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拉祜族鄉,位於臨翔區西南部,距市中心約48公里;在南美,東邊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白石崖,西南有拉祜族生育之母“石佛”,東南有樹齡600年以上2000多畝古茶樹……,而在這綺麗的自然山水中還隱藏著眾多古老民族村寨,南美村就是其中一個很有名的拉祜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20世紀80年代,開始聽人說大南美,還以為是萬里之外美洲那邊的事,慢慢地習慣了,大南美就在臨滄這邊,是臨翔區的一個離市區不到60公里的拉祜族鄉。來臨滄玩的人,一般都要去轉轉,體驗一下濃郁的拉祜民族風情。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南美就像臨翔的一塊文化圈地,不可不去,頗像美國的印第安人居住地。拉祜的意思是烤老虎肉吃。圈地裡的拉祜族,矮小,目光警覺,行走匆匆,天生就有種“獵人之神秘”。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拉祜族的搭橋節

在南美拉祜族鄉,搭橋節又分為四月搭橋節和六月搭橋節,是將每年四月和六月的首個屬龍日定為搭橋日,這一天也就是節日。

傳說在很久以前,南美鄉的拉祜族群眾生活得自由自在、幸福美滿、萬事順利。後來,隨著自然環境惡化和社會環境變化,拉祜族人民的生活逐漸陷入低谷,出現生存危機。在天災人禍不斷降臨的日子裡,拉祜族人民萬般無奈,可誰都沒有辦法解救全體族人於水深火熱之中。就在某年四月一個屬龍日的夜晚,寨子裡的一位老者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老翁對他說,只要大家修橋補路,多做善事,寨子就會平平安安。當老者醒來後,夢境清晰如初,於是他就帶著人們修橋補路,盡做善事。老者臨終時囑咐人們,要記得修橋補路,記得多做善事。從此,南美鄉拉祜族群眾延續下搭橋的習俗,並發展成為民族節日。

這座橋每年一換, 一條大河。一群彩色的拉祜人。河兩岸盛裝的拉祜女人和孩子,手挽手,說笑,歌唱。數十棵參天大樹,剛剛被拉祜男人們用斧子砍倒,用白長藤拖到河邊,搭成一座新橋。老人們點起蠟條,念唱經文,魔巴用豬毛和豬血祭祀,請求水龍不要讓河水淹沒田地莊稼。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拉祜族的服飾

拉祜族紡線織布的歷史已有六百多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較為完整的保留了古代先人的服飾特點,並創造了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服飾。至今還保留著織布、染布、自己製衣的工藝。拉祜族最喜歡黑色,服飾圖案豐富多彩。

拉祜古村裡有位縫衣能手——娜姆,雲南省政府認定的民間藝人。她不太會講漢語,但熱情好客卻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一進家,她就忙著做飯去了。

許多民族服飾以黑為主,只有拉祜女人才能把行頭穿到妖冶豔麗的程度。大紅大綠的滾邊,胸前亮晶晶的銀泡,最炫的是瀑布一樣拖到腳後跟的彩色長穗。看得人眼饞。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拉祜族的傳統服裝極具民族特色。拉祜族喜愛黑色,在他們眼裡黑色象徵著吉祥、美麗、端莊、大方,拉祜族服飾以婦女服飾最具特點。

有人問:“那些彩色的長穗,是不是隨身帶著用來織布、做針線? ”錯,那代表拉祜族從青藏高原來到雲南,一路翻過的大江大河。原來這種彩色頭飾,還是文化符號哦。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臨滄南美,一個絢麗的避世古村

找個空閒的日子約上三五好友,我們一起去遊遊這個避世古村,一起去看看拉祜精美衣衫,一起去會會當地淳樸民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