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誤解最大的一個歷史人物是誰?為什麼?

新片情報局


我想每個人都會遇到對歷史人物的誤解問題,因為誰都無法接近歷史真實。於我而言,曹操曾經被長時間的誤判過。

小時候,沒有系統瞭解歷史的可能。我對曹操最初的認識來源於課餘飯後在廣播中聽到的評書《三國演義》。那時候年紀還小,常常用“好人”“壞人”等樸素的標準來判斷歷史人物。我總覺得曹操不地道、不仗義,幹什麼事情奸詐心狠,玩的花招,光想著自己合適;覺得他“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做法特壞,不像一個男人。

但是,這種認識很快就被顛覆了。

上中學時,我的語文老師是一個文學青年,他講曹操的詩歌《龜雖壽》,並要求我們背誦這首詩歌。說心裡話,老師用地道的秦腔朗讀這首詩歌時,我就被那種鏗鏘有力的節奏摺服了。“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當然,老師不厭其煩地給我們傳遞講解這首詩裡包含的人生哲理,讓我們學了曹操的追求。而我倒是對詩裡面的“神龜”“螣蛇”氣象很感興趣,覺得人得服地理。

後來,我就把曹操的詩歌找來仔細地讀了。我發現詩歌中的曹操和評書裡的曹操簡直就不是一個人。在詩歌中,曹操是一個很講規矩的人物,他把握自然人生的立場和高度那簡直是別人很難比的。他在《觀滄海》中說出了大實話,“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種理解生命的態度不但把同時代的孫權、劉備甩開了八條街,就是建立大秦帝國的秦始皇也望塵莫及。

後來,仔細研讀三國的歷史,發現曹操是一個能力不凡的人物,他任人唯賢、發展生產、健全法制、唯實創新,正像毛主席所說的,把曹操看做壞人是錯誤的。

當然,曹操畢竟生活在那樣一個時代,他有自身的短板,但總不是小說中說的那麼壞。


文蹤旅跡


葛大小姐回答這個問題

今天說的這個歷史人物,不但我對他有誤解,相信很多人對他都有誤解。

如果我說出這個人的名字,然後問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然後再問他在其他領域還有什麼驕人的成就,恐怕很多人都說不出來,下面,我就說出這個人。

他就是張衡

張衡

地動儀

你的腦海裡是不是立即閃現出地動儀這個發明。

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慣性思維,因為我們受學校課本的影響比較深,導致腦袋裡形成思維慣式,把張衡和地動儀劃等號,其實,現實中張衡的成就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請跟著葛大小姐探索一下一個不一樣的張衡!

張衡,河南南陽人,在中國歷史上,張衡是和托勒密齊名的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主要成就是製作了用水力推動的渾天儀、發明能夠探測震源方向的地動儀和指南車、發現月蝕的原因、繪製記錄了2500顆星體的星圖、計算圓周率精確至小數點後一位,解釋和確立渾天說的宇宙論等。他還別出心裁的製作出了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自動日曆——瑞輪莢,靠流水作用,循環翻頁。

這是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國人的科研成果。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認為張衡絕對是一個專利多多的理工科學霸。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一首美的一塌糊塗的詩,追根溯源,發現作者竟然是張衡。

名列漢賦四大家之一

張衡的《四愁詩》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贈我琴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

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

我所思兮在漢陽。

欲往從之隴阪長,側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

路遠莫致倚踟躕,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

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這是張衡三首傳世詩作之一,是七言詩歌的首創,這首詩分為四章,分別列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一個遠處地名,表達詩人四處尋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悵憂傷心情,不但內容使人動容,句式也引人注目,是中國古詩中產生年代較早的一首七言詩,對中華文化有巨大貢獻。

張衡“通《五經》,貫六藝”,他才華橫溢,知識淵博,詩文俱佳,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32篇,與司法相如、楊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文學代表作有《二京賦》、《歸田賦》,尤其是《二京賦》達到了漢代大賦長篇鉅製的極致。

