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過山車”之後:PTA“烏雲籠罩”部分企業停產整修

國際原油市場,在10月初創下年內最高後,便開始過山車式一路“跌跌不休”。牽一髮而動全身。近一年來,受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與石油密切相關聯的中下游化工企業和製造企業,共同構建的產業鏈,也不同程度地迎來了全新的行業現狀和挑戰,煽動著整個行業的“蝴蝶效應”。


油價“過山車”之後:PTA“烏雲籠罩”部分企業停產整修


受石油價格接連下跌影響,同時帶動著諸如PTA(主要化纖原料)等中下游石油化工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近期PTA價格跌跌不休,TA901從8月29日的高點8062至今下跌超過1900點,跌幅高達23.6%。但在整個化工產業鏈體系中,諸多中下游的化工企業和製造企業並未就此真正受益,反而正遭遇著市場價格跌幅過多,下游整體需求不旺的雙重考驗。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受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影響,傳導至中下游的化工企業後,將為整個化工產業鏈和價值鏈帶來結構性的變化影響。從長期來看,當前石油價格的持續波動,與下游需求端的乏力,都會共同構建出一個化工行業“洗牌”的格局,將推動著新市場格局的構建。

由此,對於不少中下游的化工企業而言,當下如何熬過眼下的這個冬天顯得十分急迫。

“焦慮”的PTA

在上海遠郊奉賢的一個化工園區內,一家主營生產PTA的石化企業正在進行著一年一次的停產大整修工作,夜幕下平日裡機器徹夜轟鳴、燈光通亮的廠區內,明顯要暗淡與安靜了不少。

“與往年相比,今年檢修機器明顯早一些。”11月22日,工廠門口值班室的安保師傅告訴記者,工廠停產維修期間工人仍正常到廠上班,但工作內容並不是生產,而是檢修器械與設備。

在當前原油價格暴跌的市場環境下,不少類似生產PTA的化工企業正經歷著價格跟跌、利潤空間驟降的挑戰。

“價格跌了很久,導致上個月開始公司不掙錢了。”一位不願具名的該企業相關知情人員告訴記者,工廠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提前進行停產整修工作,實際上也是企業面對當前生產經營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據其介紹,國際石油價格連續下跌,PTA價格在產業環境的影響下,價格下調的幅度較大。與此同時,企業生產所需的上游原材料PX價格卻仍舊堅挺,由此造成了當前企業生產PTA不得不面對利潤空間驟降的困局。

據中國紡織網數據顯示,PTA(華東)市場價格自今年8月底至9月中旬在9200元/噸進行高位盤整之後,便迅速開始進入到間接性的下滑通道中。截至11月21日,PTA(華東)的產品價格為6568.89元/噸,對比跌幅達到了25.46%。

不得不提的是,在整個類似由“

石油—石腦油—PX—PTA—化纖廠—紡織廠—服裝廠”等模式所構成的產業鏈傳導體系中,令當前PTA生產企業“如鯁在喉”的是,上游原料PX價格因國內產能有限,在整體市場進口依賴度高企、以及市場供需不平衡的格局影響下,其價格受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遠不如PTA這般起伏,這也導致當前生產PTA的利潤空間大大折扣。

“加上此前油價飆升時,PTA趁勢漲價,價格一路飆升後,引發下游企業抗議與市場管控,也可能導致這一輪價格的崩塌。”上述工作人員解釋稱,PTA價格經過這一輪石油的漲跌波動,基本“回到了以前的價格狀態”。

乏力的下游需求

事實上,導致當前部分生產PTA的化工企業停產的原因中,除了價格下滑較快之外,終端消費需求的不足也是不可忽視的關鍵要素。

上述知情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前整體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較大,反映在產品需求端的整體乏力,開始逐漸傳導至化工產業鏈的中上游企業的生產環節中,讓整個市場中的PTA產量明顯有些過剩。

記者採訪瞭解到,當前不少處在石油產業鏈末端的生產製造類企業,如紡織製衣、模具製造等正面臨著訂單減少、旺季縮短的現狀。

在全國經編行業重鎮浙江省桐鄉市,不少製衣加工企業在“雙十一”旺季剛剛過完後,就不得不迎來行業淡季的無奈現實。

桐鄉市歐莉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國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當前受石油和PTA價格下跌影響,製衣企業所需的化纖價格也出現了下調,但當前製衣企業正迎來行業淡季,訂單量整體下滑明顯,這就造成了“原材料價格雖已下跌,企業也沒有受益很多”。

“以前‘雙十一’之後旺季還能延長一個月,現在剛過就立馬進入淡季。”吳國杉告訴記者,今年來自消費市場的乏力傳導至製衣行業的跡象十分明顯。

“經濟不好,下游企業的訂單減少,傳導至中游化工企業後,也會導致生產的調整與減量。”一位在上海長期從事化工行業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稱,從整體石油的產業鏈構成而言,中下游化工企業中除了部分生產類似PX的企業,大多企業也都正在面臨著利潤趨薄的困局。

該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今年上半年化工企業的運營情況,今年下半年總體行業的利潤水平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除了受石油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影響外,其關鍵就在於市場整體需求的乏力。

殘酷的市場法則

事實上,當前整體化工企業利潤趨薄的市場環境,也一定程度上為“大魚吃小魚”的殘酷市場法則埋下了伏筆。

路博潤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亞太區運營副總裁劉愛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類似當前受石油價格波動和下游需求乏力共同影響所造成的化工產業環境變動,在行業中被稱之為“結構性變化”。

“在以往的價值鏈中,下游需求旺盛,因原料等因素而提高成本可從中端向末端消費品逐層傳導,最終稀釋在過程中。”劉愛民說,同時這個價值鏈逆向也是同步的,但往往需求不足傳導至產業鏈中端時,就會給中端部分競爭實力不強的原料生產企業帶來較大的市場影響。

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資深總監張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常從石油到紡織品的整個化工產業鏈中,包含諸多不同的價值鏈產品,細分很多不同的產品類型,對於很多大型化工企業而言,往往經營的產品覆蓋面足夠強,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也越強。

“價值鏈足夠長之後,就容易平均產品生產的成本波動。”張理認為,相對於中端原料生產企業而言,很多處於末端製造的大型化工企業更具有抗風險能力,受到的市場波及也更小。

劉愛民則向記者透露,當前中國很多大型化工企業,在大宗原料採購時都會與供應商簽訂一定的採購協議,在採購價格中與石油等原料價格直接擬定一定比例的浮動標準,來適當規避暴漲或暴跌的市場風險。

“這幾乎是大型化工公司通用的一個價格定價方式。”劉愛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此基礎上,石油價格的起落雖對大型化工企業有影響,但對其日常生產安排卻並不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