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上海織密一張就業防護網,構建促進就業創業“五大體系”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小海按: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把穩定就業放在了更加突出位置。那麼,上海當前的就業形勢穩不穩?截至9月底,本市新增就業崗位55.57萬個,幫扶引領成功創業9775人,幫助8019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創業……目前,本市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向好,並構建起促進就業創業“五大體系”,織密起一張就業防護網。詳細內容,一起往下看吧!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文 / 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來源 / 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2018年各項就業指標進展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促進就業創業“五大體系”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1

構建就業保障體系全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上海就業總體比較穩定,但部分群體的就業壓力始終存在,比如青年人的“慢就業”問題、少數青年的長期失業現象,就業困難人員市場化就業有難度的問題,離開土地的農民就業轉型的問題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本市把青年大學生、就業困難人員、農村勞動力作為重點對象,積極構建就業保障體系。

綜合施策,扶持青年大學生就業

出臺覆蓋在校、求職、在職三個階段青年群體的綜合政策舉措,構建促進青年就業的完整體系,系統性解決青年就業問題;大力實施扶持失業青年就業“啟航”計劃,推出青年見習、職業訓練營、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等政策,促進青年大學生就業。2018年9月底,登記失業人員中的青年佔比為20.56%,同比下降0.85個百分點。

梯度幫扶,促進困難群體就業

建立梯度化、分層次、有銜接的就業援助政策體系,確立公益性崗位安置、企業吸納和自主靈活就業相結合的困難人員就業幫扶機制;推進公益性勞動組織實現轉制,從業人員勞動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實施鼓勵特定就業困難人員到特定行業就業的“雙特”政策,探索將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條件從個人自身固定條件向求職崗位意願條件拓展;實行公開承諾,確保“零就業家庭”在確認後一個月內至少一人實現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在認定後三個月內實現就業。2018年1-9月,共幫扶3.5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城鄉一體,保障農村勞動力就業

建立與城鄉發展一體化相適應的就業服務模式,實施離土農民就業促進專項計劃,通過完善政策、加強保障等綜合措施,進一步改善離土農民的就業環境,不斷加大對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和低收入農戶就業幫扶力度,全面促進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

圖解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2

構建創業扶持體系努力帶動就業增長

近年來,按照中央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部署,圍繞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要求,本市以多輪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計劃為抓手,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努力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其中,前三輪行動計劃累計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0.6萬人,帶動就業82.5萬人。

以政策創新為突破,幫扶初創企業

一是針對融資瓶頸,落實國家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結合上海實際創新推出了最高15萬元的創業前創業擔保貸款,解決創業者缺乏啟動資金的難題。二是針對能力瓶頸,探索構建了能力測評、創業培訓、創業見習、專家輔導相結合的創業者能力提升模式。三是針對生存瓶頸,出臺了青年大學生初創期社會保險費補貼、創業場地房租補貼等政策,降低初創成本。

以載體建設為支撐,服務創業主體

建設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涵蓋創業能力實訓、產品實驗試製、創業苗圃孵化等創新創業服務功能;建設南部科創中心分基地,形成多點佈局、功能互補、聯動發展的創業實訓工作新格局。開展市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認定,將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孵化空間納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體系,根據孵化成效評估,給予每年最高50萬元的運作費補貼。目前全市累計認定實有創業孵化示範基地114家。建設高校創業指導站,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對指導站給予一次性15萬元的建設費補貼和每年最高15萬元的服務費補貼。目前已在復旦、交大等高校建設創業指導站40個。

以文化培育為引領,營造創業氛圍

廣泛開展新聞宣傳,積極組織開展東方講壇創業生涯系列講座、大學生創業訓練營、創客節等主題活動,並將服務活動延伸到中學階段,播灑創新創業的種子,培育創新創業文化。近年來,上海創業氛圍日益濃厚,2017年市民整體創業活動率達到12.6%,實現了連續十三年增長。

圖解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3

構建技能提升體系不斷增強勞動力資源供給

隨著上海加快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對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作為舉辦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城市,辦賽的過程正是推動廣大勞動者投身技能提升過程的重要契機。今年推出的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正在掀起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的新高潮。

建立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

一是分類扶持企業開展職工培訓。對有培訓能力的大企業,鼓勵自主開展職工培訓;對缺乏培訓能力的中小微企業,建立企業職工培訓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企業需求,對接培訓機構,提供課程開發技術支持等服務。二是廣泛開展社會化培訓,每年公佈補貼培訓目錄及補貼標準,鼓勵失業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在職職工、院校學生、殘疾人、退役士兵等各類勞動者根據個人需要,自主參加培訓提升技能,給予培訓補貼。三是有針對性地實施專項培訓。啟動三批65家單位120多個項目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已培養學徒2948人,其中新錄用人員1590人;落實國家“春潮行動”,實施“農民工技能提升行動計劃”,今年已開展培訓34.86萬人;配合長護險試點等重點工作,推進“養老護理人員技能提升專項行動計劃”,今年已開展培訓2.77萬人;穩妥推進“雙證融通”試點,36所中職學校、23所高職院校已開展“課程重組型雙證融通”試點,近20家培訓機構與上海開放大學合作開展學歷與技能同步提升的“直通車雙證融通”試點。2018年1-9月,全市各類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75.25萬人,其中企業開展職工培訓48.26萬人,失業人員培訓後跟蹤就業率59.27%。