張衡官至尚書

張衡不僅會做人、做學問、搞科研,還會做官,是中華文化史上少見的一位全才。

張衡小時候家境貧寒,但是卻非常喜歡讀書,16歲就遊學三輔,才華出眾,但是卻做人從容淡靜,不結交俗人,年輕時被推舉為孝廉,但是他沒有接受,公府幾次徵召也沒有去,直到公元100年,應南陽太守之請,才擔任主簙,掌管文書,八年後,隨著太守調任京師,他就辭官回家。

後來,早就聽說過張衡的漢安帝把他招進京城,拜為郎中,後升至太史令,在此職任14年之久。張衡不慕權貴,不求升遷,醉心於天文學、數學等研究,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都在這一段時間完成,後來升任侍中,接著又外調河間府任國相,他嚴格執法,注重清廉,任職三年後本打算辭職歸家的張衡,又被朝廷拜為尚書。公元129年,張衡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張衡一方面醉心學術研究,獲得了彪炳千秋的豐碩成果,另一方面他也常常上書針砭時弊,痛斥政治黑暗。他的文學作品氣勢宏大、境界非凡,對於做官,他則多次表達了歸隱田園的願望。

為了紀念張衡,1970年,國際天文學界用張衡名字為月球背後一座環形山命名;1971年,以他來命名小行星1802;中國天文學會設立“張衡特殊貢獻獎”;2003年,小行星9092以張衡故鄉南陽命名;一種銅鋅合金的天然礦物命名為張衡礦。

張衡抬頭仰望星空,將目光投向遼闊的蒼穹,而有些人,仍在低頭走路,所謂科學,對他們而言只不過是營生而已。

歡迎關注、轉發、討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看有趣歷史!


葛大小姐


果斷是李鴻章。

都說,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確實如此,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李鴻章是最具有爭議性的一個人物。不過,在我們小的時候,總是單純的認為李鴻章就是一個賣國賊,簽下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直到長大後,能夠更加理性與客觀的看待事物,這才明白,這麼多年了,我們都誤會他了。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

他為晚清王朝操練淮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平定捻軍、參與洋務運動 積極倡建近代海軍、建立北洋水師,創辦了許多新式學堂。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是在為晚清政府奔波勞累。



在我們看來,他是在為晚清政府服務,我並不是為中國人民服務。可是,在那個時候,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幾百年來,中國在清王朝的統治之下也頗為安寧。而到了晚清,這些讀聖賢書的士大夫們這種思想就更加濃厚。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戰敗。清政府派出戶部侍郎張蔭桓、湖南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並聘美國國務卿科士達為顧問,赴日求和。而日本方面就不答應了,指名要恭親王或李鴻章充當全權代表。這才有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的故事。

有件事必須瞭解,李鴻章是反對割地的

在1895年2月22日的朝會中,光緒帝讓李鴻章與眾臣議論媾和之事,李鴻章堅決反對割地。李鴻章聲稱:“割地則不行,議不成則歸耳!”其後李鴻章又拜會各國公使,乞求干涉,但均無結果。李鴻章見割地已成定局,便於3月2日就割地一事上奏皇帝,要求“面諭訓誨”,非要從光緒帝口中得到明確的割地的授權不可。光緒帝無奈,只好表示可以授予李鴻章“以商讓土地之權”。



在這裡我想提一件事情,在簽訂《馬關條約》之時,日本一開始其實是要賠款3億兩白銀的,但最後卻只要了2億兩白銀。我們不可能相信日本有這麼的仁慈為中國省下這麼多的賠款,弱國無外交,歸根到底,這便是李鴻章用自己的命省回來的。

當時李鴻章看到這麼多的賠款,就拒不簽字,甚至說:大不了,繼續打,日本絕吃不了中國,拖都要拖死日本。

而在此後,李鴻章在日本遭到了刺殺,很明顯,這就是日本人乾的,導致李鴻章中了子彈。

中國的簽約代表,在日本境內遭到刺殺,這對日本來說也是說不過去的。就連伊藤博文都不好意思了,就問李鴻章怎麼處理這件事情。李鴻章就說,能夠少付點賠款就行了,就這樣為中國省下了一大筆的賠款。而在簽完條約之後,李鴻章回到北京,一病不起。

還有一件事,在籤條約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條喪國辱權的條約。他對慶親王說的一樣:“人這一生最難寫的莫過於自己的名字。王爺還年輕,這種要背千古罵名的事還是由我這老朽擔當了吧。” 。這個條約的簽訂已經成為了既定事實,區別只在寫誰的名字罷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其他的人都是怎樣評價他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

