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判官員死刑, 行刑前問犯人: “你祖宗是誰?” 聽完又說:“ 免五次死罪”,這人是誰,你怎麼看?

老和尚888


這個人叫範從文,他的祖宗是“國民偶像”,也是朱元璋敬佩的人,所以才會免他五次死罪;

朱元璋,自繼位之後,就一直以“殺伐果斷”著稱,一輩子閱人無數、也殺人無數,從一開始“反腐”,到後來演變成“冤案、慘案”,他在位的三十年間,死在他手裡的大小官員數以萬計,但有一人,被判死刑之後,又獲得了免五次死罪的機會;

這個人叫範從文,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個御史,其職責就是掌管刑法,向皇上進諫,雖然他也討厭貪汙行賄之事,但他認為,朝中正缺人之際,有些人雖然有罪,但罪不至死,所以在他這種想法之下,從他的權力上減輕了很多官員的罪行;

到後來,因為範從文的“處事不公”被人揭發,朱元璋一氣之下定其欺君,擇日問斬;但定罪之後又有些納悶,範從文一生清廉,為什麼突然會對某些人“從輕發落”,難道是因為貪了?於是準備親自審一審範從文;

當問到範從文“祖宗是誰”時,範從文說,他是范仲淹的第十三世孫,而范仲淹在當時那個年代,稱之為

“國民偶像”毫不為過,他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更是老好人形象;

朱元璋聽完也很後悔,差點因氣殺了范文正公的後代,范家可是世代忠良啊,不能殺。於是命人取來錦緞,在上面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賜給範文從,作為對他的安慰和勉勵,並宣佈賜予範文從5次免死的機會;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補充!


搞笑王者菌


被朱元璋判處死刑的官員,在行刑前說出了祖宗的姓名,朱元璋得知後,竟然承諾免除其五次死刑。這種事情簡直就是讓人不可思議,不過卻在《寄園寄所寄》和《朝野紀略》中記載了。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穩定社會、發展生產,於是制定了很多的國家政策。這時有一個御史大夫名叫範文從,他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後代,因為性格耿直,所以經常頂撞朱元璋。

後來有一次範文從忤逆朱元璋,搞得朱元璋非常氣憤,所以朱元璋直接把範文從下了獄,並且交給了刑部審理。經過刑部的審理,最終接把範文從定為了死罪。並且將案件的奏本交給了朱元璋定奪。



朱元璋接到案件的奏本後,看了看死刑犯的籍貫和身世背景,覺得範文從很可能是范仲淹的後代。於是身為范仲淹粉絲的朱元璋趕緊從監獄裡叫來範文從。

朱元璋叫出範文從後,詢問其是不是范仲淹的後代,範文從說自己是范仲淹的嫡傳十二世孫。沒想到這時的朱元璋因為得知範文從是范仲淹的後代,瞬間下令免除了範文從的罪過。並且立刻命人拿來了錦帕御筆親書范仲淹的兩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寫完之後把錦帕賜給了範文從,之後還說此錦帕可以免除五次死罪。



在《寄園寄所寄》中關於這件事誇讚了朱元璋的仁義,更重要的是讚揚了聖賢人物對子孫的福澤綿長。

實際上關於這件事,越關感覺編造的可能性比較多。首先說朱元璋對待官員是非常的鐵面無私,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刑罰過重的人,所以根本不可能因為個人的好惡而改變刑法的輕重。即便是親侄子朱文正犯了過錯,朱元璋也會依照律法懲罰。



其次,明朝時期的的免死金牌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定製,在朱元璋親自制定的律法上規定,只有獲得軍功和爵位的功臣才能獲得丹書鐵券。而範文從一介文官,根本無法上戰場爭取戰功,朱元璋怎麼可能為了他而違反已經制定的大明律。

另外在在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有李善長、徐達等34人獲得了免死金牌[丹書鐵券],而且這些人都在正史中都是有所記載的。



最後說說一下,所有的免死金牌都會寫上“謀逆不宥”四個字,而且還會製作成兩份,一份保存於皇宮的內府之中,留作恩賜的證據,防止臣子偽造。另一份才會賜給臣子。所以這種即興“粗製濫造”的“免死金牌”很可能是虛假宣傳。


我是越關


這人是範文從,洪武年間的御史,他是《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的嫡後代。也算得上屬於名門之後。

