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贷入选社科院文集案例

农发贷入选社科院文集案例

11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发展研讨会暨《从小额信贷到普惠金融——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二十五周年回顾与展望》(以下简称为“《回顾与展望》”)纪念文集发布会”。作为纪念文集作者之一,国内领先的三农金融服务平台农发贷创始人杨世华应邀出席该发布会。

农发贷入选社科院文集案例

《回顾与展望》一书全面回顾了中国小额信贷实践的背景、演化过程和阶段性成果,梳理了相关国际经验的本土化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各类小额信贷服务机构在提供农村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遇到的挑战,从业机构由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农民资金互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类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竞相参与的百花齐放。

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代表,农发贷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案例被写成案例收录于此书,一同入选实践案例的还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微众银行以及宜信等机构。

农业供应链特色风控 普惠金融又一实践新路径

回顾25年发展,小额信贷功能从农村扶贫工具发展成扶持城乡小微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手段,其业务内容从单一的小额贷款发展到包括存款、支付、汇兑、保险等综合性的小微金融服务。但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如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农民金融知识缺乏等普遍困境仍然存在。

农发贷入选社科院文集案例

与会学者提出,为了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应以可持续的思想指导小额信贷行业的发展,把握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的特点。小额信贷具有双重价值,即社会目标和金融目标,要防范片面强调补贴式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倾向,注意普惠金融中逐利与弘义的平衡与统一;小额信贷机构更加专业化,已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市场;此外,推动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

其中,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创新和补充,它能有效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普惠性,有助于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普惠金融体系。

《回顾与展望》一书详细介绍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案例——农发贷供应链金融模式,立足于供应链,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全国重要作物区域的覆盖,并结合先进有效的风控体系,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农村,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提供一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农发贷入选社科院文集案例

据农发贷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世华介绍,农发贷有一支长年深扎一线的专业团队,上门对农业供应链大数据中筛选出来的优质经销商、零售店、农场、规模种植户等小微金融借款主体,进行全面细致的现场调查,包括历年的经验情况、销售情况、财务数据、为人口碑、负债情况,精确地获取农户的用户画像。并对数据进行上下游的交叉验证,形成必要的上下游担保关系。这样极大地提高了风控安全,也真正服务到了需要金融支持的新型农业生产主体。

在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所教授汪小亚认为,金融科技的运用要深入产业链,才能减轻农民的融资成本。她评价,农发贷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能了解不同种植种类的农户的借款周期,制定灵活的借款周期,最大程度避免资金限制,实实在在降低了农民的融资成本,值得鼓励。

创新金融 服务新型农业生产主体

会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三农处代表介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家政策对三农金融的扶持情况。同时也指出,目前逐渐规模化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额度在10万~200万之间的这部分群体,他们的资金需求还得不到满足。


农发贷入选社科院文集案例


杨世华认为,伴随着国家大力鼓励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提速,产生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生产主体,他们通过投入技术、资本支持进行农业生产模式革新。但目前中国农村地区征信缺失,普遍缺乏抵押物,他们无法通过资产抵押或信用贷款等方式,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当前整个农业至少面临3万亿的金融缺口。

农发贷一直聚焦农业种植的细分领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群体一直是平台服务的主要对象。目前,农发贷与全国100多家的优秀农药、化肥、种子、农机企业合作,建立供应链大数据,精准获取客户信息。一方面,通过金融的介入,可帮助农资经销商解决长年的赊销难题,盘活资金,用于扩大规模;一方面,可为种植户解决生产资金问题,通过受托支付方式从农资经销商获得所需农资,此外平台还为种植户推荐稳定收购商,解决其农产品销售。

杨世华认为,从我国乡村的历史变革及发展中,不难看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作为农村经济重要支撑的农村金融也将迎来发展契机。而这也为三农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条件。 农发贷的金融创新模式,可有效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普惠性,可对传统金融进行有效的补充。

从2015年上线至今,农发贷累计借贷资金超过90亿元,覆盖全国27个省及自治区、4000多万亩耕地面积,服务上万名农资经销商、规模种植户,带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规模化种植产业等产值超过300亿元,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资金保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动力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