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牵手多家车企,“香饽饽”也有自己的忧虑

继与上汽、广汽等车企建立合资公司后,12月20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德时代)又与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吉润)签署合资经营合同,拟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

此前,宁德时代还与宝马、戴姆勒等跨国企业合作。一时间,宁德时代成为了众多车企眼中的“香饽饽”。

不过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公开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向好发展,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形势并不乐观。随着海内外企业纷纷加大电池领域投入,全球化竞争加剧,出局者将越来越多。

车企拥抱宁德时代

新京报记者发现,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或选择与宁德时代合资,或选择与宁德时代进行合作。

12月14日,广汽集团董事会表决通过,同意全资子公司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新能源)与宁德时代合资设立广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暂定名),为动力电池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提供相关售后和技术咨询服务。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31亿元,注册资本1亿元。

就在宣布成立广汽时代后不久,宁德时代又与吉利汽车控股的浙江吉润签署合资经营合同,拟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研发、制造及销售。该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宁德时代出资5.1亿元,占比51%,浙江吉润出资4.9亿元,占比49%。

最早开启宁德时代合资时代的要数上汽集团,一下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分别为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与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其中,时代上汽注册资本为20亿元。上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汽管理)拟持股49%,宁德时代拟持股51%,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而上汽时代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中上汽管理拟持股51%,宁德时代拟持股49%,主要从事动力电池模块和系统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除了设立合资公司外,宁德时代还在今年3月、5月和7月,分别与大众、戴姆勒、华晨宝马合作,成为跨国企业的电池供应商。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眼下宁德时代很是“抢手”。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动力电池投入高又存在技术壁垒。不如选择与电池企业合资,既可保证品质,也可以降低成本。

未见远虑却有近忧

综合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来看,今年8-11月,宁德时代分别以1.47GWh、2.45GWh、2.49GWh和3.60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一直位列第一。

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公开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向好发展,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形势并不乐观。

在今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岛)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锂电“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于清教曾公开表示,“随着补贴新政的实施,新能源行业进入后补贴时代,我国新能源电池行业也面临着价格战激烈、产能结构性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动力电池回收滞后等问题。此外,随着跨国企业纷纷加大在华投入。诸多危机与压力,全产业深度洗牌已开启,出局者将越来越多。”

有数据显示,2016年,曾有接近200家企业进入工信部公告。2017年只剩下不到100家。有专家曾预测,到2020年,能进入工信部公告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可能只有二、三十家。

与此同时,海内外的竞争对手也正在加速布局。今年3月31日,比亚迪锂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沈晞曾表示,比亚迪正在做动力电池的业务剥离工作,预计2018年底或2019年初会拆分完毕。2022-2023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公司会独立上市。同时,比亚迪已确定对其他车企开放电池供应。

另外,从今年4月开始,包括三星、LG、SKI在内的韩系电池公司纷纷启动在中国的新一轮投资。目前,日本松下、韩国LG化学、三星SDI动力电池在国际市场的市占率高达76%。

更重要的是,国内目前仍然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进行补贴,而日韩电池厂商并没有进入补贴目录。如果未来外资电池厂商进入中国市场,限制得以放开,在全球化竞争的阶段,宁德时代还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记者 孙晓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