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最後以李鴻章臨終前作的詩結束。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亂,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


妙齡老翁


我認為誤解最大的是隋煬帝楊廣。以前以為隋朝滅真是皇帝如何荒淫無度。其實一個國家的滅亡在於他從下到上的管理,對國家正確的撐控。多數是用人不當,下面的不作為與亂作為行成的。與:皇帝的私生活並沒關係。比隋煬帝荒淫無度的多了的不可甚數。

隋煬帝興科舉,建運河,讓人民受益。有人說隋煬帝建運河勞命傷財,人民才造反。這句話是錯誤的,一,修運河時沒亂,河修好了卻亂了,與秦修長成一樣,修長城沒亂,長城修好了亂了。二,造反的人,並不是修運河的民工而是綠林豪強,下層官吏。吃飽喝足了形成的,能量無處釋放形成的。隋的滅亡非常慌唐。也許隋這個字,就有一種短暫過度之意吧。

二個,趙構並非肚量小的昏君。在很事物處理上非常恰當。以代價保住更多人。殺岳飛滅丁,韓世忠一幫武將的其它想法,並保住了他們,也讓人民免於戰火。在生之年將位置傳給別人。也是在向人表明自己並非象別人想象的那樣,能將皇位傳給隔房兄弟,還怕自傳給自己的親兄弟。

趙構,秦檜等智商之高,非常規所能理解。岳飛一價武夫按常規去作,武人為大君,自尋死路。

南宋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高智商進化時代。


中上行


袁世凱。北洋集團在課本里就是個超級賣國集團,但事實上北洋集團對抗了整個西方社會幾十年沒丟一寸土地。二十一條?仔細研究一下籤了之後發生什麼事情,你會發現北洋的忽悠功力有多深。。。合同簽了,但北洋根本不執行,主要是袁大頭說了,合約簽了就行了,簽了就行。因為北洋的不配合,對方並沒有得到什麼實際利益,但換來了幾十年緩衝時間窗


就是突然想改個名字


大概就是日本了。以前以為日本好厲害,八年抗戰小小的日本竟然只派了幾支部隊就敢進攻幾億人的中國。同時還對東南亞,蘇聯,美國,英哥,印度,澳大利亞等二十幾個國家開戰,中國僅僅是其一個戰場!

直到看了抗日神劇後才知道,原來日本人這麼好大,手撕鬼子都可以。厲害厲害👍。讓我去我估計也可以用手榴彈幹掉日本人的飛機。我最少也可以800公里外一槍幹掉日本天皇。


中國人文歷史


我個人認為誤解最大,也最需要平反昭雪的是《水滸傳》中的武大郎與潘金蓮,而且還有最離譜的《金瓶梅》中潘金蓮的人設。在這兩本書中,武大郎就是一個賣燒餅的矮窮矬,為人懦弱窩囊,而潘金蓮也是美貌動人,卻淫蕩惡毒。

潘金蓮

在這兩本書中潘金蓮因家境貧寒而被賣入豪門,後轉到地主張大戶家中,因為太過漂亮,夫人不能容忍,就將其下嫁於又矮又醜的武大郎,後來因為王婆搭線,和帥氣富有的西門慶偷情,給武大郎帶上綠帽子,並且最後武大郎也被殺害。而在《金瓶梅》中,潘金蓮更是被描述成淫蕩惡毒的女子,為了爭寵不惜一切。

然而歷史上的潘金蓮真的是這樣的嗎?

據考證:潘金蓮並不是出身貧寒,而恰恰相反,她是一名千金小姐,是貝州潘知州的女兒,可以說是知書達理,三從四德的大家閨秀。


武值

他真的是賣燒餅的矮窮矬?當然不是,武值雖然家境貧苦,但為人努力上進,可以說是文韜武略,天資過人,後來考中進士,當任縣令。在任期間,清正廉明,興利除弊,深受當地百姓熱愛。

那麼為何會有現在這個故事呢?

