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在近代史上聲名不顯卻對歷史有重要作用的人?

黃潔儀


說二個,一個國外的,一箇中國的。一個“

刺客”,一個“特工”。

國外的“普林西普”,中國的“熊向暉”,提起這兩人,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可一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和延安保衛戰這倆人都名垂青史,對歷史的走向和演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普林西普





普林西普,(1894.7.25一1918.4.28),波斯尼亞人,狂熱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黑手社成員。就是他點燃了巴爾幹火藥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6月1日,奧匈帝國在被佔領的波斯尼亞,針對塞爾維亞舉行軍事演習,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夫婦檢閱部隊,在返回薩拉熱窩市區時,普林西普衝出人群,用手槍連開七槍,成功將費迪南大公夫婦射殺。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

7月28日,以此為藉口,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俄國出兵援助塞爾維亞,8月1日,為支持盟友,德國向俄國宣戰,隨後英,法等眾多歐洲國家捲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死亡人數100O多萬,傷殘2000多萬。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亞非各國民族的獨立和解放。

普林西普的一槍,改變了世界命運。

熊向暉

熊向暉,(1919.4一2005.9.9)。原名熊匯荃,山東掖縣人。中共情報工作“後三傑”之首。早年就讀清華大學,後投筆從戎,畢業於黃浦軍校七分校15期。他是周恩來親自安插在胡宗南身邊並直接領導的中共諜報人員。在胡宗南身邊做了十三年貼身副官。胡宗南非常信任,器重他,蔣介石下給胡宗南的絕密命令都由他簽收,戰區的作戰命令也由他起草。

在臥底期間,他為中共中送出二份驚天的情報。

1、1943年,抗戰到了尾期,蔣介石加快反共步伐,妄圖一舉剿滅中共中央首腦機關,蔣介石密令胡宗南閃擊延安,企圖趁中共中央不備之際,突襲得手。胡宗南定於7月9日閃擊延安。熊向琿得悉這一情報後,於7月3日秘密送出。中共中央得知這一情報後,在政治大造聲勢,揭露蔣介石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醜惡行經,在軍事調兵遣將,針鋒相對。最後蔣介石被迫放棄,閃擊延安流產。

2、內戰爆發後,蔣介石由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胡宗南為第1戰區司個官進攻陝甘寧邊區。熊向暉利用副官這一有利條件,把胡宗南的作戰部置,及進攻時間及時送達中共中央。當時,陝甘寧邊區兵力僅有3萬人,而且裝備落後,而國民黨兵力達25萬。且有美式裝備。力量懸殊,根據情報,中共中央急調外線兵力向陝甘寧邊區靠攏,調王震率2個旅西渡黃河警衛。同時又調南線2個旅回防延安。主動放棄延安,和國民黨在黃土高坡的山溝裡環捉迷藏遊戲,由於情報準確,及時,使黨中央採取了有效的克敵方針和措施,粉碎了敵人陰謀。

如果不是熊向暉及時送出這兩份情報,中共中央首腦機關一旦被“斬首”,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解放戰爭歷史,乃至新中國的歷史恐怕都得改寫。


臥冰踏雪


周保中,雲南人。1927 年的中共黨員。此期間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少將副師長。周保中是中國人民14年抗戰的見證人。也是中國共產黨堅持東北抗戰的標誌性人物。周保中在九一八事變後即從蘇聯返回 ,投入到艱苦卓絕的抗日救亡活動中,是東北抗聯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活到日本鬼子無條件投降後,倖存的幾個高級領導人之一。東北抗聯對於中國人民的抗日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對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人民抗日的歷史定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周保中在建國後獲得了最高的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及一級解放勳章。這是對東北抗聯和周保中個人歷史功績的肯定。周保中沒有獲得軍銜,擔任過雲南省副省長。


還算正常人


龔楚這個人聽過嗎?井岡山會師,他是發揮過重要作用的。

龔楚是廣東樂昌人,是早期非常活躍的革命者。南昌起義時,龔楚就是營指導員。當時,林彪是連長,粟裕是班長。

此後,他又準備去參加秋收起義,結果走到半路,被國民黨軍隊進攻,只好回了老家。這個時候,朱德率領南昌起義的餘部來到粵北,人生地不熟,非常困難。而龔楚被派去接應朱德,龔楚起了很大的作用,給部隊當嚮導,帶著部隊突圍。

