹來八方點贊。相比22路公交車裡那些被網友們勾勒出的“冷漠圍觀者”群像,這位乘客很有殺伐果斷的熱血,仗義出手,讓全車人脫險。這是個完美的英雄故事,可如果公共突發事件的應對方案裡只有個人英雄主義,那可遠遠不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