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輻射帶動本行業和上下游企業的技能人才培養。對成效顯著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落實專項資助政策。目前本市有102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其中14家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成實訓項目147個,每年開展職工培訓達25萬人次。二是推進首席技師、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優秀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工作。實施“首席技師千人計劃”,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建立完善首席技師制度,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技術創新、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截止到目前,本市已資助和追加資助首席技師1417人次,技能大師工作室145個,其中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9個;上海地區先後共有35人獲“中華技能大獎”,88人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57位高技能人才享受了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三是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以世賽為引領,採用“比賽、觀摩、展示、體驗”為一體的辦賽模式,組織開展上海市技能大賽,並推動各區、主管局、行業企業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每年競賽項目500多個、參賽人數10萬人次。到2017年底,本市高技能人才總量達106.8萬人,佔技能勞動者比重達32.08%。

圖解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4

構建就業服務體系積極促進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近年來,圍繞國家人社部的決策部署,結合上海實際,上海以促進勞動力供需匹配為目標,以打造服務新模式、創建服務新品牌、實施服務新舉措為抓手,積極探索實踐,努力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水平。

創新服務模式

一是探索公共職業介紹新模式,按照需求導向、科學分類、精細服務、高效匹配的原則,根據求職者就業意願和就業能力兩個維度進行分類,並建立評估指標體系,通過數據模型測算服務難度係數。在此基礎上,將公共就業服務項目進行整合分類,圍繞服務難度的高低不同,提供針對性的就業服務。二是推進“互聯網+”就業服務模式,將職業介紹、崗位招聘、創業指導、政策查詢等業務功能移植到互聯網上,提高服務效率。近年年均有約2萬家單位通過上海公共招聘網發佈招聘崗位超過120萬個次,超過50萬人通過上海公共招聘網應聘。

創建服務品牌

為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的影響力,擴大服務覆蓋面,2015年以來,本市著力打造了“樂業上海”“海納百創”服務品牌,開展品牌塑造和宣傳推廣活動。“樂業上海”聚焦就業服務,以拓展移動互聯服務為抓手,推出了微招聘、微指導、微辦事等一系列服務功能。“海納百創”聚焦創業服務,著力構建“眾創孵化、創投助力、社群互聯、人才集聚”線上線下聯動的公共創業服務平臺,設有創政策、創地圖、找導師等線上功能,“一週創業活動攻略”“創海一書”等專題欄目,累計服務創業者10萬餘萬人。

優化服務舉措

根據市政府統一部署及“全市通辦”工作推進時間節點要求,實現了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及退出、申請延長領取失業保險金等17項業務全市通辦,群眾就近就地即可辦理就業、失業保險等相關業務,提高了服務的便利化程度;同時積極依託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拓展網上辦事功能,探索“一網通辦”,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

圖解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5

構建風險防範體系積極應對失業風險

有備才能無患、未雨需先綢繆。為防範和應對局部行業、局部地區、局部領域的失業風險,本市積極構建了“形勢監測+助企穩崗+預警應對”相結合的失業風險防範體系。

打造就業監測機制實現全方位形勢監測

著力完善網上監測、社區監測和定點監測相結合的多層次就業形勢監測機制,通過失業動態監測系統、就業形勢月報、季報等手段,全方位監測和分析本市用工變化情況,重點加強對產業結構調整、環境綜合整治等對就業影響的研判,密切關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失業風險早發現、早預判。

減輕用人單位負擔聚焦源頭上防控風險

一是多次降低社保繳費費率。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為積極優化本市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減少職工失業風險,本市在2013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先後四次降低職工社保繳費費率,總計下降超過6個百分點。二是推進實施援企穩崗護航行動。對於穩定就業崗位的用人單位,按單位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總額的50%給予穩崗補貼扶持,引導用人單位少裁員、不減員。在政策操作上,推行了“不見面審批”制度,實行全程網辦,讓企業“少跑腿”甚至“不跑腿”。該項政策自今年5月份實施以來,截至9月底,已有10.5萬家用人單位成功申請補貼,補貼金額總計20億元。10.5萬家用人單位中,只有50家在窗口申請,99.9%以上均實現網上申請。

構建三級預警機制儲備多層次應對措施

針對外部市場因素對就業可能產生的影響,本市加強了對相關企業的用工變化情況的監測,建立了輕度、中度、重度就業影響的三級預警機制,並根據影響程度等級的不同,儲備了多層次的應對措施,完善了本市穩定就業的“工具箱”,確保風險有預案、措施有準備,確保就業大局保持穩定。

圖解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稳!上海织密一张就业防护网,构建促进就业创业“五大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