朱德回憶道,“我們從韶關北上,計劃去湘南找一塊根據地,這時龔楚已來到我們的部隊,便由他引路帶我們到了宜章縣的楊家寨子。”

(電視劇裡的龔楚)
可以說,龔楚如一顆指路燈一樣來到了處於最低谷的革命部隊中。

後來部隊上了井岡山,龔楚的地位就很高了,大家知道林彪升得很快,但其實龔楚升得更快,1927年,朱德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成立了紅四軍,軍長是朱德,黨代表是毛澤東,參謀長是王爾琢,陳毅任軍委書記。龔楚是紅四軍前委委員兼29團團長。當時,中央給蘇區寫信,都是稱“朱毛龔”。可見其地位之高。

後來,龔楚又參加了百色起義,起義後成立了紅七軍,軍長是張雲逸,政委是鄧小平,而參謀長就是龔楚。這個起步非常的高,如果正常發展下去,至少是開國大將級的人物。

此後,紅軍長征,留了一部分人打游擊,龔楚就是其一,他是中央軍區參謀長。我們知道南方打游擊的最高領導是陳毅,其實一開始不是,陳毅是生病了,沒趕上長征。中央說你就留在南方,先管著這一塊吧。一開始的領導人是龔楚。

正當中央對龔楚寄以厚望的時候,龔楚叛變了。

龔楚為什麼叛變?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一個原因是紅軍的整改。龔楚也被整頓過,開除過黨籍一年,被下放為團長。這在紅軍不是個例,毛主席都被選下去過。

此外,看龔楚的簡歷,這位仁兄經常離開部隊回老家,革命的意志不是很堅定。到了紅軍最困難的時期,他就叛變了。

龔楚叛變過去了,受不受重視?不太受重視,為什麼呢?因為紅軍都已經轉移了嘛。國民黨軍隊認為都打得差不多了,主要方向也是追擊戰略轉移的主力。所以龔楚叛變過去,沒受到什麼重視,給他四十個兵,封個剿總遊擊司令的官。這可能也跟他路子比較野有關係。他不是黃埔出來的,像黃埔出來的,如果投降,那就完全不同了。比如一期畢業生劉疇西,當時被俘之後,說客如過江之鯽,劉疇西毫不理會,英勇就業。

再比如陳賡大將,蔣介石親自上門說:“你是我的學生,我是你的校長,我肯定要愛護你的,你過來吧。我關心你。”陳賡一句話:我不需要你關心。

龔楚過去之後,看反響不大,很著急,立功心切,帶著手下就準備去立個投名狀,什麼投名狀呢?重要領導都長征去了,留在南方的只有項英,陳毅這兩位重量級的,而且還很不好找。龔楚決定讓項英他們主動找上門。

龔楚帶著手下裝成游擊隊,又讓國軍配合了一下,打了數場勝仗。國民黨宣傳說龔匪活動猖獗等等。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很高興,說老首長還在,而且拉出了一支部隊。當時,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主動聯繫上了龔楚。

龔楚就問賀敏學,知不知道怎麼聯繫項英、陳毅他們。我們要請他們來我們湘南領導大家打游擊。正好賀敏學有渠道可以聯繫到項英他們,就寫了一封信,送到了項英的手上。

項英看了很高興。當時的革命形勢很嚴峻,到處都是國軍取得什麼勝利了。現在突然聽說龔楚又拉起了一面大旗,恨不得馬上就去匯合。這就是南方的小井岡會師啊。

關鍵時刻,還是陳毅發現了問題。他說不要急於會面,等等看。

為什麼呢?

