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制度型開放” 中國擴大開放進入新階段

(經濟觀察)首提“制度型開放” 中國擴大開放進入新階段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李曉喻)定調明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1日閉幕。會議首次明確要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北京智囊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這是中國對外開放邁出的重大一步。

會議提出,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鋼表示,“新形勢”有內外兩層含義。一方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商品、資本等要素已基本實現自由流動;另一方面,當前國際經貿規則面臨大調整、大重塑,主要經濟體經貿摩擦加劇,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兩方面形勢的變化,都要求中國進一步提升開放層次,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葉輔靖也稱,過去40年間中國擴大開放著力點主要是通過關稅減讓和各種優惠措施,促進商品和資本自由流動,更好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但當前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促數量型開放向質量型開放升級勢在必行。

李鋼稱,所謂制度型開放,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著眼於規制層面,促進國內規制與國際通行規制接軌,體現監管一致性。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向制度型開放轉變,意味著中國已經觸及了開放中的深水區,表明中國擴大開放將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李鋼說。

在葉輔靖看來,推動這一轉型既是中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客觀要求,也是重視合作伙伴利益訴求的具體體現,有利於增強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也表示,這凸顯了中國沿市場化方向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是給全世界一顆“定心丸”。

李鋼稱,下一步中國料將加快清理現有法規、規章中與國際通行規則中不相符合的部分。

葉輔靖表示,要實現制度型開放,中國將對標國際先進標準,在許可、產業政策、競爭政策、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營商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從國際層面上看,更主動參與全球經貿規則制定和全球治理體系建設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目前,各主要經濟體正在圍繞WTO改革展開激烈交鋒。葉輔靖認為,今後中國料將以WTO改革為契機,推動形成真正現代化的多邊規則體系。(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