某次,範文從直言進諫,搞得朱元璋很是生氣,一怒之下,判了他個死刑,打入監牢。死刑是最高的刑法,每到執行之前,需向皇帝不斷奏請,以免造成冤假錯案。


比如唐太宗的地方“三複奏”,京城“五復奏”。朱元璋繼位後,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對於貪官汙吏更是嚴厲鐵腕手段,殺了很大批人,但死刑複查上,他尤為重視。

洪武十六年,他讓刑部尚書等人,商定“三審五覆”之法,還多次告誡有關司法官員。

相關官員向朱元璋遞呈上範文從的資料籍貫,供其核查。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看了看,心中驚然。連忙叫人讓範文從來一趟。

朱元璋看著下面的範文從問道:“你是範文正的後人嗎?”(范仲淹逝世後,諡號“文正”,後人多稱“范文正公”)

範文從如實告知,他說:“我是他十二世孫。”

朱元璋沉默會兒,便讓人取來五塊布,然後在上面寫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寫完以後,朱元璋將它賜給範文從,並對他說道:“拿好了,可免除你五次不死。”

五次不死,可是大大超過免死“鐵卷”,一般“鐵卷”免死兩三次,那批開國元勳以及皇親國戚掌控有。

但再怎麼免死,有一種罪不能免,即謀反。還有,君要臣死,有千萬般辦法,臣不得不死。比如藍玉,當年打仗時強暴元妃,朱元璋沒動了他,可是太子朱標去世第二年,就爆發了著名的藍玉案。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所以,這件事表面上歌功讚揚了一番朱元璋的仁心,但對範文從,沒實際作用。五塊布依舊免不了死罪。那只是噱頭!

當然了,也頌揚了一番范仲淹,連朱元璋都要給他面子。


史小二記


朱元璋,可謂是歷代開國皇帝中最能殺官員的,從反貪、到冤獄,他在位30年,大大小小的官員被殺了好幾萬,可以說,任何一個被判死刑的官員在他面前不過是個名字符號而已,但就這麼一個個名字符號,一個官員不僅因為自己的姓名幸而免死,還獲得了5個免死的皇恩特許。

明朝洪武年間有個御史叫範文從,他這個職位主要就是在朝堂上針砭時弊、直言進諫,顯然是個容易得罪同僚、甚至得罪皇帝的差事。

偏偏這傢伙作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的十二世嫡孫,自幼秉承家訓,自當憂國憂民,這樣麼,慢慢就老熱朱元璋不高興了,最終把老朱皇帝給惹的大怒,然後把他下獄治罪。

刑部擬以“抗旨不遵”為名判了範文從死刑,然後把法律程序都走完後,就按規矩把案卷呈送皇帝,等待皇帝簽字確認下,就把範文從秋後問斬。

朱元璋接到了刑部上呈的案卷,越來越不對勁,這個犯人的名字和籍貫……會不會……老朱可是范仲淹的崇拜者啊,恨不得全國的官員都能變成范仲淹,那他老朱家就高枕無憂了。

下面人很快按照皇命把範文從帶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問:你是哪裡人啊?範文從答:罪臣蘇州吳縣人。皇帝再問:你姓範,是否是范文正公的後人?範文從答:罪臣是范文正公十二世孫。

朱元璋聞之嘆息,想想自己差點就一時大意把文正公的嫡孫給弄死了,差點鑄成大錯,這范家可是世代忠良啊,不能殺。

朱元璋命人取來錦緞,在上面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2句話,賜給範文從,作為對他的安慰和勉勵,並宣佈賜予範文從5次免死的機會,這也算是莫大的榮耀。

當時的人知道此事後,都被朱元璋的寬厚仁慈感動,也欽佩范文正公能遺澤子孫這麼長時間。

當然,歷史上還有一個故事,也是范仲淹的子孫,叫範希榮,一次他外出做生意,遇上了山賊,準備搶他的東西,當山賊們聽說他的范仲淹的後人,立刻說“你是好人的子孫啊”,就給範希榮賠禮道歉,範希榮毫髮未損,安然無恙的回了家。

當然,範文從拿到了這5次免死機會後來有沒有用處,歷史上沒有記載,但估計用處不大,畢竟那些明朝建立後拿到朱元璋“丹書鐵券”的34個功臣,大多數都被朱元璋殺了,這免死金牌並未起到什麼作用。


雲中史記


這個人叫範文從,是北宋范仲淹的後代,洪武年間擔任御史,我們也知道明朝的御史經常要勸諫皇帝,正所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朱元璋的脾氣大家也知道,也比較差,有一次,範文從說的話,不大中聽,就惹惱了朱元璋。