龔楚露馬腳了,原來,龔楚為了忽悠項英他們來,信寫得很誠懇,很謙虛。可是,他不是一個謙虛的人啊。陳毅特別清楚這一點,他跟龔楚從廣東一起到的井岡山,對龔楚門清。這位老龔仗著資歷老,對紅軍有大貢獻,在蘇區只服一個人,就是毛澤東。

這一下,怎麼突然客氣起來了,還要請項英、陳毅他們過去指導工作。在他的眼裡,這兩位可都是俯視的啊。

項英恍然大悟,也就沒有急於去見龔楚。

信發去之後,龔楚就等著項英了,可左等右等都沒來。這下龔楚著急了,接下來,他幹了一件很壞的事情。在一個叫北山的地方,他召集當地的游擊隊召開會議,在會議上誘殺了六十多名游擊隊員,逮捕了三十多名。這就是北山事件。此後,還帶著部隊去抄項英的營地,碰上了偵察員吳少華。吳少華識破了龔楚的陰謀,到了駐地,搶先登山,鳴槍示警。項英才及時轉移。

當然,龔楚後來說,是自己放的槍,給項英示警,這個可信度不高。

這樣一來,龔楚就死心塌地跟著國民黨幹了。不過,可惜啊,不受什麼重用啊,最大的官就是當過徐州市市長,1949年,當廣州行轅少將高參,給人家打下手。再看看,當年跟他平級的陳毅,已經是華東野戰軍司令。

到了10月,龔楚逃到老家,手下只有一個保安團。當時龔楚要投降,他想跟誰投降呢?林彪,因為四野已經打到了樂昌嘛。可是,對不起。林彪一來沒空,二來你一個保安團的團長,想向林彪投降?彪哥現在是什麼級別?你是什麼級別?太天真了吧。

唉,其實當年龔楚上井岡山的時候,職別比林彪還要高二級。

最後龔楚投降過來,葉劍英給了他一個立功的機會,就是去海南島勸降國民黨的名將薛嶽。薛嶽也比他牛多了,是抗日名將,也是他老鄉。當時,龔楚經香港轉船。但到了香港,龔楚又不走了,留在香港,大概也是想清楚了,自己沒什麼價值了,當年又有血債在身上。

此後,龔楚就在香港做生意,呆了四十多年。到了1990年時候,他準備回老家。為什麼呢?因為鄧小平主政了嘛,他跟鄧小平一起發動百色起義,都是老朋友。而且當時也頒佈了一個法令,不追究內戰時期的軍政人員。

最後,龔楚回到了樂昌老家,當時已經失明,政府拔了三萬給他修了二層小樓,鄧小平還給他打了電話。

穿越時空,當年一起起義的夥伴,一位已經是執掌中國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一個垂垂老矣,毫無作為。

五年後,龔楚在樂昌老家去世,也算是葉落歸根吧。


腦洞歷史觀


有一人最符合這個定義,他是我軍近代名將,號稱“旋風司令”的韓先楚。

在不熟悉軍史的人看來,韓先楚的名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十大元帥、十大大將暫且不說,就是和諸多上將如蕭克、王震、許世友、張愛萍、楊成武、宋任窮、劉亞樓、陳錫聯等相比,韓先楚也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論起戰略能力,韓先楚毫不遜色。

一般來講,開國將帥中授予上將軍銜的大多是兵團司令級別,這個級別的將領主要衡量指標是戰役指揮能力和戰術運用能力,對戰略能力要求不高,但韓先楚最突出的便是戰略能力。

韓先楚是湖北紅安人,他出身貧寒,生活艱辛,沒讀過書,14歲就參加革命,後來加入紅25軍,參加萬里長征,又在八路軍115師任職,一直以作戰勇猛著稱。

韓先楚有資歷,有能力,晉升卻很慢。1945年抗戰勝利時,他也不過是個旅長,在當時八路軍著名將領中,掰著手指頭數上好幾輪,也排不到他韓先楚。但後來的解放戰爭給了他充分發揮軍事才華和戰略能力的舞臺。

韓先楚沒讀過軍事院校,甚至沒讀過書,但他有勇有謀,善於動腦子,打仗不蠻幹,而且戰略眼光獨到,對形勢分析十分透徹,敢於堅持己見,這在當時我軍將領中尤其難得。

解放戰爭時期,韓先楚在東北戰場多次對形勢作出正確判斷,指揮取得鞍海戰役、新開嶺等一系列戰役勝利,創下我軍多個“第一”記錄,升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

在東北將近4年時間裡,韓先楚率領的3縱進軍迅猛,作戰勇敢,打的敵軍狼狽不堪,坐鎮東北指揮的幾任國軍指揮官都稱韓先楚是“旋風司令”,把3縱稱為最難對付的“旋風部隊”。