據說是一名武值的故人(曾經資助過武值),來投奔武值,想讓武值給他謀個一官半職的,但是武值不是這樣的人,以權謀私他是不會做了,所以就好吃好喝供著,絲毫不提做官的事情。那故人待了很久,就很生氣,認為武值是忘恩負義的人,於是就回家,在回家路上,寫了很多汙衊武值的故事,並四處流傳,導致武值名聲盡毀。後來故人到家,發現武值為他建好房屋,置好田地,就非常後悔,可以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這些故事一傳再傳,有些人在借題發揮了一下,這故事就越來越離譜了。


西門慶是否真的存在?

歷史上的西門慶可不是高富帥,他是個混混,因為犯事,被武值懲罰,於是懷恨在心,就將這些故事添油加醋!

不管如何,蒙冤的還是武值與潘金蓮,施耐庵的後人對此也很內疚,竭力改變這一切,並屢次向武潘道歉,還在武值畫像上配詩:

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尊重歷史,方能以史為鑑,我是歷史微旅者,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學習進步!


歷史微旅者


應該是成吉思汗,原來只以為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蠻夷,後來看了推背圖才明白,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他不只是草原雄鷹,他建立的蒙元帝國屬於中華正統王朝,他奠定了中華大一統的疆域,他同時也屬於世界,因為他才知了中俄原來是一家……


雲中子196788055


袁崇煥!原來很崇拜的,一直以為崇禎幹了件蠢事!葬送大明王朝,斷送漢人江山的蠢事!這些年查了大量有關明朝,有關袁的資料,正的反的都看,來回的考證!發現自己錯了,辨子們刪改過幾次的史料都不可信!只有反著看絕對正確說不上,也百分之八九十對。明遺知識分子留的史料五五開的看,明遺知識分子的脊樑被辨子打斷了,殺怕了!


lw651021


在我還以影視劇當歷史的時候,我誤解了很多歷史人物,現在想想真是幼稚!


我原本以為帝辛就是一個寵信妲己,殘害忠良,沉迷於酒色最終導致商朝滅亡的暴君。然而他其實也是一個見多識廣,有勇有謀的君王,他率兵征討東夷,卻不曾想被周給趁機抄了家,於是帝辛就成了商紂王。

我原本以為曹操是一個“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小人。卻不曾想他根本就沒說過這句話,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為北方百姓創造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他獎勵耕種,興修水利,大力發展民生經濟,愛惜百姓,重賢愛才,如此英主又則能以區區“漢賊”二字而論?



我還曾以為周瑜就是一個心胸狹窄之人,最後還被活活氣死!赤壁之戰也是靠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借東風”打贏的。卻不曾想到歷史上的周瑜出身名門望族,是一個性格開朗,氣度寬宏的當世英傑!劉備說周瑜“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而赤壁之戰也完全是周瑜的功勞, 對此蘇軾也曾作詞來稱讚周瑜“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如此英傑又豈會是那個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頹喪之人?

我曾以為潘仁美是一個勾結外敵,陷害忠良的奸臣,尤其是殘害楊家將,每每看到楊家將因他而死就難掩心中的悲憤!可惜我的這些憤怒最終都成了笑話!潘仁美的原型潘美是北宋開國名將,追隨宋太祖趙匡胤平李重進叛亂,滅南漢,伐北漢,滅南唐,伐遼國,戰功赫赫深受趙匡胤的重用,這樣一位大忠臣又是怎樣被演繹成奸臣的?實在想不明白!



曾經,在金庸先生的描寫下,小龍女成為了我心中的女神,她潔白無瑕,冷若冰霜,神聖不可侵犯!可是如此完美高冷的女神就這樣被猥瑣的道家弟子尹志平玷!汙!了!那時候我怎麼都不願相信小龍女被玷汙的事實!我恨死了尹志平,相信廣大金庸迷們也都很死了他,可!是!歷史上的尹志平卻是一個不慕榮利,甘居淡泊,忍讓謙恭,行善遠惡,克己濟人的一代道家宗師,他當年受丘處機道長的臨終遺命接掌全真教,在他掌教期間,全真教興盛一時,詩人元好問撰寫的《清真觀記》,就有“

黃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聲焰隆盛,鼓動海嶽”之贊。尹志平活到八十三歲無疾而終,讓位於李志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