朱元璋就讓有司去給範文從判罪,有司判範文從死罪,準備秋後問斬,當時死刑是要由皇帝來勾選的,朱元璋就翻閱了這一批的案件。

朱元璋翻著翻著,就翻到了範文從的案件,其實朱元璋對範文從還是有點印象的,畢竟那次確實將朱元璋給氣得不輕,朱元璋就想看看範文從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然後一看這個範從文的籍貫,是蘇州吳縣人。

朱元璋忽然想到,北宋的名臣范仲淹也是吳縣人,而範文從又姓範,難不成這個範文成是范仲淹的後代?朱元璋平時閒暇的時候,也是常叫人來講史,或者自己常看史書的,對北宋的范仲淹特別的敬佩。

朱元璋就讓人把範文從叫過來,就問他:你是哪裡人呀?範文從說:蘇州吳縣人。朱元璋說:北宋的范仲淹也是吳縣人,你是不是范仲淹的後人呀?

範文從說:是的,我正是他的十二世孫。朱元璋聽完之後,沉默了許久,就讓人拿來五尺的帛書,然後在上面書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個正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名句。

朱元璋將帛書賜給了範從文,他對範從文說:我赦免你這次的死罪,而且還再免你五次死罪,希望你能以這幾句話做為自己的座右銘,以後,我做得不好的地方,你繼續規勸我。

這五次免死,甚至要勝過明代的一般的丹書鐵券,畢竟那個只能免三死而已,不過這五次免死與丹書鐵券也一樣,那就是,如果是謀反罪,那是不能免的。


歷史簡單說


朱元璋“免五次死罪”的故事,還要從宋朝講起,說起來這家人和朱元璋還是頗有淵源的。

宋太宗端拱二年,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很不幸,這名嬰兒出生的第二年,其父就不幸去世。他和母親謝氏,又為蘇州的族人所不容。孤兒寡母,貧無所依,謝氏被迫帶子改嫁給了時任蘇州推官(管法律的官員)的朱文翰,男嬰也改名為“朱說(通假讀悅)”。

朱姓,難道是朱元璋的遠祖?非也,但也有了同姓之緣。

這個孩子成年之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於是辭別母親,前往睢陽應天府書院讀書。因為所帶學資有限,只能寄居寺院,終日讀書,飲食也比較節儉,到了“冬日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每天只煮一鍋粥,與醃虀(讀音飢)菜(一種醬鹹菜)一起,分為四份,早晚各吃兩份,史稱“斷虀畫糜(粥)”。苦讀三年之後,終成正果。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以“朱說”之名,一舉登科,考中進士,並被任命為掌管訴訟刑獄的司理參軍。因為其廉潔奉公、剛正不阿,很快被升為集慶軍節度推官。宋真宗天禧元年,其歸宗複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大改革家范仲淹。

范仲淹的功績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修築海堤,治理水患,深得百姓愛戴。范仲淹不但能文,還會武,曾帶兵駐守西部邊境,抗擊西夏數年。和其同時鎮守西部邊境的就是北宋名將(相)韓琦,而其繼任者是更加有名的將領狄青和種世衡。

范仲淹被召回京城後,主持了宋仁宗時期所謂的“慶曆之治”的新政改革。由於范仲淹過於剛正,得罪了不少朋黨,最後被罷免,放官於地方。最終於皇佑四年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范仲淹死後,諡號“文正”。這是文官的最高諡號,擁有這一諡號的人,整個有文字以來的史料記載中,也僅有屈指可數的寥寥數位罷了。

到了明朝,開國太祖朱元璋相比范仲淹,更是苦寒出身,所以,比起范仲淹,對待百姓是更加的寬厚,而對待官吏卻十分的苛刻。朱元璋整飭吏治,發展生產,安撫民生,迎來了“洪武之治”的盛世。但是,朱元璋晚年,為了鞏固皇權,確實有點殺戮過重。

曾記否,朱元璋在大明開國之後,曾將數量不少的“丹書鐵券”賜予了開國功臣,持鐵券者可免死一次。包括胡惟庸案中被殺的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也是鐵券的持有者,不過最終都未能逃過一劫。

而范仲淹的後人,雖沒有“丹書鐵券”,卻被朱元璋開恩,免罪釋放,並且還給了“五次”的免罪指標,由此可見朱元璋對范仲淹的敬重。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子的,蘇州人範文從,乃是范仲淹的嫡系子孫。洪武年間,被拜為御史,就是言官,專門負責監督各級大小官員,甚至皇帝的。

範文從頗有其先祖范仲淹之遺風,竟然敢忤逆朱元璋的旨意,認定朱太祖的旨意就是不對,結果因忤逆罪,被下獄,依律當誅。

朱元璋的勤奮,以及精力旺盛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可謂是事必躬親,批閱奏摺到深夜,也是家常便飯。這一天,太祖檢視案件,忽然看到了範文從的姓名和籍貫,沉思片刻後,讓人將範文帶來,問道:“汝非範文正後人乎?”