韓先楚的戰略眼和統帥之才,尤其體現在解放海南戰役中。

國軍在海南島佈置重兵,由號稱消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名將“戰神”薛嶽統領。薛嶽組織打造了一道號稱連一隻鳥、一隻老鼠都偷渡不過來的“伯陵防線”,而我軍沒有海軍艦艇,缺乏渡海作戰經驗,從上到下都決定推遲進攻時間。

但韓先楚經過深入當地群眾走訪,逐漸掌握海南島附近的地形、海情和敵情,並對當時形勢進行深刻分析後認為上級決定不妥,他的意見是:

“如果在穀雨前的5天內即4月20日前,不發動攻打海南島的戰役,就要往後再拖整整一年。因為解放軍的渡海工具基本上是風帆船,非得依靠穀雨前的季風過海不可。”

韓先楚多次向前敵指揮部、向四野司令部和林彪、向中央軍委和毛主席越級報告,強烈要求提前發動渡海作戰,並親自組織部隊訓練渡海作戰本領,做好一切戰鬥準備。

在韓先楚的堅決主張和不懈努力下,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終於決定提前發動海南渡江登陸作戰,這是一個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決定。

1950年4月16日19時30分,韓先楚身先士卒,隨第一梯隊登上戰船(唯一一個第一批登陸的兵團級司令員),指揮大軍浩蕩起渡,跨海進擊,一舉突破伯陵防線,解放海南島!

1950年7月,美國第七艦隊開進灣臺海峽。若非韓先楚的堅持和果決,海南後果不堪設想。

談及此戰,羅榮桓曾說過,“海南戰役不大好打,但我們打得很好。使用的部隊是12兵團、15兵團各一個軍,由15兵團統一指揮,但在戰役指揮上韓先楚同志起了主導作用。”

解放海南島戰役標誌著韓先楚已經從一名出色的戰役指揮員,轉變為一名高瞻遠矚的軍事戰略家,這種戰略眼光和亮劍精神是很多著名將領都不具備的。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我軍猛將如雲,最不缺的便是能打敢拼的猛將,但具有戰略眼光的將領任何時候都是稀缺品。對韓先楚的能力和才華,我們完全可以用“上將之名、大將之能、元帥之才”來形容。壯哉韓先楚,偉哉旋風司令!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冀朝鼎,他是真正的無名英雄,他對於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貢獻不亞於任何一場“三大戰役”。


今天的人對冀朝鼎可能不熟悉,但是在民國時期冀朝鼎是極少數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紅色人士”。


他的作用也主要發生在美國。他先是通過自己學術背景認識了美國財政部貨幣研究室的柯弗蘭,而且還把柯弗蘭發展成了美共成員,並且他通過柯弗蘭介紹,和當時華盛頓政界一大批左翼人士以及“紅色人士”建立起了聯繫,這其中就有羅斯福總統的助手居里和美國財政副部長懷特等人,而冀朝鼎又用過居里和懷特等華盛頓政界高層,讓華盛頓上上下下對重慶以及蔣介石政府有了深刻的認識,後來史迪威和馬歇爾將軍對重慶和蔣介石充滿厭惡情緒,不得不說這裡面有冀朝鼎的功勞。


但是冀朝鼎最大的功勞則是他粉碎了蔣介石以及重慶在抗戰末期試圖依靠美國黃金穩定自己腐朽統治的計劃。


這是這麼回事呢?


抗戰時期,冀朝鼎逐漸回國發展,打入國民黨內部,因為他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以及和華盛頓高官有良好的關係,使得孔祥熙和宋子文都對冀朝鼎非常信任,陳立夫後來在回憶錄就指出,因為宋子文中文不太好,所以他對精通英文,又有美國學術背景的冀朝鼎非常信任,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而當時正好是抗戰末期,蔣介石面臨的情況是由於八年抗戰,法幣超發,所以隨著抗戰勝利的到來,蔣介石面臨著一場全國性的通貨膨脹;而要解決這個超級通貨膨脹,最好,也是最符合經濟學理論的辦法就是通過出售黃金回籠大量的法幣,做到穩定法幣幣值。


宋子文這一計劃如果成功,那麼也就很可能不太可能有後面的金圓券計劃,國民黨也不會因為通過發行金圓券而人心喪盡,也不會因為因為通貨膨脹導致蔣介石的軍隊人心惶惶,軍無鬥志了。(大家可以合理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國民黨營長的月薪還不夠買一個蘋果,連家都養不活,他還有心思為蔣介石賣命?)



