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西藏第三大城市,英雄城江孜县

历史上西藏第三大城市,英雄城江孜县

西藏风景

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东部,年楚河流域,有一座历史悠久被称为英雄城的城镇,在1959年以前,仍然是西藏第三大城市。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

据藏文史籍《后藏志》载:唐末吐蕃王朝在属民起义中崩溃,其赞普后裔亡命各地,中有贝阔赞王子,逃到今江孜地方称法王贝阔赞驻地。后贝阔赞于当地建造宫室,称谢嘎江孜、意为白水晶王宫。其宫墙外饰以水晶岩,内储诸种珍宝,定其全名为颇昌钦波江卡孜,意为江卡孜大王宫,简称江孜,该地以宫室名为名。


历史上西藏第三大城市,英雄城江孜县

江孜古堡

十五世纪,当地首领曲杰·绕登贵桑帕在宗山上修建第一座宫殿,名为杰卡尔孜。以后行渐演变为奚卡尔杰孜、年堆奚卡尔江孜,简称江孜。

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为年,清代为江孜宗,1904年在此发生的江孜保卫战,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江孜从此以英雄城而闻名中外,著名影片《红河谷》的故事便是以此为背景诞生并在此拍摄。

江孜是吐蕃王朝从拉萨河谷西征的第一站,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征服了在此生活的苏毗部落,将这片丰美的土地纳入吐蕃之境,使得她的建城史甚至早于日喀则。


历史上西藏第三大城市,英雄城江孜县

自然风光

位于拉萨和日喀则之间的江孜县,历史上长期为西藏第三大城市和地区中心,1952年正式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1959年7月31日,江孜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

1960年设江孜专区,在今西藏自治区南部。辖江孜、仁布、白朗、亚东、浪卡子、打隆等六县,专员公署驻江孜县。1960年设康马、岗巴二县。1964年撤销,辖县分别划归山南、日喀则二专区。

历史上西藏第三大城市,英雄城江孜县

江孜新城

2014年6月26日,日喀则设市,江孜县归日喀则市管辖。下辖1个镇,18个乡:江孜镇,纳如乡、卡麦乡、卡堆乡、藏改乡、日朗乡、达孜乡、热索乡、重孜乡、龙马乡、紫金乡、江热乡、年堆乡、康卓乡、金嘎乡、日星乡、热龙乡、车仁乡、加克西乡,总面积3771平方公里,人口6.7万(2006年)。


江孜县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又紧密连接了拉萨、日喀则、亚东三个不同的经济区域,是西藏向印度及南亚次大陆进出口商品的重要通道和中转站,是重要的经济中心。

历史上西藏第三大城市,英雄城江孜县

江孜县

县城东距拉萨260公里,距拉萨贡嘎机场223公里,南距亚东215公里。拉(萨)亚(东)公路、日(喀则)亚(东)公路和日(喀则)江(孜)公路贯穿县境,并在江孜镇交汇,交通极为便利。

历史上西藏第三大城市,英雄城江孜县

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江孜县,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的主要矿种有金、硫磺、水晶、瓷土等;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江孜县的经济结构以农为主,兼有畜牧业,为西藏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水利先进县。民族手工业也相当发达,江孜素有卡垫之乡的称誉。生产的卡垫和地毯不仅驰名西藏,还远销国外。


历史上西藏第三大城市,英雄城江孜县

白居寺

江孜县境内文物古迹甚多,唯一性强,旅游价值高。境内的江孜古城、拉满水利枢纽、宗山古堡、江孜历史文化陈列馆、热隆寺、拉孜尼姑寺、卡若拉冰川、金嘎溶洞都是富有特色的景观。

位于县城中心的宗山以及江孜古堡,既是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又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宗政府建筑遗址。

历史上西藏第三大城市,英雄城江孜县

江孜县 自然风景

位于县城西郊的白居寺,始建于1418年,是唯一的藏传佛教三大教派聚于一寺的寺庙,十万佛塔更是藏传佛教中唯一的塔寺。

距县城2公里的帕拉农奴主庄园,是旧西藏八大贵族庄园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庄园。

著名的乃钦康桑雪山,集中了各种冰川遗迹,是青藏高原上最易于接近的大陆性冰雪活动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