範文從答道:“臣仲淹十二世孫也。”

朱元璋聽完後默然片刻,突然命左右拿來帛布五方,並於每方之上,御筆急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行大字。朱元璋寫好後,將帛布賜予了範文從,並下諭旨曰:“免汝五次死”。

範文從死裡逃生,還獲得了五次免死的機會,被後世傳為佳話。後人皆慨嘆,賢者遺澤久遠,太祖感賢者之風,而顯仁君之範。這件事,實在是要給范文正公和朱太祖,每人一個大大的贊呀。


奕天讀歷史


不是說免死十次嗎,怎麼成了免死五次呢?這種杜撰的段子不知道有多少人信,既然說是假的,不管說十次還是五次,或者說是一百次,在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明初朱元璋是發了不少免死金牌,但這麼兒戲的就發放“免死金牌!”還一下子弄上五次,比買一送一都厲害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首先說這免死金牌的發放規則,最硬性的一個條件要麼是上陣殺敵的功臣或者說加官晉爵的爵位身份,而這兩類人基本上就被與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一幫老哥們包圓了,後面的不管再得勢再受寵,基本上也就沒這個福分了!

至於說誰家祖墳上冒青煙,一下子可以申請到五次的免死次數,這就差比“無限魂鬥羅”還厲害了,其實這個人叫範文從,據說這位幸運兒之所以讓朱元璋青眼有加,還真就是因為他們家的祖墳冒了青煙!


這範文從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後代,十二世嫡孫,趕巧范仲淹是朱元璋的偶像,範文從乾的是御史大夫的活,也就是說專門說不還聽的話的,也是因為這個事得罪了朱元璋,龍顏大怒,朱元璋以嚴厲著稱,範文從很快死罪就下來了。

也就是說朱元璋是看在了范仲淹的面子,給了範文從免死的機會,但有一個事實不容忽視,朱元璋沒讀過書也不認字,有關范仲淹的戲詞也不多,實在不知道朱元璋從哪裡知曉范仲淹的事蹟這麼清楚,以他對範文從的態度,都可以五體投地了。

因此,這事八九不離十他就是好事者杜撰的,有太多的疑點,同時朱元璋幹不出這件事情的理由遠比能夠幹出來的多!


歷史三日談


這個問題出自明朝趙吉士的筆記小說、《寄園寄所寄.卷二.鏡中寄》中的一個故事。故事情節是這樣的: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基本走向了正軌,老朱閒暇時間看看前朝歷史,學習一下治國經驗。

朱元璋出生於元末,元朝滿打滿算才98年的歷史,老朱反而對宋朝的歷史很感興趣,尤其對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十分欣賞,他特意把這幾句話當做了自己的座右銘,書房和臥室貼滿了范仲淹的這幾句話,講真老朱就是范仲淹的鐵桿粉絲。

朱元璋性格好比硬幣有截然不同的兩面,一面是冷酷弒殺,一面是皇恩浩蕩。冷酷弒殺不用我多說,比如殺李善長、胡大海等功臣。這個故事說的就是他如何“皇恩浩蕩”的事。



▲范仲淹名句

故事中的案犯叫範文從,御史大夫,相當於紀檢監察院的領導。由於範文從嫉惡如仇,又敢於犯顏直諫,有一次把老朱激怒了,範文從可能沒給老朱留面子,逆了龍鱗,老朱一怒之下把他綁了,打算第二天開刀問斬。

等到了第二天時,老朱氣消了一大半,他拿起範文從的罪狀書,發現也沒什麼大問題,就是提意見方式有點耿直,看到範文從這三個字,老朱問,你和范仲淹是啥關係啊?範文從:我是范仲淹的十二世孫【臣仲淹十二世孫也】。

老朱一聽,我的天呢!這不是我粉絲的後代嗎?來人,快快鬆綁,這樣一來倒把範文從弄蒙了,拍拍自己的腦袋,腦袋確實還在。我不是在做夢吧!我和唐朝的名將李靖和漢朝的韓信情況有得一拼。

範文從一受刺激,胡思亂想了起來。當初李靖是隋朝將領,李淵生擒活捉他後要砍他頭,在臨刑前大呼:“明公興義兵,本是為天下除去暴亂,怎麼沒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李淵欣賞他的言談舉動,李世民(即唐太宗)讚賞他的才識和膽氣,因而獲釋。不久,還被李世民重用。難道我……,範文從不敢奢想。




▲朱元璋

韓信也是這樣,他原來是項羽的手下,被劉邦捉住後要砍他頭,他大聲疾呼:“漢王難道不想得天下而殺英雄嗎?”