可以說,如果宋子文穩定法幣幣值計劃成功,那麼很有可能解放時間會往後延續好多年。


而破壞這個計劃的就是冀朝鼎。


宋子文這個“拋售黃金回收法幣”的計劃,最關鍵一點在於美國的支持,如果美國能保證黃金的數量,那麼宋子文就敢敞開了用黃金回收法幣,而宋子文這麼做,就會使得民眾對法幣有信心,從而達到穩定幣值的作用。


事實上抗戰後期,蔣介石確實和美國達成了一筆5億美元的借款協議,而宋子文提出用這筆借款在美國購買黃金運回中國的計劃,羅斯福也點頭了,因此在宋子文思想裡就沒有想過這個計劃會失敗。


然而冀朝鼎就讓宋子文這個“萬無一失”變成了“一無所得”。


首先,他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也是蘇聯情報人員的懷特緊密合作,以重慶腐敗為藉口儘量拖延黃金運抵的速度,懷特於1944年12月書面向自己上級,美國財政部部長摩根索承認:“我們盡膽量所及而對此(運黃金)之事多方延宕。……我們認為此時再以大量黃金運華,將是嚴重的錯誤。”1945年5月,懷特再度向上司說:“

我們扣留黃金,絕對沒有法律的根據。……我們是在薄薄的冰之上溜冰,而一再用種種藉口搪塞,而盡力拖延時間,拖到不能再拖為止……”


另一方面,冀朝鼎也讓宋子文相信,美國會源源不斷的運來黃金,用黃金換法幣,最終穩定法幣幣值的計劃萬無一失。


結果,由於美方的刻意拖延,截止到抗戰勝利,總共也只有2900萬美元的黃金運抵,這一點其實是遠遠不夠穩定法幣幣值的。


更別說在這過程裡,重慶還爆發了“黃金舞弊案”,幾個重慶高官和銀行高管利用內幕消息搶先收購黃金。



而冀朝鼎也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通知了華盛頓政界,尤其是財政部的“紅色夥伴”們。這就直接造成華盛頓上下對重慶和蔣介石印象大壞,美國財政部更是直接拒絕再運黃金給蔣介石,用宋子文發給蔣介石電報講“最大限度只能交我已經出售之期貨,未出售者恐不能續交


美國財政部部長摩根索直接在備忘錄裡寫到“所銷售的黃金落入了少數人的手中,使個人發了財,而對中國經濟卻沒有真正幫助。”


而在面見宋子文時,摩根索藉口運輸困難,只答應數月後會把“有限的黃金”運往中國,又推託說:“在海口未通,物資不能大量運華前,通貨膨脹無法抑止。”


這使得宋子文大為不滿,指責摩根索所作所為是“任憑中國金融崩潰。”


最後,在冀朝鼎的努力下,蔣介石和宋子文企圖穩定法幣幣值的計劃徹底失敗了,不但失敗了,還直接導致法幣信用的進一步下挫,還惡化了蔣介石與美國的關係,為後來美國對蔣介石實行為期一年的武器禁運打下了基礎。


古人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我想說的就是冀朝鼎這樣的人。他一個人的貢獻,不亞於一支野戰軍(一野、二野、四野那種)。


蘭臺


“炸死我的這個人是真英雄啊,他知道只要我一死,大清就完了!”

1912年1月29日,宗社黨成員、前大清禁衛軍協都統

良弼躺在病床上掙扎著說完這句話,終因傷勢過重、失血過多而亡。

良弼死後第14天,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頒佈《遜位詔書》,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他想象,轟然倒在了歷史的車輪聲中。

良弼對時局的把握不可謂不準確,但他假如不死,曾經有機會改變這個時局,讓這個紛亂的時局更加紛亂,亂到一眼看不到未來。

一直到爆炸發生之前,他還在進行著最後的努力。

當時的局勢是這樣的:

武昌首義後,袁世凱上臺,馮國璋攻陷漢口後,袁世凱又把他調任禁衛軍總統,南北僵持局面形成,雙方和談步驟加快,基本達成讓清帝退位,袁世凱出任首屆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共識。

