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的“被動房”實驗:在河北高碑店打造世界最大體量的被動房社區

龍湖的“被動房”實驗:在河北高碑店打造世界最大體量的被動房社區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曹煦|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42期)

隨著綠色節能建築成為業內公認的行業發展趨勢,房地產行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

“被動房”,是不少龍頭房企給出的答案之一。

作為國內較早佈局“被動房”的房企,龍湖集團在2017年年報中便已公告,在河北高碑店開展百萬平方米的被動房項目,建設世界最大體量的被動房社區。目前,龍湖集團與奧潤順達集團合作開發的高碑店·列車新城項目,入選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近零能耗建築技術體系及關鍵技術開發”簽約示範項目。該項目還在今年3月舉行的第22屆世界被動房大會上,獲得了PHI(德國被動房研究院)區域認證。

什麼是“被動房”?“被動房”在綠色節能方面有何優勢?它會影響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格局嗎?

龍湖的“被動房”實驗:在河北高碑店打造世界最大體量的被動房社區


龍湖的“被動房”實驗:在河北高碑店打造世界最大體量的被動房社區

列車新城項目實景

不用暖氣和空調,比傳統建築節能92%

冬天不用開暖氣,夏天不用開空調,溫度常年保持在20℃~26℃,相對溼度保持40%~60%,並自動過濾PM10、PM2.5顆粒物,即便是霧霾天室內空氣質量也能保持良好……在高碑店·列車新城的龍湖超低能耗建築主題館裡,集中展示了應用在該項目中的先進綠色節能建築技術。館內互動式的裝置,實時顯示著溫度、空氣質量、能耗等參數,讓參觀者可以直觀地體驗“被動房”。

所謂“被動房”,也稱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是一種全新的節能建築,僅依靠建築本身的構造設計,就能達到舒適的室內溫溼度,不需要“主動”提供能源,安裝空氣調節設備。

“被動房”概念起源於德國。1991年,德國被動房研究院(PHI)院長費斯特教授在德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被動房大樓。該建築為聯排式房屋,共有4戶,集節能、舒適、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於一體,至今仍運行良好。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被動房技術也經歷了迭代與更新,更加成熟。龍湖集團副總裁宋海林表示,“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房地產行業亟須以創造性思維走進新時代,走環保、節能的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必然。此外,在產業結構轉型中,被動房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它契合了這個時代需求的變遷。”

在宋海林看來,龍湖將被動房建設視作未來堅定的發展戰略。“我們大概準備了兩年的時間做被動房,前期進行過大量鋪墊和準備。我們堅信,在房地產業的未來發展中,被動房或被動式建築技術會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與傳統建築相比,被動式建築做出的改變是多方面的。龍湖集團項目總經理王長明介紹說,在傳統建築中,受牆體、門窗等隔熱保溫性能不佳、氣密性不佳,以及建築冷熱橋效應等影響,室內溫度受氣溫影響很大,特別在冬夏兩季,必須藉助空調來調節室溫。此舉不僅增加能耗,還可能會影響健康。而被動房重點在保溫效果、氣密性、冷熱橋三方面攻關——建築外立面的厚度從普通住宅的70~80毫米增至150~250毫米,並採用石墨聚苯板等特定材料;窗戶採用三層雙中空玻璃,窗內外設置隔汽膜和透氣膜保證氣密性;使用隔熱性的材料來切斷冷熱橋效應,防止室內冷、熱能量的流失。此外,被動房還裝有帶熱回收的全置換新風系統,可有效過濾空氣中的溼氣、粉塵、PM2.5等汙染物。

被動式建築不僅居住舒適,還大量節能。以龍湖超低能耗建築主題館為例,這棟建築比傳統建築要節能92%。

“超低能耗建築領域奧林匹克”落地高碑店

相較於歐洲國家幾十年的建築節能經驗,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自2013年開始探索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以來,中國先後與德國、美國等國家合作,在秦皇島、北京、哈爾濱、青島、珠海等地建設被動房項目。

住建部印發的《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築示範項目1000萬平方米以上。

各地都在發展綠色節能建築方面做出相應部署。以河北省為例,截至2017年底,河北省已有10個市開展“被動房”建設,累計竣工面積15.13萬平方米、在建面積35萬多平方米。

“從企業角度來看,建設被動房當前還有兩個難點:一是產業鏈還有待完善,有些材料目前還依賴進口;二是從供應材料到施工操作再到驗收環節,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和標準。” 龍湖集團項目總經理王長明認為,被動房實際上是一套完整的體系,通過高質量的建造才能實現,而不是把各項技術簡單地組合在一起。

在具體操作環節,在中國建設被動房,還要根據國內氣候的複雜性、建築特點及居住習慣去磨合和調整。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宋曄皓介紹,在被動房發展最為成熟的德國,住宅主要以單體低層建築為主,而國內住宅則以多層或高層為主;德國氣候較為單一穩定,冬夏溫差不大,而中國地域廣闊,跨越了不同的氣候帶,各個地區的溫度、溼度、空氣質量指數差別懸殊。“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被動房要在中國大規模推廣,還需要因地制宜和細緻的建築設計。”

在此背景下,龍湖聯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和奧潤順達集團成立了“近零能耗四方聯合研究中心”,對超低能耗建築進行本土化的創新。

龍湖位於高碑店的這座超低能耗建築主題館,從基礎開工,到最後拿到PHI認證,再到正式開放,共經歷了短短116天。通過實時的數據、互動性強的高科技顯示屏、實際的部品部件等,全方位展示了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

“我們要做效益與環境並重的建築。既能夠做到節能綠色,又能很好地適應氣候,關照居住的舒適性。”宋曄皓認為,對於建築來說,硬性的技術指標重要,軟性的人文色彩同樣很重要。不能為了追求絕對的被動房,而放棄了建築的美感和居住的舒適性。

值得一提的是,剛剛興起的中國被動房,已經走上世界舞臺。第二十三屆世界被動房大會將於明年在河北高碑店舉辦,承辦方為龍湖集團、奧潤順達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這將是有“超低能耗建築領域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被動房大會首次走進亞洲。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