怎麼到我這說是范仲淹的後代就這麼好使呢?範文從想的頭疼不得其解。這比說“我爸是李剛”都好使。接下來的事更是讓他吃驚。

太祖默然,即命左右取帛五方來,御筆大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二句在上,賜之,諭:免汝五次死。——引自《寄園寄所寄》

朱元璋命人取了毛筆和絲帛,隨手扯了五塊,每一塊上寫上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句。五塊都給了範文從,說:這就是我寫的免死金牌,以後可免你五次死。範文從受從若驚急忙跪下高呼謝主隆恩。

小范不必當真,我認為這都是扯淡,是筆記小說為朱元璋歌功頌德,老朱和李淵、李世民沒法比,說實話,他還不如劉邦夠夠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他呢?

小說的最後一句是關鍵:【人感上之仁,而嘆賢者遺澤之遠。】乖乖,拍馬屁也太露骨了,歷史上沒有一個人認為老朱是仁者。




▲李善長

大家想想看,範文從只是范仲淹十八杆子打不著的後代,他比開國第一相李善長如何?

李善長可是朱元璋的淮西嫡系功臣,是開國功臣,老朱曾經一次頒給他兩塊免死金牌(免死鐵券),頒給他兒子一次。這在明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待遇,結果怎樣呢?兩塊免死金牌都沒能救李善長一命。倒是他的兒子被免了一次死。不過不是免死金牌的作用,因為李善長的兒子是老朱的女婿。不然也照樣死。

從上面可以看出,範文從也別拿這五塊免死金牌當回事,老朱不要臉了,殺你五塊免死金牌也救不了你。這次沒殺你不代表以後不殺你,殺你時,十塊絲帛免死金牌也枉然。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秉燭讀春秋


這個故事半真半假。先把原文奉上,和大家一起分析,不然又是我一個人自說自話: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復之。范仲淹後裔。以國子生擢監察御史,被陷得罪,以先賢后裔得免死謫戍。永樂初任金華、東安、金鄉三縣教授。卒年八十七

范仲淹家的字輩是這樣的(這個是真難找):

仲純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彥,友善可彌安。

後來改成:

仲純正直公,之家幫國廷,天元從汝起,惟允必能興。

比如說五世孫範之柔原名叫範良能,也要改名字。

這個老鐵又是蘇州人,和范仲淹後代居住地點是對的上的,字輩也是對的上的。所以故事的真實性不用懷疑。

免五次死罪這個比較不像朱元璋說的話,倒是特別像蒙古人說的話。漢人一般都是給免死鐵劵

至於我怎麼看,當然是拿手機看。

好了皮一下,中國人天生就有一種對名人後代照拂的傳統,只要名聲還不錯的,基本都會有點特殊照顧。而且書裡面說的很明確了,這個人被陷害。

作者當然不可能知道事情的原委,應該是根據其平時的為人來推斷,或者同時代有不同的聲音發出。至少,這個案子不是鐵案。

朱元璋並不是給他免罪,更加不是讓他官復原職,而是讓他到邊疆區充軍。到了晚年,他才回到家鄉教書。受的罪也不小,應該算是找個藉口給他免死而已,但是懲罰還是要有的。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同的故事。


砍歷史


范仲淹公元989年出生,假設他20歲生兒子,也就是公元1009元,子孫皆20歲左右生子,一百年傳5代人~朱元璋洪武年是1368年開始,1368-1009年=359年,359年怎麼可能是十二世嫡孫?所以範崇文肯定不是范仲淹十二世嫡孫,其十二世嫡孫應該在公元1259年前後幾年,所以這肯定只是個傳說!嫡傳十二世,就是長子傳長孫再傳長重孫再傳長玄孫……我們中華民族叫滴傳……不過當今社會亂象叢生很多三阿姨生的孩子們不理解,可能會出現一味的抬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