而京城的宗社黨人卻如坐針氈,他們四下活動,強烈反對南北議和,主張讓袁世凱離職,更換成軍諮使良弼為總攬文武之全權大臣,向隆裕太后施壓,要求她頂住袁世凱的壓力,在此基礎上,再四處調兵南下,全面鎮壓革命黨。

統領京師禁衛軍的實權,原本就是在良弼手裡,清廷禁衛軍於1909年編練,1911年成型,兵員以滿族為主,人數有12000餘人,裝備有野戰重炮、馬克沁機槍等先進武器,就其戰力來說,實不亞於北洋六鎮中的任何一鎮。

但袁世凱上臺之後不過一個月,就把良弼撤下,換上了從前線歸來的馮國璋,這是一石二鳥之際,一是怕馮國璋繼續在湖北前線不聽話,二是架空宗社黨人的權力。要知道,此時的宗社黨人,恭親王溥偉、肅親王善耆沒有兵權,鐵良被載灃排擠到外地,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良弼一員猛將。

良弼雖然剛剛失去禁衛軍的名銜,但軍中威信甚高,結交廣泛,年輕有為,作風強硬,所以被眾人推舉為首領。按照良弼的設想,拿下袁世凱後,萬一對陣革命黨人戰敗,清廷仍可以遷都熱河,退保東北,固守頑抗,決不投降。

應該說,良弼的設想是符合現狀的,很可能將清朝統治退回龍興之地,把中國徹底陷入內戰或分裂狀態,假如按照他的設想繼續下去,清廷統治者固然得以苟延殘喘,革命黨人也將付出千萬人的犧牲,還不一定能夠順利達成建國的夢想,千古偉業,危在旦夕,如此,則中華民族痛甚!

關鍵時刻,一位叫彭家珍的四川小夥子站了出來。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今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人。少年時受文天祥、黃宗羲等人的思想影響頗深,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觀念。18歲時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之後遠赴日本考察軍事,在日本秘密參加了同盟會,回國後先後來到四川和東北擔任軍職,1910年,“臥底”進入天津兵站擔任副官長及代理標統,他與“北洋士官三傑”中的吳祿貞、張紹曾皆為好友。

辛亥革命爆發後,吳祿貞與閻錫山共謀組成燕晉聯軍,準備只撲北京,不料事洩遇刺身亡,北方革命情勢驟遭變局,迅而被袁世凱撲滅。由此,彭家珍更堅定了他的行刺決心。

話說清末亂世,革命黨人之前屢次起義受挫,精英力量損失殆盡,不得已走向了革命恐怖主義,試圖利用刺殺朝廷高官的方式取捷徑實現革命目的,共為此進行了不下五十餘次嘗試。

但這一次,彭家珍清楚地知道,如刺殺成功,其意義將十分重大。沒錯,彭家珍的刺殺目標正是良弼。

彭家珍為此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在京郊地區進行過多次爆破演練,勢在必得。

1912年1月19日,彭家珍得到情報,良弼等宗社黨人將出現在資政院,當彭趕到時,良弼等人卻已提前離去,錯失好局。

當彭家珍得知良弼近日內可能將督軍南下鎮壓革命黨時,深感時日無多,必須抓緊時間完成行刺計劃。

機緣巧合的是,彭家珍獲得了一張奉天講武堂監督崇恭的名片,彭家珍知道崇恭與良弼來往較多,且崇恭現不在北京,他看著名片,計上心來。

1月26日晚,彭家珍以崇恭之名,來到良弼府中求見,但良弼正好不在家,門房把彭家珍當做崇恭迎進府中等候。直到半夜,良弼也沒回來,彭家珍擔心露出馬腳,遂起身出門,卻剛好碰到良弼回府,彭家珍口稱:“崇恭拜會良大人!

良弼一看,你哪兒是什麼崇恭?剛要叱罵,彭家珍已經撲上前來,良弼一看不好,拼命往大門裡逃跑,彭家珍迅即扔出炸彈。

一聲巨響之後,良弼被炸斷左腿,倒在了血泊中彭家珍頭部被彈片擊中,當場犧牲,年僅24歲。

良弼現場雖沒有被直接炸死,但後來接受截肢手術失敗,兩天後,傷重而亡。

良弼此人,是清末宗室中難得的改革派,為人剛正,素有傲骨,更難得在遇刺之前一年,也曾向朝廷建言,要釋放、懷柔革命黨人,速開國會,武昌起義爆發之後,也主動請纓要求率領禁衛軍去前線鎮壓革命軍,可惜處事不夠圓滑,意見未被採用。

各為其主,本也無需對他過多指摘。但假如良弼不死,真要是對袁世凱形成掣肘之勢,或者又橫生變數取而代之,隆裕太后拒不退位,中國歷史便有拐入黑暗迷局中的巨大風險。

這一次爆炸,炸出了一個新嶄嶄亮煌煌的共和時代,多少生靈,免遭塗炭,彭家珍君,居功至偉!


歷來現實


如果要說到在近代史中名聲並不是特別大、但是對歷史卻有著重要作用的人,我首先想到了民國時期的兩位情報人員,他們一個在抗戰期間破譯了日本人準備襲擊珍珠港的情報、一個破譯山本五十六的行動信息最終導致了山本五十六的被殺。

破譯珍珠港機密的姜毅英

姜毅英是浙江江山縣人,是戴笠的老鄉,也是軍統唯一的女將軍。

我們都知道戴笠這個人的用人習慣,除了最早跟隨他打拼江山的元老之外,戴笠最喜歡用的人就是他浙江江山老家的人。

正因為在戴笠的重用下,從江山縣走出來的毛人鳳、毛森以及其他軍統的大佬才開始擁有了出頭之路,開始掌握起了巨大的權勢。

姜毅英就是在戴笠的這種老鄉情懷下,在軍統中發展起來的女將。

姜毅英在從中學畢業後,她就進入了戴笠開展的學校中學習,在學習到各種情報技能後,她加入了軍統的情報部門中,為正在浩浩蕩蕩展開的抗戰事業貢獻出了她的一份力量。


在日本海軍即將發動對珍珠港的襲擊之前,正在對日本機密情報進行破譯的姜毅英突然破譯到了這個極其重要的情報。

在她破譯到這個石破天驚的情報後,她當即珍而重之地把這個情報呈報給了戴笠,然後在戴笠的轉交下,這個情報又從蔣介石的手中直接傳達到了美國國防部的手中。

原本這個重要的情報是應該給美國人一個重要警醒的,但是因為美國人當時非常看不起我國的情報部門、覺得我們這麼落後的國家所破譯出的情報肯定不怎麼準確的原因,所以他們就沒怎麼搭理這個情報,然後接下來就發生了我們所熟知的珍珠港慘案。

雖然美國在珍珠港事變之前非常不重視我國的情報部門,但是在珍珠港事變爆發之後,他們卻突然意識到了我國情報部門能力的強大。

於是在他們即將對日本宣戰的時候,他們派出了很多人員來到了我國,和戴笠的軍統展開了緊密的合作。

在從我國獲得不少日本情報的同時,他們也給我國提供了不少武器以及先進的情報機器,由此推動了我國抗戰中情報部門的發展。

因為在這件事情中貢獻重大的原因,所以姜毅英後來被授予了少將軍銜,成為了軍統中唯一的女將軍。

要知道,戴笠在生前最高的軍銜也僅僅只是少將而已。

間接導致山本五十六死亡的池步洲

池步洲是福建閩清縣人,他年輕的時候曾在日本在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留過學。

池步洲在日本留學期間認識到了自己的日本妻子,並在日本期間和自己的妻子結了婚、生下了三名孩子。

池步洲原本在日本的生活是非常完滿的,但是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因為無法坐視自己的祖國受到侵略,所以他就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從日本回到了國內,然後在朋友的介紹下加入了中統,在中統憑藉著自己的情報技術為抗戰貢獻出了很多的力量。



池步洲在最開始的時候對日本人的情報破譯是非常不熟悉的,但是隨著他一步步的鑽研,他成功地找到了破譯日本人情報的訣竅,於是才得以破譯出了後來許多重大的軍事情報。

在1943年的時候,池步洲就成功地破譯出了山本五十六的行動信息,在這個信息被蔣介石轉交給美國軍隊之後,美國的空軍部隊出動了攻擊山本五十六座架的戰機。

然後在空中經過一番搏鬥後,美國空軍部隊成功地擊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駕、成功地使山本五十六隨同他的飛機一同墜亡了。


當然還有一種傳聞,那就是說珍珠港事變的情報也是由池步洲破譯的,不過因為臺灣方面並沒有承認這件事情的原因,所以這個說法的爭議非常大。

在抗戰結束後,池步洲不想把自己的能力放在對付國人的事情上,所以在內戰爆發後,他就退出了中統,開始帶著家人回到福建過起隱居生活。

所以說這就是近代史中名氣不大但是對歷史有著重要作用的兩個人物,他們都是抗戰時期重要的情報破譯人員,在戰爭期間,曾經破譯出了很多重要的機密,給戰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是真正的抗戰功臣。


孤客生


楊荋昌,福建連江人。紅軍時期,閩西較早建立革命根據地,閩東的革命武裝還處在零零散散狀態。陶鑄夫婦、鄧子恢、葉飛都曾派來加強領導。連江當地青年楊荋昌在鄧子恢引薦下見到毛主席,接受毛主席部署,回連江發動透堡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革命根據地由連江迅速擴展到羅源、霞浦等縣,同時紅軍隊伍壯大擴編為閩東紅軍第13獨立團,震動了省會福州,給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1934年元旦,20歲左古的楊荋昌,在攻打馬鼻鎮時陣亡。楊荋昌是連羅革命根據地和閩東第13獨立團初創時的實際負責人。他與他的兄弟三人為建立新中國先後陣亡,可謂滿門忠烈。閩東紅軍13獨立團後來改編為新四軍,在皖南事變中大多犧牲,其中戰士陳雲飛1955年授大校軍銜。楊荋昌母親王採蓮多次進京晉見毛主席。楊荋昌表兄弟王明星是新四軍著名的戰鬥英雄。


林柏忠979


中國近代史一般是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之間的歷史。下面介紹兩位在這期間做出重大貢獻,但又不廣為人知的兩個人的事蹟:

中國防疫檢疫事業的先驅——伍連德

伍連德是馬來西亞華人,公共衛生學家,醫學博士,創立中華醫學會並任首任會長,他還是193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北京協和醫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的主要籌建人。

伍連德的突出貢獻還在於其對1910年東北鼠疫的撲滅上。1910年12月,東北肺鼠疫流行,吉林和黑龍江兩省死亡近四萬人,哈爾濱一帶尤為嚴重。日俄字保護僑民為由,企圖壟斷防疫權。伍連德臨危受命,被清政府任命為全權總醫官,他不避艱險,深入疫區,憑藉博學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再四個月內就撲滅了這場來勢洶洶的大鼠疫。清政府為了表彰其功績,授予其陸軍藍翎軍銜及醫科進士,一時被國內外譽為防疫科學權威。伍連德1960年病逝於馬來西亞。

維護國家主權的民族英雄——吳大澂(Cheng二聲)

吳大澂(1835-1902),清朝官員,官至一品。同時又是大畫家,金石學家,學者。

吳大澂還是一位維護國家利益的民族英雄。1886年,當時的吳大澂在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佔的情況下,與沙俄談判,據理力爭,重新訂立土字碑,並對中國出海權進行妥協。迫使沙俄歸還黑頂子山地區(在今天吉林琿春)。其碑今仍在。


磨史作鏡


我說一個人吧,你們可能都想不到,法拉第。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確定了其他能量轉換為電能的路徑。他的這一發現,直接促進了北歐諸國從,中世紀到近代化的轉變,以及今天發達繁榮的北歐諸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代表作就是蒸汽機的發明。使用蒸汽機需要燃料,而當時世界上使用的蒸汽機燃料主要是煤炭。所以當時的歐洲,煤炭充足的國家往往工業化程度就高,工業生產發展就快。比較悲慘的是北歐國家,挪威、瑞典等。他們當地水力資源豐富,但當地煤炭儲量很低,所以工業化程度一直不高。

直到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其他形式的能源可以統一轉換成電能,北歐各國豐富的水力資源才可以轉化為電能,推動工業生產,工業產值才開始加速增長,為今天繁榮發達的北歐各國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